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理

2020-01-11 22:00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苗新雨
河北农机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道偏向亚里士多德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苗新雨

1 中道原理产生的背景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典时期和希腊化的交接时期,复杂的时代背景促成了亚里士多德城邦伦理思想的形成。

从政治上来看,当时的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当时希腊实行奴隶制,深刻影响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希腊城邦覆灭的重要原因,希腊后被马其顿王国吞并。一系列战争使农民苦不堪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并且当时新兴奴隶主阶层兴起并发展,而亚里士多德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提出一系列的伦理思想主要是为了调和当时的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的统治。

从经济发展背景来看,当时的古希腊城邦的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工商业繁荣,出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经济,由此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进步。

从当时的文化发展来看,当时希腊的思想反映着进入文明时代的欧洲先进民族的伦理精神,在当时的古希腊社会,智者学派的出现以及之前的感性主义、快乐主义等理论的铺垫,使这些学派或多或少都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所以理性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观点,由此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是产生于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2 中道原理的主要内涵

亚里士多德认为,怎样才能生活得好、做得好的一般原理就是中道,概括来讲就是在包含快乐、痛苦以及情感的实践上不要过度也不要不及,应当做到理性适度。

那么中道原理是如何产生的?由于人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是教导生成,而道德德性是通过习惯养成,它是一种以追求适度为目的的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存在于适度。道德德性包含实践和情感,实践和情感中都包含着过度、不及与适度这三种品质。在情感和实践中,过度与不及都是错误的,而适度是正确的、受人称赞的。人们的道德生成于有德性的实践,所以说,想要有德性就要在实践中做到适度。

由于实践是连续性的,中道原理的重要基础就是实践事务上的连续性。在所有连续性的事务中都有过多、不及和适度,实践的大概顺序是:欲望+努斯(理性)→目的→选择→实践。由此可见,选择是距离实践最近的环节,“中道”是对实践的要求,因此,距离实践最近的选择也就必须做到中道。

2.1 过度、不及与适度三种品质

有三种品质:两种恶,分别是过度和不及;一种善,是作为两恶之间的适度的德性。从适度本身来看,适度有相对于对象的和相对于人自身的,即技艺上的中道和德性上的中道。技艺上的中道的目的是达到对于对象的适度品质,而德性上的中道目的是达到对于人而言的适度品质。

从过度与不及这两种恶来看,二者都是一种极端,比如代表过度的“胆怯”与代表不及的“鲁莽”,二者都不是一种有德行的品质,都是一种恶,而代表适度的“勇敢”就是一种值得我们去践行的善的品质。

2.2 三种品质关系

三种品质总体上都相互对立,彼此相反。两个极端之间彼此对立相反,两个极端也都与适度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极端的品质之间是最大的对立,但是有时候也不全是如此,比如有时在两个极端的品质之间,其中一个极端的品质不明显或者另一个极端的品质不明显,会显得适度的品质同其中一个极端接近而同另一个对立。尽管两个极端都与适度相反,但是最大的相反却存在于两个极端之间。

在中道原理中,过度与不及都破坏完美,唯有适度才保存完美,也就是说过度或者不及都是错误的品质,因此错误具有多样性,而正确的道路只有一个,那就是适度。中道原理看起来彼此平衡,但是并不能完全做到“两边相等”,因为适度有时会偏向过度,有时会偏向不及。偏向过度一边容易损害别人,偏向不及一边容易损害自身。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适度可能和过度更对立一点。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些行为本身就意味着错误或者恶,所以根本不需要进行选择,而且应该受到谴责,比如谋杀、幸灾乐祸和偷窃等,在这类事情上没有适度一说,因为这本身就是恶的,是非中道的。由此看来就不存在过度的适度与不及的适度。

2.3 获得适度的方法

对于如何才能做到适度,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尽力避开与适度最为对立的极端。即使无法到达适度,也要进行积极的权衡,能够“两恶之中取其轻”,及时止损,这也是一直相对的智慧。

其次,要研究自己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事或物,然后把自己拉向相反的方向。所以,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要谨慎地避开快乐,因为人们对于快乐往往不能自持,容易过分沉溺于其中,过度追求精神或肉体上的快乐,这里有一种自我约束的自律倾向,因为适度是由努斯(理性)决定的。我们不可能事事做到完全的适度,有时候会偏向过度一些,有时候会偏向不及一些,要曲折地无限接近中道。

3 对中道原理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的伦理思想为当时的城邦统治与人们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智慧,而这一思想在当代依旧有其价值与借鉴意义。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中道,并不是一种折中思想,而主要是一种适度,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地去接近或者取得,像天平一样。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因为实践和情感往往包含着一些主观意愿和一些巧合原因,没有办法完全做到恰如其分,所以有时候会偏向某一端。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理可以看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与向往,一种对德性的无限接近。

中道原理的价值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两点。对于个人来说,中道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矫枉过正,不偏不倚。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们对微小荣誉的渴望与追求也可以有适度、过度与不及。虽然这一思想在当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完全全做到适度,但是它为当下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以及一种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途径。为我们的人生问题或者价值取向提供了一个伦理的价值参考标准。

对于社会来说,中道伦理思想有利于培育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欲望被无限激发,实际上就是一种过度。而中道的适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一种适度的价值观,不过分放纵欲望,也不消极避世,这有利于人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总体看来,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理为个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理性而又适度的智慧。

猜你喜欢
中道偏向亚里士多德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禅活
静淡
观茶
人生棒喝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