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以天津某高校为例

2020-01-11 1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学生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据统计2020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同时在经济发展形势的双重压力下,2020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六稳六保”政策,高校推动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分析和研究阻碍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牵好就业的“牛鼻子”,还要帮助毕业生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保证大学生稳定就业。目前,个人主观因素和环境客观因素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主观因素包括毕业生对就业目标不清晰、对国家最新就业政策不了解和缓就业、慢就业、不就业的消极心态。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企业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与毕业生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和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态。因此,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现阶段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心态,对高校指导和助力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就业现状分析

此次调研问卷覆盖全校90%以上的2020届毕业生,通过调研和分析,可将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和就业心态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1 毕业生不了解国家的最新就业政策、措施

虽然目前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扩大招收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帮扶力度、扩增研究生招收名额等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和服务保障措施助力大学生平稳就业。但调研结果显示,仅有31.9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仍有68.0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一般了解相关或不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问卷结果说明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1.2 毕业生面对选择就业时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调查显示有65%左右的2020届毕业生对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感到迷茫,并且会伴随焦虑、不开心、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绪,仅有35%左右的毕业生可以较平静的接受毕业、就业带来的多重压力。此外,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毕业生沟通发现,在选择回到家乡工作还是前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时大多数毕业生与家庭产生了意见分歧,进而引发焦虑情绪,由此可见家庭方面也是造成不良心理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

1.3 毕业生对自我定位和目标不明确

目前,大学生所关注的就业热点集中在工作地点、薪资水平、单位性质等方面,对于岗位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前途规划关注度较低。在此次调研结果中显示50.96%的毕业生对自己将来有清晰明确的想法或目标,仍有49.04%的毕业生没有清晰的择业目标,甚至不想升学或就业。此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发现,约有15%的毕业生选择考研二战,1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经过一对一微信、电话沟通了解,此类毕业生没有清晰的就业目标,受班内或寝室其他同学的影响选择考公、考事业编、考研二战,从而班级体内逐渐形成“从众就业”的现象。造成从众就业现象的原因一是缺乏就业自信,担心自己无法达成预期就业目标;二是缺少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在大学期间对所学的专业不够重视,同时没有培养其他专长能力,导致在就业时较为被动,寻求专业相符的工作职位较为困难;三是缺乏对职场的认识,大学是从校园迈入社会的缓冲器,是连接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和纽带,很多毕业生缺少实践锻炼,在初次踏入职场时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2 建议和结论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给予以下几点就业建议:

(1)高校指导就业。面对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二级学院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缓解毕业生因求职压力过大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抗压能力。同时高校在不断升级职业生涯规划网站,更新就业平台服务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职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尽快找准定位,不断向未来目标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此外,高校要做好国家最新就业政策解读与分析,可以使毕业生更深入、更准确的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情况、就业环境,更好、更详细的掌握就业信息,学会自我剖析与分析,实现自我最大的价值,最终将政策结合就业信息分类“打包”,实现“靶向”对接。高校还应鼓励大学生多元化、多形式就业,一是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创业团队搭配专业指导教师,带动学校创业发展和灵活就业,二是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强化思想引领,解读基层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发芽。三是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动员校内外各方力量,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基地,从而搭建更好、更扎实的就业平台。高校是培养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地方,在努力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终达到学有所成的效果。

(2)学院帮扶就业。高校各二级学院应精准掌握每一名学生就业状态,形成学校-学院-专业-班导师-辅导员纵向联级机制。一是帮助学生打好就业主动仗,辅导员主动联系就业较为困难的毕业生,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和就业状态,定期组织学生谈心谈话,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根据毕业生不同的就业状态,分类指导毕业生就业;二是靶向推荐工作岗位、指导学生求职技能,班导师依托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展云端指导服务,通过网上班会的形式,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减轻求职压力,端正求职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帮助毕业生修改求职简历、传授面试技巧,打造好迈入职场的敲门砖,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三是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挖掘其最大求职潜能,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为求职之路保驾护航。

(3)朋辈激励就业。学院分专业利用网络会议召开专题经验分享讲座,通过往届优秀毕业生指导应届生就业。此外,宿舍内部的求职氛围对大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宿舍内良好的就业氛围可以有效帮助毕业生缓解非理性认知造成的负面影响。宿舍长可以在寝室的团体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不断帮助室友认识到自己的就业问题所在,并且在互相讨论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就业认知。同时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宿舍楼宇之间的就业宣传显得十分重要,高校可以在宿舍楼大厅的就业宣传栏发布最新的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求职培训讲座等内容,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就业氛围。因此,就业教育可以通过经验分享、营造就业氛围、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达到互相激励促进就业思想的目的,为毕业生进一步改善就业观念,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高校应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就业工作,以围绕学生、关心学生为本,拓宽就业渠道、更新信息平台为先,强化意识、服务大局为重,全力突破就业难关,解决就业难题。同时不断汇集各方力量,在就业工作上形成“全程抓就业、全员抓就业、全面抓就业”的“三全”格局,从而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