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成
(甘肃省灵台县蒲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744000)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具有人畜共患的特点。 此外,该病发病类型较多,病症较为复杂,诊断难度较大,而误诊则会导致病情延误,引起病情恶化或死亡。 我国于1990 年在广东首次发现猪链球菌病,之后在江苏、 四川等省份都爆发过严重的猪链球菌病。我国多次发生的猪链球菌菌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人员感染,甚至是人员死亡事件。
根据我国以往发生的猪链球菌病的疫情分析,不同类型的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不同。 急性猪链球菌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其潜伏周期较短,病情扩散迅速、扩散范围大,可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猪群。 慢性猪链球菌病无明显地方性特征,呈辐射性从病源地向外扩散,具有相对的地域性特征。 猪链球菌病具有相对明显的时间性特征,一般的流行时间为每年的5-11 月。 这期间可连续发病。 一般的猪链球菌病多发生于大型猪场。 从发病原因分析,猪链球菌病受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大。 在应激刺激下,部分猪具有连续继发性病毒感染[1]。
猪链球菌病分急性、急性败血型、脑膜炎性、亚急性、慢性等多种。 不同类型的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性。 急性病症往往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为高烧、呼吸急促困难、口鼻血样泡沫分泌物增多。 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淋巴充血肿胀等症。 急性败血型临床表现为体温骤高、呼吸困难、结膜充血,以及腹下、四肢、耳廓、颈部等位置发生紫红色板块等。 剖检可见心脏积液、心包增厚等症。 脑膜炎性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磨牙、空嚼、四肢游动等症。 严重时发生突发性休克或昏迷性死亡。 剖检可见脑部充血、脑膜发生大量积液等症,脑切面有明显的出血点或灰质。亚急性和慢性的发病缓、病程长。临床表现为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炎等。 剖检可见明显的心瓣膜增厚、粗糙,淋巴发炎及关节部位充血等问题。 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致病例,其毒力银子复杂,采用激素治疗易产生抗药性,增强毒性。 研究表明,猪链球菌的2 型致病力受毒力因子印象会发生变化。 如溶菌酶释放蛋白、纤连蛋白结合蛋白、透明质酸裂解酶、猪链球菌类细菌素抑制物等,这些毒力因子变化都会影响猪链球菌病的变化[2]。
由于猪链球菌病的毒力因子变化性较强,受激素药物影响抗药性增加,病毒毒力增强,不利于彻底抗击疫情。 为了提高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建议主要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猪链球菌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中医综合防治的原则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 在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地及病发区,在加强消毒卫生管理的基础上,要选择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预防该病,如五味子、蒲公英、麦冬、党参、女贞子、旱莲草、人参等,将中草药碾碎与饲料混合。 发病猪通常具有体温升高、炎症等临床普遍症状,因此可采用清热解毒、消炎止血药物,如菊花、柴胡、夏枯草、紫花地丁、连翘、菊花、蒲公英、车前草、金银花等。 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往往伴随着瓣膜血栓的发生,因此需要配伍驱风活络、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如天麻、钩藤等。具体的用药根据不同类型猪链球菌病的症状对症下药。 治疗后期,为了预防继发性猪链球菌病,对于治愈好的猪也可用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材预防。 通过病发前后的预防和病发时的中药对症治疗,可有效的提高猪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同时中药毒副作用较小,又可防止产生耐药性,是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在药物作用上中药虽然不如四环素等抗生素药效快,但安全性的特点确保了猪链球菌病综合防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彻底治愈和消除猪链球菌病疫情有着重要的意义[3]。
基于猪链球菌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的综合防治原则,建议在治疗中采用中药进行防治。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猪链球菌病方面,一方面不会使猪链球菌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症及病发机理进行对症治疗,多种药物的伍配可以提高病症的治疗效果。 对于未发病的猪,采用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预防健康猪感染,可有效控制病情的传播,从而起到较好的综合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