□ 苏海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从谁来治、怎么治、为谁治等方面廓清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论难题。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社区治理制度越完善,社区治理效能就越高。在此,本文就如何完善社区治理制度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完善社区治理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和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自觉担当和奋发有为,实现社区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确保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社区治理的有序发展。
二是进一步厘清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促进制度建设的科学整合。目前,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交叉任职现象普遍,职责任务不清,导致许多社区在治理过程中陷入矛盾和困境,制度建设因此受阻,制度落实也难以到位。因此,需要尽快厘清社区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职能定位,明确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及社区自治组织等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搭建完善的社区治理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和整合社区“两委”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物业制度、治安制度、财务制度、接待制度、公章使用制度等,让社区治理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积极推动各方力量多元共治,同心打造制度合力。当前,社区党委与居委会、社会组织、驻社区内企业以及居民等多元主体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治理合力未能得以充分释放。要围绕治理目标,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力量,多管齐下:积极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全面提升社区党委的领导力和凝聚力;搭建党群共建平台,实现党群关系良性互动,进一步拓宽社区治理的覆盖面;创新社区工作机制,如共驻共建机制、民主管理决策机制、民生保障投入机制、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等,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热心参与社区治理。
四是细化制度实施配套措施,切实树立制度权威。调研中发现,有的社区在治理过程中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这些制度要么停留在纸面上,要么锁在柜子里,居民对制度的内容及实施细则一无所知,自然就谈不上遵守和维护。细化制度实施配套措施,树立制度权威,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措施对社区治理制度进行宣传,让社区居民对制度体系了解知晓,对制度内容耳熟能详,让制度规范内化于心,这是保障居民遵守制度的前提。其次,要完善制度实施的奖惩措施,对遵守制度的社区成员,要给予奖励;对不遵守制度的社区成员,要实施惩罚。不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通报。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制度权威,为制度落地提供保障。
五是不断提升社区共同体意识,有效推动制度落地生根。目前,多数社区居民构成比较复杂,既有购房的住户,又有经营的商户和在附近打工的租户;既有退休在家的老教师、老军人、老干部,又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能否将各类人群凝聚起来、达成共识,考验着社区治理的智慧。这就需要不断提升社区认同,以社区共同体意识推动制度落实。首先,通过老年广场舞蹈队、少年环保先锋队、民声艺术团、红白理事会等群团组织,团结社区内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制度落实上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其次,通过举办读书会、“亲子沙龙”“主妇美厨”等各种活动,增进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相互沟通和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推动社区治理制度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