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民
厦门市翔安区经济责任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361000)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提升对经济数据的审核能力,就成为了现阶段经济审计工作的重点[1]。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果,就需要对项目计划制定环节进行优化,从而在本质意义上推动大数据时代下投资审计项目的开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统计数据平台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被纳入到数据管理平台之中,不仅较全面地覆盖了大部分类型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大数据下的投资审计全覆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大数据的驱动下,管理者们将政府经手的大部分审计项目都纳入到新建的投资审计平台中,不仅扩宽了原有政府审计计划中所涉及的审计对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与固定资产项目相关联项目的基础数据,实现更深层意义上审计数据的归结,为后续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打下基础[2]。
2)在大数据的驱动下,管理者们也将投资审计全过程纳入到了审计平台中[3]。尤其是对于部分建设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的固定资产项目的审计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固定资产项目中的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搜集、归结,从而为后续的审计打下基础。
3)大数据驱动下,这一数据平台的应用能够将固定资产项目中各类型的资料、数据都纳入整体的数据库中,一方面,为后续的审计提供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固定资产项目核查做准备[4]。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如果想要构建较为全面的数据分析平台,一方面需要针对各项固定资产数据进行搜集,同时也需要针对数据分析的模型进行优化,进而为后续项目的选择打下基础[5]。结合以往的研究,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在本质意义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划的目标,可以从三个模型入手,即节点监控模型、风险评估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
在完善了上述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划之后,就需要着眼于实际的项目情况将这一计划全面地落实下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打下基础:
1)在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应对不同固定资产项目所涉及的不同主体进行研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审批流程或备案程序等,并对项目的开展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基础性的资料进行搜集,为后续落实审计计划做准备[6]。与此同时,还应针对固定资产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环境保护以及施工许可等基础数据进行搜集,确保后续审计计划在组织实施环节能够具备较为完备的信息资料。
2)在勘察、监理、设计等环节的审计阶段,一方面,应对招投标环节的资质、业绩等综合数据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则应对实际招标文件的内容和最终评审结果等事项进行审计,以此确保固定资产项目稳定开展。
3)落实固定资产项目资金筹集及使用环节的审计计划。这一阶段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是整个审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审计工作者们不仅仅要明确有关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资金是否到位,同时也需要确保在固定资产项目运行过程中实际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水平,进而确定未来这一固定资产项目的发展趋势,规避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4)组织实施针对建设、管控管理的审计计划。就这一环节而言,审计工作开展的重点大都集中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管控两个方面,不仅需要审计工作者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多方面合同内容进行审计,同时也要求审计工作者对工程开展情况作出评估,以此明确工程的实际开展效果。
5)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造价环节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需要覆盖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结算及最终决算这三个环节,同时也需要结合固定资产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研判,从而确保投资工程中各项费用得到合理、合法的支配。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模式也将随之发生较大程度的转变,不仅能够确保这一视域下的审计计划能够更加高效、全面的落实,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审计资料的共享,能够及时地将分享展现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面前,同时为后续的投资项目开展做保障。
受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部门协调能力差及统计数据种类过于繁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落实大数据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想要取得实质性突破,首先就需要克服这些制约因素。
首先,政府应致力于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审计工作中,以此推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进步。
其次,应针对性地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对投资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理解,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审计计划实施,确保审计计划的全面落实。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驱动下,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应在大数据驱动下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