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艳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600)
禽流感(Avian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类疾病综合征,全称为禽流行性感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败血性、出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呈全球性的存在及流行,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基于此,探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流行进化特点,对禽流感防控方案的制定完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宿主感染禽流感病毒之后,受表面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宿主细胞受体结构等因素影响,禽流感病毒会表现出强大的吸附性,促使其主动与宿主唾液酸等细胞受体 (如禽胃肠道上SAα2-3唾液酸受体)结合,侵染宿主细胞。
根据以往禽流感病毒流行历史,可得出禽流感病毒大面积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火鸡、鹌鹑、鸡、珍珠鸟、鹅、鸵鸟、鸭等家禽及天鹅、野鸭等部分野禽,覆盖品种达88种。其中从鸭种分离出的禽流感病毒远多于其他禽类,且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受禽类生产产地、野生或饲养禽类分布、禽类迁徙季节、禽类迁徙路线等多种因素影响。除禽类以外,禽流感病毒还会感染猪、马、鲸鱼、雪貂及人。如H9亚型禽流感病毒、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均可直接感染人,并致使感染者失去生命。这种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在公共卫生领域就呈现出突出的人畜共患病特征。
由于禽流感病毒内部含有可持续进化的表面糖蛋白,导致每年禽流感病原均会出现一定差异。从本质上而言,禽流感病毒持续性的变异主要是禽流感病毒利用自身复制机制对宿主产生一定适应的过程,这一特性进一步提升了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性及传染性,对禽流感病毒的生态学、流行病学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再加上禽流感本身复制能力的差异,以及禽流感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病毒囊膜与细胞质膜相融合的过程对宿主细胞蛋白酶水解HA前体物HA0分裂为HA2、HA1能力的较大影响,导致禽流感病毒在变异过程中毒力也发生的较大变化,进而导致禽流感病毒出现低致病性、高致病性的巨大差异。如因H9N2亚型感染而出现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大面积流传在亚洲地区,而由H5N1亚型导致的较高致病性禽流感则出现在了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家禽及部分野生禽中,给禽畜饲养业、禽畜饲养区域人员均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以水禽感染的HA亚型、感染人类的HA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例,由于哺乳动物感染的禽流感病毒HA在蛋白水解位点的精氨酸数量有且仅有一个,即使部分哺乳动物感染的禽流感病毒HA在蛋白水解位点出现额外的一个赖氨酸,也会在宿主细胞外被蛋白酶水解,形成赖氨酸残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HA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扩散。精氨酸或赖氨酸残基仅可被单碱特异性的蛋白酶水解,此时,HA亚型病毒只可以通过禽类呼吸道、或者禽类消化道感染,致病率较低。而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由于其含有一个多碱基水解位点,敏感性较高,可被多种蛋白酶水解,导致其致病性较高。
致病谱逐步扩大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特征之一,如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等,其不仅会感染稀有禽类、哺乳动物,而且会感染人类并致使感染者死亡。如在泰国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期间,学者从猪体内分离出了H5N1亚型,并确诊猪体血清为阳性,感染猪无明显症状。同时通过将分离出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小鼠、鸭、鸡,可得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会致使大部分鸡发病死亡,而且随着时间推移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不断增强。而由于小鼠与人类基因频谱较为接近,各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将对全球人类及其他生物带来新的威胁。
从本质上而言,血凝素蛋白的受体结合特异性是禽流感病毒致病谱扩大的决定性因素。如以往禽流感病毒主要结合禽胃肠道SAα2-3唾液酸感染宿主细胞,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主要通过结合人呼吸道SAα2-6唾液酸感染宿主细胞。而猪体内同时含有SAα2-3、SAα2-6唾液酸,表明其可以在猪体内发生重组后感染人类。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可以同时引起牲畜、禽类、人类患病的病原,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各国及地区的传播与流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相关人员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依据禽流感病毒发生频率快、感染病谱广、变异风险高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禽流感病毒防控方案,为禽流感病毒防控作业开展提供一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