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新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733006)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 规模化养鸡场不断增多, 多发鸡传染性鼻炎, 该病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疾病,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降低母鸡产蛋量。
2019 年7月初,某镇某养殖户带病鸡来就诊。 主诉:其主要饲养产蛋鸡和肉鸡,本批肉鸡1000 只左右,现在约30日龄,最近发现有甩鼻、打喷嚏的现象,仔细观察发现个别鸡眼部肿胀,流鼻液,发病个体有增多现象。
2.1 临床症状 临诊可见病鸡精神萎靡,呆立不食,呼吸困难,甩头;个别出现结膜炎,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并有黄白色或绿色稀便。 病鸡有窒息死亡现象。
2.2 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鼻腔黏膜肿胀、充血,黏膜表面有大量炎性卡他渗出物;眼结膜严重充血;面部和肉髯皮下水肿;盲肠肿大、黏膜出血。
3.1 初步诊断 根据主诉情况,结合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
3.2 血清学检查 取病鸡血清与副鸡嗜血杆菌凝集抗原以1:5 浓度稀释,各取1 滴,分别滴于玻璃板上,用火柴棍或牙签将其混匀,3min 内发生凝集者,即判定其为阳性。
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最终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
链霉素,肌肉注射,20mg/kg 体重,连用 3d。复方新诺明联合饮水,复方新诺明首次加量,连用3d。 三天为一疗程。 两个疗程后,病鸡恢复,再无发病情况。
5.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寒冷季节时鸡舍内温度低,为了保持舍内温度,门窗紧闭,从而造成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升高。 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是鸡舍内氨气含量过高。 因此安装供暖设备和自动控制通风装置,可以明显降低鸡舍内氨气的含量。
5.2 认真做好鸡舍消毒工作。 寒冷季节不仅气候干燥,而且鸡舍内尘土飞扬,空气污浊。 应通过带鸡消毒降落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净化空气,从而降低本病的发生。
5.3 加强饮水、饲料的日常管理工作。 饮水、饲料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加强饮水、饲喂用具的清洁消毒和饮水、饲料的安全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5.4 病愈康复鸡只不能留做种用,应与健康鸡隔离饲养,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5.5 发病后及早使用药物治疗,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效果良好。
5.6 做好鸡只的定期免疫工作。日常饲喂鸡群全价配合饲料,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从而提高抵抗力,大大降低本病的发生机率。
5.7 病原重要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是饲养管理人员,鸡场饲养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更衣、洗澡、换鞋等防疫措施。 当多名人员因工作需要而进入鸡舍时,应紫外线消毒,当工作结束后鸡舍应立即进行带鸡消毒。
5.8 鸡舍是重度污染场所,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鸡舍的消毒。 对周转后的空闲鸡舍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清洗与消毒。 第一清扫:彻底清除鸡舍内粪便、饲料以及其他废物;第二冲洗:用高压自来水彻底冲洗清扫后的鸡舍;第三喷烧:用火焰消毒器喷烧冲洗后晾干的鸡舍地面、隔网、底网、墙壁等;第四喷洒:火焰喷烧消毒后再用0.3%过氧乙酸、2%烧碱溶液或2%次氯酸钠进行鸡舍喷洒消毒;第五熏蒸:鸡舍按40ml立方米用10%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消毒,鸡舍密闭24h,然后通风24~48h。 进鸡只前再用同样方法进行一次熏蒸,通风后方可饲养新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