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虹
(甘肃省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4000)
畜禽感染病毒性疾病后,不仅引起大量的畜禽死亡、降低其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一些病毒还可以发生人畜共患,严重危害养殖工人的身体健康。虽然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许多防控病毒性疾病的疫苗,但是随着病毒毒株发生变异,一些烈性传染病还是不断发生,而西医的治疗效果,随着耐药性的出现越来越差,因此中兽医成为防治病毒性疾病的重点。
中兽医理论的依据是:畜禽的生长发育需要正气做基础,畜禽各个脏器的气血功能正常情况下才可以抵御外界邪气的入侵,达到体内阴阳平衡的目标。理论中的邪气是指外界的疫情和不利环境,如果畜禽机体内的正气不足时,阴阳就会失去平衡,外界邪气侵扰机体就会诱发疾病[1]。
西医方面指出机体内各个脏器自身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不仅能抵御外界病菌的入侵,还具有监视和自我修复功能。这些与中兽医理论也是相符的。畜禽体内存在的一些抗原也会被免疫功能的有效发挥进行抵御和清除的,避免病菌对畜禽机体产生危害,同时还能够分泌免疫抗体和调整体内循环来达到免疫平衡的目的。从此为中兽医在防治病毒性疾病中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兽医对损害畜禽机体致病因素的深入研究,得知导致畜禽发病的因素极其复杂,如果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通常不能获取明显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常常看到虽然对畜禽进行了很好的接种,但是照样会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现代中兽医为了充分调节畜禽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他们将免疫促进剂、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结合起来一起运用,从而达到防控病毒性疾病的目的[1]。
一般可以添加甘草和黄芪等中草药,利用它们中的甘草酸苷和黄芪多糖成分,以促进畜禽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的。同时白花蛇草和黄连也有清热解毒和抑制病毒的作用,所以说在防治病毒性疾病时中兽医有其独特的优势。
随着家禽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防疫压力越来越严峻,新城疫、传支和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常常呈零星或散发状态,严重威胁家禽的健康水平,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家禽感染这些病毒性疾病后通常有个显著的特征症状是呼吸道症状和体温升高,这在中兽医方面称为瘟疫,一般均有强烈的传染性[2]。瘟疫一般指温热性质的疫,因为以温热性居多,同时还有具有寒性。这样就需要辨证施治,例如中草药中的黄芪、仙茅、菟丝子、蒲公英等可以促进体液免疫细胞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青蒿、红花、桑白皮、白芷、艾叶等中药能够促进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相应病毒的复制;板蓝根、双黄连、大青叶、射干、山豆根、黄芩、大黄等具有清热解毒,防控流感的作用[2]。还可以将中草药进行联合配伍使用,对治疗病毒性疾病能够提高疗效。
随着家畜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病毒性疾病呈现高发趋势,这些大型动物饲养成本较高,一旦感染、蓝耳病、羊痘等病毒性疾病,一般采用中兽医防治可以获取不错的效果。生产实践中如下药方:薄荷、荆芥各300g、板蓝根、贯众、黄芩、白花蛇舌草、黄芪各200g、金银花、党参、连翘、当归、甘草各100g,实验证明此药方对疱疹病毒感染有92%的治愈率。此外在羊群发生羊痘时采用黄柏45g、黄芪6g、栀子6g、黄连3g克混合粉碎后煎服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3]。
总而言之,随着中兽医学的深入研究,其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广泛,同时在实践中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效果良好,因此相信随着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中兽医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