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指那些基于兴趣爱好,动手实践制作,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是一种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建立跨学科能力的教育,而不是传授某项特定技能或简单知识的教育;它注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协同精神、批判思维和兴趣爱好,是一种创新型教育。它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15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这为我国高校有效推进创客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引导。
创客教育起源于欧洲和北美,目前被认为最早的创客空间是由程序员沃·荷兰(Wau Holland)1984年在德国汉堡成立的Chaos Computer Club,这是一个以揭露重大技术安全漏洞而闻名于世的混沌电脑俱乐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了题为Fab-Lab的创新项目,为创客们搭建创客服务、培训和交流平台,让他们能通过个人设计和制造,将创意变为现实。相比国外,创客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稍迟,2009年,清华大学成立了“i.Center”众创空间,并且从2014年起,将每年 11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定为“清华创客日(Tsinghua Makers’Day);2015年李克强总理亲自造访了位于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后,将“创客”概念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年4月,清华大学众创空间i.Center响应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牵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所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10余家企业单位和创客机构的 200名代表共同发声,成立创客教育基地联盟。自此,我国各高校对创客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并展开了系列探索和实践,创客教育方式主要以课程融合引导、创客大赛、创客小组等方式进行。
通过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较低,对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不高。面对创新实践比赛不够自信,导致学生胆怯甚至不愿意继续参加实践锻炼。这与传统的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关,但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还是靠学生的自觉和主动。只有学生对创新、创意有兴趣,实施创客教育才会发挥更好的效果。
当前,创客教育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潜力巨大,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教育,在创客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的广泛参与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地方高校缺乏优秀的创客教师。现有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以下问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其他学科知识;专业教学技能不足,不能把信息化课程建设,开发应用能力等创新创造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专业创新精神不够,一些高校教师面对多次努力后无法解决的专业问题会直接放弃;专业发展动力欠缺,在创客教育环境下,教师教学任务重,用于投入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技术,实践新模式,反思教学实践的时间及精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推行创客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
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创客教育设计的专业理论学习的课程较为完善,学生能很好地学习创客教育的理论知识。但相比较而言,学生的实践活动课程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单一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学习其他邻近专业知识或其他专业的知识。此外,学生不仅要有学习的第一课堂,还要有动手做的第二课堂,还应该有把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课堂。
在创客平台建设上,由于办学条件限制,地方高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场地、设备仪器和器材等,并且各项社会资源相较于其他高校较为短缺,缺少相应经费支持。学生接受创客教育的条件有限,不利于创客教育的贯彻落实。
创客文化是高校创客教育的土壤,在整个高校创客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方高校可通过建立线上创客交流社区,线下建设创客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宣传和倡导创客教育。鼓励学生跨学校、跨专业、跨年级结成创客联盟,进行技术与创意的充分交流,激发产生各种新创意。地方高校还可通过举办创客大赛、创客沙龙、创客文化展等活动,奖励优秀的创客,分享创意心得体会,形成浓郁的创客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够胜任创客教育的教师数量很少,因此,培养一支优质的创客教师队伍十分重要。在专业知识方面,高校可以在本校物色有创客兴趣和创客精神的教师,组织他们到创客教育比较前沿的高校或工作室进行学习交流,观摩参加别人组织的创客讲座、创客论坛、创客大赛等活动,增强本校教师与校外创客大师的沟通学习,拓宽知识面,激发创新思路。在专业技能方面,高校还可以邀请校外的创客专家来学校为学校培养创客教师,并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聘请校外有创客经验的创客高手为兼职创客教师,增强学校的创客师资力量。在专业精神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创设自己的作品,然后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在专业动力方面,要给学校进行创客教育的教师余留空间与时间,还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让创客教师心有余力。
创客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要想具有长远的生命力,必须拥有自身独特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应围绕着“学”“做”“创”三个层层递进的目标,将学科类、专业类、证书类、竞赛类、兴趣类等课程合理分配到专业教育和公共基础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一方面,可以在现有资源中融入创客教育理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创客教育;另一方面,应突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开设交融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全新创客教育课程。地方高校应充分运用好第一课堂,积极向第二课堂延伸,甚至拓展至第三课堂开展创客教育。
创新实践实训是创客教育的核心环节,地方高校应积极搭建创新实践实训平台,给学生创造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空间。地方高校可依托工程训练中心、科技园等部门搭建创客空间、创客工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等创新实践实训平台,创设创客教育实践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延展学生学习时空,增加学生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将有限的课内、校内教学与实践拓展至无限广阔的课外、校外以及线上线下社会化学习与实践场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客教育的航船承载了教育未来的希望。它在地方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可以在摸索与学习借鉴中逐步解决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要警惕创客教育由于受到的过度追捧可能蜕变成为一种迷思型教育神话的危险,演变成某种霸权意识,禁锢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所以,在高扬创新精神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创客教育,它的本质是连接人类理想与现实的一种工具,我们没必要过度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