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章平 李立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2020”于2020年11月27-29日在广州召开。为了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模式,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主题演讲,线下参会注册人数586人,线上注册人数4254人,会议期间直播访问6.69万人次,参会代表来自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湖南、河南、重庆、河北、贵州、黑龙江等多个地区。开幕式上,首先由本次论坛主席曾进胜教授致开幕词。会议由卒中急救地图发布、项目启动与专家会、专题讲座、Neuroscience·Day青年科研人员优秀论文评选四部分组成。
在广东省和广州市卫健委领导下,广东省各地市均积极启动急救地图的建设工作,每个地市由一家高级卒中中心牵头,联合区域内高级卒中中心、卒中防治中心和具有急性脑卒中救治能力并达到要求的医院作为地图医院成员,现共有186家医院参与急救地图的建设。广东省神经内科(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曾进胜教授主持广东省卒中急救地图及广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发布仪式。曾进胜教授指出,广东省卒中急救地图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神经内科(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为地图管理单位;广州市卒中急救地图由广州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地图管理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地图指导单位。卒中急救地图医院覆盖全省,包括广州市24家,深圳市29家,珠海市9家,汕头市7家,佛山市21家,韶关市3家,河源市4家、梅州市3家、惠州市9家、汕尾市2家、东莞市11家、中山市11家、江门市9家、阳江市2家、湛江市 10家、茂名市11家、肇庆市3家、清远市7家、潮州市2家、揭阳市2家及云浮市7家。广东省神经内科(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领导下,对卒中急救地图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会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培训及评审,以评审促进卒中中心建设,提升脑卒中救治医疗服务能力。卒中急救地图的发布,对打造“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实行院内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救治效率有重大意义。
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岭南神经病学中青年医生临床研究专项支持项目启动仪式。岭南神经病学中青年医生临床研究专项支持项目主要是鼓励中青年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提高科研水平。项目由广东省医学会和《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共同举办。项目课题申报面向广东、湖南、湖北、福建、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十省市神经科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项目主要围绕脑血管病、癫痫和帕金森病三大领域,每年支持10~20项课题研究,每课题每年支持3~5万经费。
本次论坛上还采用网络连线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医院脑血管病专家进行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专家共识咨询会”、“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策略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编写时间进度表、共识框架与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讲座分设脑血管病专题、神经病学进展专题、脑小血管病&脑血管超声专题、脑血管介入诊治专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诊疗新进展专题、科研与转化医学专题、肌张力障碍与A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新进展专题、神经电生理专题。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Zahinoor Ismail教授线上分享了其团队结合认知及行为的痴呆检测相关研究,显示患有神经精神症状的痴呆患者功能损伤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病程加速甚至死亡。在正常人群中,有神经精神症状的人患上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也更高。因此如何准确诊断神经精神症状则显得尤为重要。Ismail教授着重探讨了神经行为综合征轻度行为障碍(MBI),并分享了他在建立相关诊断量表ISAART-AA MBI,以及进行量表及诊断标准的信效度验证方面的工作。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神经科学和精神健康研究所Colin Masters教授进行了“迟发性(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主题演讲,研究显示定义AD的两个生物标志物是Aβ和磷酸化Tau(p-tau)的积聚。Aβ至少早于临床发病和明显认知缺陷前15~20年出现,它的存在启动了导致神经变性、突触功能障碍和随后的神经元破坏的级联事件,这是AD中记忆和认知损害的基础。生物标记物的建立可能有助于疑似AD患者的识别和诊断,并且通过定量方法来了解Aβ产生和积累的量和速率,从而可以开发合理的治疗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教授分享其团队“卒中后瘫痪肢体萎缩和失神经支配”方面研究,提出局灶性脑梗死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广泛损害。由于瘫痪侧脊髓前角、神经根、神经肌肉接头均受损,脑梗死后瘫痪肢体的肌肉萎缩不仅仅是废用性,还有失神经因素的作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俐教授分享了“新冠疫情与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认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在COVID-19中并不少见,而且是一个重要负面预后因素,有危险因素的老年COVID-19患者更有可能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胡文立教授分享了“脑小血管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研究”,主要介绍了脑小血管病临床特点、认知障碍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及各影像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分享了“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现状”,主要从真实世界的研究、材料学的突破以及适应证把握和重点技术技巧这四个方面对颅内动脉狭窄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中日友好医院刘尊敬教授报告了“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及展望”,对高分辨核磁就病变血管和正常血管定量值测量分析、脑血管发育不良鉴别、血管夹层筛查等方面进行了精彩阐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施福东教授分享了“重症肌无力中国发病率和诊治现状”,预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将在未来5~10年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免疫机制的研究尚待深入,合作是我国研究重症肌无力医生和研究者能做出真正贡献的必经之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予明教授主要介绍了溶栓绿道的现状以及河南省绿道经验分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卢祖能教授分享了“关注MND/ALS临床和电生理诊断误区”,指出MND和ALS在临床上存在的共同特征,强调出现痛性痉挛和束颤时尤其易误诊。肌电图所见不具特异性,但结合恰当的临床背景,则具有诊断价值。解放军总医院蒲传强教授通过连线方式分享了“CIDP与新抗体”,对新抗体与CIDP发病机制、分类、治疗策略进入深入阐述。
本次大会还邀请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共进行106个讲座。这是一场学术盛会,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神经科学方方面面,广大神经科学工作者可以搜索《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小程序,上面提供了本次会议的回放。
为鼓励青年神经内、外科和相关学科医生、科研人员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本次会议与往届中山高峰论坛一样,特设“Neuroscience Day”青年科研人员有奖征文。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投稿79篇,壁报展示24篇,大会交流6篇。曾进胜教授主持了“Neuroscience Day·2020”青年科研人员有奖征文优秀论文颁奖仪式。经过专家小组审阅评定特等奖1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优秀论文奖15篇。
会议闭幕式由大会主席曾进胜教授主持。曾进胜教授表示此次疫情期间高峰论坛胜利召开,意义非凡。广东省卒中急救地图发布资讯在会议期间已获得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南方网、人民网、广东卫生在线、健康广东、大洋网、广州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大会最终圆满完成一百多个学术讲座,线上线下为国内外相关领域优秀专家、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