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云计算技术支持用户将终端信息上传存储到云端,以此实现多设备共享信息、解放硬件存储能力的技术,是现代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又一突破。该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市场呈现出新的变化,不仅加大了互联网企业间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也使社会更为渴求现代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基于云计算时代背景下,探索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匹配市场的新趋势是十分有必要的。
计算机技术与相关理论知识更迭速度较快,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阶段性地发生变化。不仅需要人才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其能够根据技术的更迭市场的变化,主动进行自我专业素养的提高。反观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其存在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的模式。具体为:其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思维与学习的模式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为“被动”接收状态,工作后还存在需要其他员工照顾和教导的现象,自我学习的意识较弱,对计算机市场的变化缺乏敏感性;其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较为老旧和基础,培养的学生并不能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相适用,需要学生在入职后再进行培训与学习,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另外其考核的标准偏理论,无法对其实际操作与运用方面的技能予以测定,导致学生无法科学评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实力,不利于其匹配适宜的工作岗位。
计算机专业对比其他专业来说,更具有实践性,需要现代化软硬件设备供学生实际进行操练,以便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指导方法。现阶段,导致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实训方面受限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有限、师资建设不够现代化,使得其无法在学院机房中引入现代化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以理论知识和单一的讲解为主;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与专业的计算机公司合作较少,无法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进行,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少现代化的实习场所,对专业未来所匹配工作的相关信息了解不足,不利于其找准自己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内容枯燥且难懂,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建立在学生前期对大量专业名词、专业术语进行记忆的基础上,本身学习内容就比较枯燥,加上教师缺乏张力和趣味性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挫;其二,对该专业本身兴趣不够,计算机专业的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自主决定,对计算机专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加上本学科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和枯燥,加剧了学生的这一不良情绪;其三,缺乏实践的训练,计算机专业除了要接受理论知识的指导外,还需要上机操作将理论转化为计算机技能以解决实际网络与计算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但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实践训练未能充分落实,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影响其学习热情;其四,学习思维未转变,不少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需要教师督促的学习阶段,未能意识到现在所学与未来工作之间的联系,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未建立起需要自己对未来负责的意识。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够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招聘时,未把控好质量关,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高职院校人事部在招聘教师时,除了要看重其学历、从业证书外,还需对其实习经历和从业历程进行了解,挑选理论与实践兼顾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其实践能力;其二,后期培训不到位,计算机专业与市场特征的匹配度较高,需要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技能与学识,而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在此方面的敏感性不够,教学过于偏理论,导致其队伍整体现代化程度不高。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培养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以云计算为时代背景,提出了从计算机专业课程内部到构建良好实训环境的优化措施,具体如下。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人才的总方向,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时代特征予以科学制定。从培养目标来看,其一,需要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意识,在每个开学学年都需明确其现在所学与未来工作的联系,增加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其二,以职业定位为导向明确计算机专业人才所需的各项技能与素养,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内容除了要涉及计算机技术理论知识如C语言、JSP编程外,还需将现下与市场接轨的计算机技能引入到实训中去,如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教育管理人员需对计算机市场阶段性的变化较为敏感,调整对应的教学方案;从课程体系上看,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连接,要具有一定的灵活调节机制,以容纳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培养跟得上计算机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高职院校内部开设的专业较多,资金配比不够均匀,很难面面俱到。因此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根据专业实际情况予以教育资金上的管理,申请院方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投资,构建较为现代化的计算机实训场所。除此之外,加强高职院校与专业计算机企业的合作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双方提供互利的资源增强联动,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缺乏现代化实训设备的问题,一方面节省了企业对专业人员再进行培养的费用,有利于实现学生、高职院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具体可为,安排大三的学生进入到合作方的企业实习,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了解企业的文化、计算机岗位的类型、职能范围对应的理论知识等,以便培养的学生在真正实现就业后,能够快速进行状态。在此期间,校方对学生实行双导师管理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引导学生适应企业办公、具体的计算机技能训练等内容,学校导师负责除此之外的相关管理与教学的事务,做到相互补充,灵活调整。
学生缺乏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上述内容已分析清楚,现阶段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优化措施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其一,创新教学模式,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加之缺乏实训场地与设备,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以弥补这些缺点,如,可通过播放具体计算机操作的教学视频将抽象的内容可视化,一方面有助于带动学生视听等多方位感官功能的联动加深印象,一方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课上教师还需多与学生的互动,对其难理解的地方予以真实操作的引导;其二,为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对于本身就对该学科存在抵触情绪的学生,辅导员需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特点与真实想法,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此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青年人要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未来相联系,具备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以避免其为了选择较为轻松的专业而荒废自己的青春;三、将思政元素深入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具体可通过课堂上教师将计算机专业与祖国、社会未来的发展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人公”的责任感;在本堂课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教授完成后,设置一个拔高环节,为学生介绍当下计算机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其提供拔高技能的渠道,如自学网站、APP等;四、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方案可设置为分总的指导模式,分步指导可通过教师实施的每节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将课程内容与计算机岗位的运用实际相挂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总指导可通过毕业前的就业讲座、就业约谈会等形式进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工作的认识;五,组织或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通过竞赛的方式,即可激发青年人的斗志促进其自主提高学习动力,又可为其未来的简历中增添亮点。
高职院校在挑选计算机专业教师时,需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定予以选拔,除了要关注求职者学历、从业资格证等硬性条件外,其科研经历、网络实践经历、教育经历等也同样需要关注。在设置考核环节时要兼顾对其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量,如在面试环节还需让其谈谈对国内当下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如何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等内容,以判断其是否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最后择优录取。在对现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时,可通过教师队伍内部培训和外聘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培训两种方式进行。还需制定相关培训考核机制,将其纳入到教师日后的职位晋升及绩效中去,以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代化建设。
云计算时代为计算机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企业需要更多现代化的计算机人才推动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始终拥有一席之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场所,理应顺应时代特征做出培养方案上的调整,为企业输送更优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学生与院校自身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