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平
(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畜牧兽医站,734200)
牛子宫内膜炎是由子宫黏膜形成黏液或化脓性炎症,进而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对奶牛发情、排卵及妊娠等均形成影响,是诱发奶牛不孕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有统计显示[1],本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为20.0~50.0%。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复杂。 近些年,中药在治疗奶牛疾病方面体现出特有优势,本文主要探究中药物治疗本病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1 试验动物 50 头年龄为 3~5 岁。 胎次为 2~5胎,经直肠检查与观察阴道分泌物确诊的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奶牛。 随机分为对照、试验两组,两组病牛年龄、胎次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皆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以抗菌消炎类药物为主。
观察组采用中草药治疗,方剂构成有:柴胡、白芍、当归、陈皮、砂仁、山药及川芎各60g,白术、艾叶(炒)、甘草各40g,熟地、黄芪、车前草、麦冬、香附子(醋制)、茯苓及鱼腥草各75g,益母草、杜仲、肉桂各50g。 充分混合、研成末,加入 2500ml清水中,煎煮 20min,去渣取汁,灌服,500ml/ 次,2次/d。
1.3 疗效判断 ①临床治愈: 用药后病牛症状消除,子宫收缩反应恢复至正常,子宫黏液透亮、无味,发情周期无异常,适用于输精,配种后于3个情期中受胎;②有效:症状消失,但子宫黏液、直肠检查子宫、发情周期恢复于配种后3 个月中受胎四项指标中有1 项异常;③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或者休情时间>3 个情期。 总有效=(临床治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 软件包分别统计与处理实验数据。 经计算,若P<0.05,则提示差异有意义。
观察组病牛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显著。 见表1
表1 两组病牛治疗效果比较
子宫内膜炎为那妞产后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反应,可拖延奶牛产犊时间、降低产奶量,淘汰率与治疗费用均增加,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获得情况。 针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以饲养管理水平偏低、营养供求失衡、分娩异常。 胎衣不下及子宫损伤诱发子宫弛缓等较为常见。
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激素和抗菌类药物治疗本病,易产生耐药性与奶中药物残留情况,可能会威胁到人类食品的安全性,故而推广受限。 而采用中药物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是针对病理机制施治的,通过增强子宫运动、促进恶露排出过程与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实现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与子宫内组织代谢活动、 抑制条件致病菌繁殖、助力于子宫正常生理恢复过程等目标。 黄芪、当归等中草药中还含有大量的免疫有效活性成分,例如糖、甙类、生物碱等,其能对机体免疫系统形成良好促进作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2]。 并且中草药属于纯天然物质,有毒副作用小、基本上不形成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诸多优势,故而在治疗奶牛疾病方面体现出特有优越性,成为最近几年中兽医领域中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本次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病牛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可见,中草药治疗急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