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1-11 14:0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平面图道德与法治情境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12)

体验学习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行而体道”“行而察道”,是一种需要儿童进入社会、生活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达到教育目的。为此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个性化的体验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但儿童的道德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不是在生活中自发产生的,而是他们经过主体参与、主体探索、主体实践,在个性化的体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选取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参观考察、操作实践、情景模拟、交流讨论、设计制作等多种富有个性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观察社会、感受社会和研究社会,使学生在理解生活的意义基础上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以此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

在“一起画张平面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我认识平面图”“我能使用平面图”和“我能绘制平面图”的三个体验活动。然后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如“我的新发现”(收集、整理生活中各类的平面图)、“我做小导游”(为参观动物园的游客选择合理的游览路线)、“我们探秘去”(考察校园的主要建筑设施)、“我的小创作”(绘制校园平面图)和“我们的展览会”(欣赏同伴的作品),为学生形成“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1]。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积极探索、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思考、感悟,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又如“生命最宝贵”一课,教师让学生们扮演“准妈妈”。学生将自己的书包绑在自己的肚子上,然后完成一系列的走、坐、拿物品等运动。学生在比较长时间的重负中,深刻地体验到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从而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母爱,萌发了要做妈妈心目中好孩子的愿望。

可见,个性化的体验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营造实践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实现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转变,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地“动”起来了。余文森老师说:“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途径

“走进生活的教育是活教育,走进儿童的教育是真教育。”一堂走进孩子们心灵的课,需要教师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品德,让品德回归生活,使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舞台。情感体验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具体方法如下。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听故事、讲事例、看图片、赏音乐、做游戏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如“规则在哪里”一课,学生在没有明确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玩“打电话”的游戏,当评比结果揭晓后,有些学生就对游戏的评比结果提出了质疑。师问:那么怎么能让我们玩得公平、玩得快乐呢?这时学生们献计献策,制定了游戏的规则,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再次体验游戏。通过二次游戏的体验,学生懂得了规则的意义[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体验学习为纽带,以情感为生命,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康的人格。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它独特的教学优势不仅能向学生展示广阔的社会天地,而且可以成为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内化道德品质的媒介,将传统的抽象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启迪着学生的心灵。

如:“爸爸、妈妈抚育我”一课,课尾教师播放了两组视频。镜头 1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学生伴随着 46秒的广告重温了成长记忆的美好瞬间,懂得了让爱心传递下去,将中华传统的孝行代际传承。镜头 2是被狠心子女遗弃的孤寡老人,他们有的流浪街头,有的病卧医院无人照料。随着画面的更替,学生的脸上流露出对狠心子女的气愤与对孤独无助老人的同情,显然两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冲击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在感受父母为自己成长过程所付出的心血同时,也萌生了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并要把对父母的浓浓亲情化为每天的行动。

3.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参与实践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实践课堂,课程的教育意义就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使其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我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课后,为配合我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校园安全图标设计”展览。学生们踊跃参与,争做小小的安全宣传员。他们借助了解到的安全标志常识,设计了即实用又美观的校园安全标志,如:“小心被门撞伤”“按指定线路走”“禁止推搡”等。一幅幅作品出自稚嫩的小手,它凝结了学生爱校、关注校园安全的责任意识,同时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也受到了“我自护我平安,我自护我健康”的教育。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参与实践,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化认识,教育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今天的教育呼唤以人为本,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也许就成就了学生的一生。

猜你喜欢
平面图道德与法治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护患情境会话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