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水禽疫病的防控要点

2020-01-11 05:36朱春英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禽小鹅次氯酸钠

朱春英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日照 276806)

我国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加工和消费大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当前,随着水禽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禽疫病流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常见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鸭大舌头病)、水禽坦布苏病毒病等疫病发生。由于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分依赖疫苗、抗体和化学药物,导致了药物盲目使用,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许多隐患。因此,从精准诊断以及针对性防治等方面入手,有望实现水禽养殖行业全面提质增效。

1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症

1.1病原及流行特点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俗称鸭大舌头病,初步查明其病原为新型鹅细小病毒。主要发生于樱桃谷商品肉鸭,番鸭、半番鸭、绿头鸭、白改鸭以及褐莱鸭;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3~40日龄不等,早的可发生在5日龄前后,发病率在5%~20%,严重时达40%以上,但死亡率低,肉鸭出栏时体重较轻,本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感染。

1.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以雏鸭生长发育迟缓、上下喙明显短缩、舌头外伸并肿胀、后期胫骨和翅骨易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因鸭舌突出于嘴外不能自由采食和饮水,导致生长缓慢,料肉比高,且屠宰时断腿、折翅的残鸭比例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并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雏鸭在5~6日龄时,发现精神异常,不愿活动,但大群鸭采食、精神基本正常;到10日龄左右,鸭群整齐度差,体重差别拉大,陆续出现生长速度较慢的鸭,鸭群开始出现上、下喙短缩现象;到20日龄后,鸭群中短喙和生长发育不良症状更加明显。病鸭舌突出外露、向下弯曲,僵硬,不灵活,严重影响采食和饮水。病鸭,排绿色、白色稀便,逐渐消瘦,出栏时体重较轻。

病鸭精神委顿,呼吸困难,喙部发绀,眼鼻有分泌物。仔细观察鸭群,有的行走时双脚向外岔开呈八字脚样,有的单腿跛行,站立不稳甚至卧地不起,有的趴卧在网床上不能站起,有的运动障碍,时走时停,后见蹲坐式瘫痪,濒死前角弓反张。患鸭胫骨短粗,容易骨折,屠宰脱毛时容易断腿、折翅。

剖检,病鸭舌短小、肿胀;胸腺肿大、出血,骨质疏松;肠黏膜出血、脱落,严重时在肠道中形成肠栓。

1.3防控要点

1.3.1种鸭场应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净化 加强对孵化室、孵化器和育雏舍的消毒。全场实行全进全出,出栏后彻底清粪、冲洗棚舍晾干,用2%的热火碱泼洒过道、网架等,浸泡1 h后冲洗干净,晾干棚舍,进鸭前7 d用0.2%次氯酸钠或0.5%的福尔马林泼洒消毒,通风干燥,进鸭前2 d用0.2%次氯酸钠或0.5%的福尔马林再次泼洒消毒,并有效通风换气。将水桶、水线、饮水器、料盘、料线用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浸泡消毒。厂区内外道路、空地用火碱、次氯酸钠等消毒,每星期消毒2~3次。粪污做好防渗漏处理,并堆积发酵。

1.3.2小鹅瘟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种鸭可在40~50日龄和80~90日龄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雏鸭出壳后1日龄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或雏鸭出壳后1日龄注射小鹅瘟抗体,一星期后再注射一次。

1.3.3发病后注射小鹅瘟抗体 该病发生后可及时注射小鹅瘟抗体,每只1 mL。已经发生喙短、骨骼短粗的鸭无治疗价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坦布苏病毒病

水禽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TMUV)感染引起的鸭、鹅等水禽和鸡、鸽子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水禽。我国水禽坦布苏病毒病始发于2010年4月,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大,我国大部分省份及水禽主产区几乎全部受损。

2.1病原及流行特点

2.1.1病原 坦布苏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恩塔亚病毒群。该病毒抵抗力不强,不能耐受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不耐热,56 ℃,30 min即可将其灭活,但对酸较敏感,pH越低,病毒的滴度下降越明显。

2.1.2流行特点 自2010年4~6月在浙江、江苏等水禽主产区的产蛋鸭、鹅中发现本病以后的短短半年时间内,全国15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流行,几乎波及所有水禽主产区。高发病率,低致死率。多个品种的肉鸭、肉鹅也可感染发病,10~25日龄的肉鸭和产蛋鸭的易感性更强。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主要发生于新种水禽,经年的种水禽很少发病。在南方,反季节生产的水禽产蛋期主要在夏季,发病率较高,而自然产蛋的水禽秋季开产,发病率较低。本病的流行以夏季和秋季为主,冬季也有零星发生。

2.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减食、瘫痪、死淘率增加,产蛋水禽产蛋率下降,甚至绝产,卵泡充血出血。

2.2.1临床症状 在自然条件下,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5 d,发病率高达100%,但死亡率一般在1%~5%。急性感染的种禽群,发病1周左右产蛋急剧下降到5%以下,病禽蛋品质下降,产软壳蛋、砂皮蛋、畸形蛋和无壳蛋。患病初期,大群精神尚好,采食量下降,病禽体温升高,排出稀薄、绿色粪便,污染肛周被毛,接着采食量明显减少甚至食欲废绝,部分病禽行走摇摆不稳,共济失调,甚至瘫痪、双腿向后伸展,产蛋明显减少。大多数耐过的病禽于发病1周左右开始好转,2~3周才能基本恢复病前采食量,但产蛋率难以再次达到高峰。

2.2.2病理变化 剖检病禽,育成禽少有特征性病变。产蛋禽主要病变集中在卵巢,表现为卵泡萎缩、变形,卵泡膜充血、出血,蛋黄破裂甚至引起卵黄性腹膜炎。有时见腺胃出血,胰腺水肿出血,心冠脂肪出血,脾脏斑驳呈大理石样,有的极度肿大并破裂。

2.3防控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是防控本病的根本措施。

2.3.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加强水禽场工作人员和物资的生物安全管理。增强所有场内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并认真实施各项生物安全制度和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入场,谢绝参观。

加强水禽群的控制,引进健壮的雏禽。不从疫区和发病禽群引进种蛋、禽苗和种禽,引种禽群应严格遵守检疫制度。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程,全进全出,减少禽群应激,留心禽群健康状况,做好日常管理,培育体质健壮的雏禽群,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成禽易感性。禽群放牧时应注意避开疫源地、候鸟栖息地和喷洒过农药的地方,确保放牧禽群的安全。

加强水域管理。水域是水禽饲养环境不可或缺的环境,也是许多传染病病源的自然传播途径。要保持水禽场水体清洁卫生,最好直接引用无污染的江河洁净水源,通过进水排水系统控制水质。定期用漂白粉等对水体进行消毒。

加强日常卫生消毒管理。对粪便、垫料、饲料残渣、病死禽等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3.2免疫预防 肉用水禽,5~9日龄,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 mL;种用水禽,5~9日龄首免,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 mL,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5 mL,开产前3~4周第三次免疫,每只颈部皮下注射1 mL。

猜你喜欢
水禽小鹅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乙炔清净系统改造运行小结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水禽耳边有枪声
不合格次氯酸钠循环利用工艺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瘸腿小鹅
阿健的小鹅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