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芳
廊坊市安次区地下水连年超采,特别是深层地下水超采,引发地下水降落漏斗、咸水扩散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廊坊市全面推行“科学规划、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综合治理模式,安次区被列入河北省2019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源置换区,水源置换工程实施,可利用南水北调优质地表水替代高氟水、苦咸水等劣质水,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群众饮用高氟水、苦咸水问题,并减少地下水超采量,同时提高引江水利用量。对置换项目实施进行分析探讨,既可促进项目实施,又为类似项目开展提供借鉴。
安次区是廊坊市两个市辖区之一,幅员面积578.4km2,具有两个省级高新区(河北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廊坊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安次区水资源匮乏,2017年水资源总量为4392万m3,其中降水量26462万m3,地表水资源量187万m3,地下水资源量4250万m3,重复计算量45万m3,产水系数0.17,地下水超采为深层地下水,地下水超采总量4935万m3,其中农村超采量2864万m3。水资源短缺不仅限制经济发展,而且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隐患。
安次区现建有9座农村水厂,水源均为深层地下水,由于地处高氟地带,饮用水含氟量超过2.0mg/L的涉及21.86万人、235个村,最高的村街氟含量达4.6mg/L,农村居民水质严重不合格。
一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安次区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现有9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地下水超采量严重,引发地下水降落漏斗,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二是水质不安全问题仍突出。安次区处于高氟区,含氟量超过2.0mg/L,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导致高氟、苦咸水居多,虽有净化水设施,但长时间使用后存在降氟效果差、产水量少、达不到设计指标、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使用一段时间后,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村民饮水仍存在不安全问题。
三是地表水水源不足。2017年地表水资源总量仅187万m3,地表水水质较差,且现有地表水资源无法满足全部用水需要。
一是引调水源。安次区作为南水北调受水区,已纳入廊坊市预测用水量指标。根据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置优化成果,廊涿干渠为廊坊市分配的水量指标为2.58亿m3,其中廊坊市区为1.52亿m3(其中含有调蓄水库的蒸发、渗漏损失量),市区的净供水量为1.29亿m3。天津干渠上的安次区得胜口分水口门可供农村饮水利用,分水口门可供水0.1m3/s,目前安次区已经具备可置换的水源和水量。
二是新建地表水厂。安次区建设两座地表水厂,地表一水厂向仇庄水厂、落垡水厂、杨税务二水厂、码头水厂、调河头水厂5座农村水厂供水,规模为17000m3/d,地表二水厂向葛渔城水厂、葛渔城二水厂、东沽港水厂3座农村水厂供水,规模为10000m3/d。
三是建设管道连接工程及附属工程。共建设水厂间连通管道68.33km,将南水北调水源引调至其中8座农村水厂,从而达到水厂水源置换的目的,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替代地下高氟劣质水源。输水线路沿线设置检修阀门井33处,排气井117处,排泥井8处。8座农村水厂各设置计量井1处,浮球阀井1处,通过水力浮球阀及电磁流量计,实现水位控制和水量计量。
工程实现后,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均符合《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的要求,供水水质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即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依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的规定,总用水量包含居民生活用水、饲养畜禽用水、工业用水、公共建筑用水等用水需求,各农村水厂规模按照农村人均生活用水指标为80L/人·d设计,符合规范的要求。工程为水源置换工程,供水模式为:地表水——县城水厂——输水管道——农村供水厂——配水厂——用户,用时方便程度能够达到安全标准即集中式供水工程要求供水到户。置换工程实施后原有各农村水厂内水源井部分封闭,置换后以地表水水源为主,未封闭地下水作为此工程地表水厂的备用应急水源,南水北调工程及地表水厂事故时启动作为应急水源,双水源保障可使居民饮用水水源的保证率不低于95%的饮水安全标准。
综上,工程实施后能够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优质地表水源,替代高氟水、苦咸水等劣质水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更能实现水源的集中管理,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项目建成后,既可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缓解项目区水环境问题,又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项目效益显著,为其他地区实施水源置换项目,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