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放疗是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调强放疗是一种基于三维适形放疗开发的精确放疗技术,其具有增加肿瘤放射剂量和减少对正常组织影响的优点。调强放疗合理调节照射器官的体积和剂量,以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减少辐射损伤。容积旋转调强则通过在旋转机架中心改变多叶准直器场形加速器输出剂量速率和框架旋转速度,重建不同场方向上的光束调整。与固定场强调制技术相比,计划的最佳强度分布提供了对器官的更好保护,减少了治疗时间[1]。本文对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100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各50 例。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患者年龄33~72 岁,平均年龄(49.34±10.67)岁;病理类型:鳞癌 42 例,腺癌 5 例,腺鳞癌 3 例;其中Ⅰa 期 12 例,Ⅰb 期 38 例;淋巴结转移21 例。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患者年龄32~72 岁,平均年龄(49.82±10.25) 岁;病理类型:鳞癌 43 例,腺癌 5 例,腺鳞癌 2 例;其中Ⅰa 期 11 例,Ⅰb 期 39 例;淋巴结转移2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用 CT 模拟定位扫描,并用碘伏醇进行静脉造影,从第1 腰椎上缘到坐骨结节下5 cm 扫描,层厚5 mm。用5 野治疗模式,先进行计划靶区(PTV)治疗,再进行直肠、膀胱治疗,接着进行小肠和盆骨治疗,最后进行股骨头治疗。相关参数中,直肠 45 Gy <50%、膀胱 45 Gy<50%、小肠 35 Gy<40%,总剂量为45.0~50.4 Gy/25 次,治疗剂量为1.8~2.0 Gy/次。
1.2.2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用共面双弧技术,分别进行顺逆时针旋转,逆时针179~181°,顺时针181~179°,床角0°,小机头角度顺时针方向10°,逆时针方向350°,用MLC truebeam 加速器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14±2.58)、(56.11±3.13)分,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13±2.96)、(56.25±3.74) 分;治疗后,三 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8.72±4.52)、(82.12±3.21)分,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分别为(78.56±3.21)、(82.19±3.56)分。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生存期为(16.55±2.45)个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生存期为(16.11±2.4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9/50),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5)。
宫颈癌术后需要进行放疗控制疾病,放疗范围主要包括肿瘤床、阴道残端和盆腔淋巴引流区。由于照射范围大,相对于传统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具有低毒性不良反应,如直肠炎、膀胱炎和骨髓抑制均减少,可以减少威胁器官的辐射剂量和不良反应。目前三维适形放疗的不断发展促使其已成为主要的放疗方法,其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还可以增加目标区域的辐射剂量。虽然三维适形放疗在降低危害器官风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静态多角度反射,这显着增加了单次放疗的时间,影响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放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器官之间的运动,特别是与传统的反照射机相比,三维适形放疗显著增加了跳数,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许多低剂量暴露增加[2-4]。相对而言,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可以在保证相同剂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外周器官的照射剂量,在不降低目标剂量分布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减少治疗时间和跳帧次数。随着跳帧次数的减少,机器的散射减少,并且正常组织接收的散射量相应地减少,不仅增加了靶区适型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肠、直肠和膀胱中放射的平均剂量[5]。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 岁,侵袭性癌症高发年龄为45~55 岁[6]。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已经变得更年轻。近几十年来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应用使得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并且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一般情况、医疗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制定综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补充了基于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计划。强度调制放疗(IMRT)是一种三维适形放疗,需要根据一定的要求调整放射野剂量强度。在辐射场与目标区域形状一致的条件下,根据目标区域的三维形状和重要器官与目标区域之间的特定解剖关系调整光束强度以及剂量,分布在单个辐射场中不均匀,但整个目标区域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三维适形处理更均匀,并减少不良反应。严格地说,楔形板和传统的表面弯曲补偿器的使用也是强度调制的,但是将强度调制放疗称为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形式,其使用计算机辅助优化程序来获得单个辐射场内的非均匀强度分布以实现某种临床目的[7]。体积强度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多叶光栅(MLC),结合弯曲治疗,通过旋转光束优化以达到医生需要达到治疗目标的临床剂量。首先,调整强度计划,然后人为选择旋转弧、场、光束和入射角,这些都放在规划系统中进行优化,优化后需要满足医生需求。这种剂量分布将被转移回计算机手动计划系统进行治疗。由于体积强度实际上由动态多叶光栅加上弯曲处理提供,因此旋转光束用于提供医生想要治疗的优化剂量分布。
本研究采集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100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各50 例。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治疗。比较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14±2.58)、(56.11±3.13)分,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13±2.96)、(56.25±3.74)分;治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8.72±4.52)、(82.12±3.21)分,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分别为(78.56±3.21)、(82.19±3.56)分。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宫颈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生存期为(16.55±2.45)个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生存期为(16.11±2.4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9/50),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5)。
综上所述,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宫颈癌术后的效果理想,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