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李艳艳
工程制图是工科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工科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培养基本的绘图能力。大多数院校的工程制图课都设置在第一学期,大一学生刚刚从高中毕业,不具备本课程所需的前期知识,更没有相应的工程经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招生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存在自主招生和统招生、内地学生和偏远地区学生教育水平的差异。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制图老师相对紧缺,很多非机专业的课时也有大幅度的压缩,传统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高职院校非机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本人作为一名青年制图教师,在听课、讲课以及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总结了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制图教材的内容对于非机专业学生来说缺少针对性。比如,化工专业、车辆专业、智建专业等一些非机械工科专业用的教材与机械专业是一样的版本,里面的内容偏向于机械方向多一些,导致很多同学形成一个误区:制图应该是机械专业的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学不好也很正常。造成了非机专业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第二,多媒体教学与手工绘图的矛盾。多媒体上课与板书授课在很多课程上都存在矛盾,在制图这门课程上尤为明显。多媒体上课,信息量大,结合动画演示及三维模型展示,不仅能很好地展示模型结构,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内容更生动。但是信息量大,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结果就是“一听就懂,一画就错”。很多同学对三维模型产生了较强的依赖,看着三维动画感觉自己都听懂了,会画了,拿起绘图工具去绘制时,却不知从何下手。
第三,合班授课,人数增多,使得习题辅导变得困难。制图是一门需要多看、多练、多画的课程,它不同于理论课程,通过概念记忆或者公式计算就可以掌握。传统的手工制图要求学生动手去画,老师逐一辅导,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老师还可以了解每名同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提高。但是现在学生众多,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逐一指导在时间上不现实。
第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机专业制图课时间紧,内容多,课堂安排比较紧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认真完成相应的习题,但实际上很少有同学能做到课前复习以及完成相应的课后习题。
针对高职院校制图课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为一名制图老师,通过不断实践,向上课经验丰富的制图教师请教,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初步采取了一些对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一些与授课专业相关的制图材料,结合教材将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融入其中,使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应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课前搜集与专业相关的图纸,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制图与专业的关联性,与日后工作岗位的关联性,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工程制图的重要性。
(2)多媒体教学与手工绘图的矛盾多数老师都有同感。多媒体的优点很多:信息量大、可以动态演示画图步骤、展示三维复杂模型,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图形结构,正确地绘制视图;缺点就是:信息量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只能填鸭式被动接受知识,出现“一听就懂,一画就错”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听不懂。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重点知识,重点图形板书讲解,选取典型模型,指导学生作图,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图过程的理解,掌握绘图步骤;要求每位学生安装AutoCAD,通过计算机绘图和手工绘图相结合的方式去多做、多练、多画[1]。
(3)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差越来越大,逐一辅导根本不可能。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设信息化课程[2]、建立班级群,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便于学生及时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信息化平台有较强的实时性、共享性以及文件存储性,这样既达到了辅导的目的,又合理利用了课余时间。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置了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头脑风暴、课堂互动等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知识点融入习题中进行讲解,通过授课方法的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很多同学反映不但能听懂了,也会画了,增强了学好制图的信心。
由于现在高职院校非机专业工程制图在内容、教学与考核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工程制图课的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这种改革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是持续进行的,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