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高峰畜牧兽医站,743000)
犊牛在出生后的3~4天就有可能出现泻痢的病症,并且发病速度非常快,死亡率也非常高,会严重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在犊牛泻痢的治疗当中,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去保证病牛治愈率,其中中兽医疗法在大量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良好证明。
某地养殖场内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犊牛发展问题,当地兽医人员前去诊断发现前后一共有55只犊牛发病,由于时间耽误而有8只因为病情较重死亡,剩余47只则为本文研究对象。总体来看,47只犊牛年龄基本在10天至55天之间,其中25只患病犊牛病情较轻,属于染病初期;14只病情尚在发展中;剩余8只则病情比较严重。这47只患病犊牛均完全符合犊牛泻痢的诊断标准。
犊牛泻痢大部分是由于大肠杆菌所引起,因此刚发病前期表现得更像是急性肠炎的症状,经过观察这47只患病犊牛,其病症主要表现为:无进食欲望、精神不振、吸乳频次降低且出现行动意愿降低、排便过稀等情况;到发病中期,患病犊牛长时间卧地、呼吸不畅且伴有发烧症状,排泄物为淡黄色且有恶臭;病情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绝食、昏睡、呼吸急促、肛门失禁等症状。一般犊牛泻痢到了病情后期,病死率非常高。
从中医的理论角度去看待犊牛泻痢的问题,属于典型的邪气侵体而导致脾胃失调、腹泻痢疾的情况,要想根治病症则需要采用清宣肺气、培元固本、调理脾胃、疏导风邪的中药,同时还要配备平肝泻热药物,导水宁心。同时,由于犊牛身患泻痢时会损耗大量元气,还需要服用中药汤进行补液,起到治标治本的作用。结合上述犊牛的具体病情,可配备以下药方:白头翁25g、怀山药20g、车前草 20g、连翘 15g、鸡内金 15g、桑叶 15g、麦冬 15g、蝉衣 10g、朴花 10g、炙甘草 10g[2]。 将上述药物用1000ml水进行煎熬至500ml汤汁,稍冷却后喂服病牛。对病症较轻犊牛1天1剂,对病症中后期表现严重的犊牛1天2剂。
历经三天治疗之后,患病犊牛中有32只病情显著缓解,其中的28只基本好转,恢复了正常饮食规律,行动与健康牛无异,排便无异常。剩余患病犊牛在复饮3天之后又有16只基本好转,剩余3只病情较为严重,到病情后期有2只死亡,最后1只在持续治疗后逐渐恢复健康。总体来看,患病犊牛一共47只,治愈45只,治愈率为95.7%。
犊牛泻痢属于极为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发病前期多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便不畅,而到了中后期则会慢慢出现体温升高、无进食欲望、排便带有血丝等症状,最后出现精神恍惚、身体机能消退、呼吸不畅、全身发抖等症状。针对犊牛泻痢而言,养殖人员需要肩负起观察与预防的责任,在日常饲喂工作中需要对犊牛的饮食、精神、排便等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在对犊牛的生长管理中要尽量避免各类应激因素,确保其健康生长。
犊牛泻痢作为牛养殖过程中发生较为普遍的传染病,会直接影响到犊牛的生长发育,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从中医临床的角度去分析,认为犊牛出现泻痢病症的原因多与犊牛本身的体制以及外部环境相关,而中医治疗追求对症下药,充分根据犊牛泻痢的实际情况,便会采取补脾益气、健胃利水、解毒燥湿的治疗方案,力求通过中医治疗去治标治本,逐渐帮助犊牛恢复正常健康的生活[3]。
现如今牛养殖逐渐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犊牛圈舍生存的密度也不断增大,患上泻痢之后排泄物同样会对健康牛形成传染。因此,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中医讲究阴阳调和,犊牛出现泻痢的情况也意味着病牛体内阴阳不平衡,犊牛身体发育并不成熟,五脏六腑均十分娇弱,在饲喂管理中需要小心对待。因此,养殖户需要对圈舍进行定期清扫、消毒、通风,确保冬季室内温度适合犊牛的生长。一旦发现有病牛存在,需要第一时间隔离,避免对健康牛群形成感染。总体来看,中兽医疗法在犊牛泻痢治疗中有着显著效果,所以在广大兽医工作中的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