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华,李国芝
(开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开封475000)
2019 年9 月2 日,通许县2 个鹅养殖户通过经纪人从外省分别引进1 日龄鹅苗2 000 只,用鸡饲料进行饲喂。鹅苗到达后当天开始出现死亡现象,每天死亡4~5只,随着时间增加,每天死亡数量增加到10 多只,7 日龄时进行小鹅瘟血清注射,8 日龄死亡数量开始急剧增加,截至接诊时间(15 日龄),每天死亡200 多只,各家累计发病率70%以上,死亡率近100%。据了解,附近有多家农户养鹅,同时引进鹅苗的有5家,均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
发病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站立不稳,严重时卧地不起,无明显神经症状,呼吸困难,粪便稀薄,呈白色糊状,混合少量黄色粪便。
对3只病鹅进行剖检,心脏、肝脏表面有尿酸盐沉积,严重者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肾脏肿大,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气囊混浊,肠道出血。
结合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为鹅痛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由于鹅特殊的生理机能,对蛋白质的需求约为15%,但鸡饲料中蛋白质高达20%,鹅不能完全消化鸡饲料中的蛋白成分,造成营养过剩,导致代谢障碍,形成尿酸盐沉积,加重肝肾负担,继而引起痛风。
星状病毒是近几年引发雏鹅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多地鹅群中传播流行,致鹅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与鹅的品种、饲料配方、饲喂量等均无关,并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饲养环境、卫生状况、生物安全、饲料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状况,低温高湿、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棚舍缺氧、有害气体增多、饮水不足、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等,都可引起肝肾损伤,诱发痛风。
鹅胚中可能携带一些病原,鹅苗出壳后携带细菌或病毒,造成先天性肝肾功能不足,导致机体毒素或者尿酸盐排泄障碍。
为了预防一些细菌性疾病,部分养殖户在鹅出壳后,就开始在饮水中加入大量抗生素,由于雏鹅代谢机能不完善,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出现代谢障碍,诱发痛风。
在小鹅瘟注射以后,由于部分小鹅瘟抗体中蛋白纯化不干净,导致雏鹅消化吸收不了,会诱导痛风的发生。
球虫、白痢等一些常见病也可引起痛风。
将鸡饲料更换为鹅专用饲料,降低饲料中的蛋白比例,增加青绿饲料的供给。将发病鹅进行隔离,单独饲喂,增加饮水,促进代谢和尿酸盐的排泄。
鹅喜干燥,保证鹅舍清洁、卫生、干燥,防止湿度过大。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洁净的水源,增加鹅舍的通风,减少有害气体的危害,鹅舍要经常清扫,及时清除粪便和垃圾,定期消毒。
防止和减少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尽量使用对肝肾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不用磺胺类或对肾有刺激的药物,避免滥用药物,严格控制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以免引发肝肾功能障碍。不饲喂霉变饲料,或者在雏鹅饲料中添加脱霉剂。
做好养殖场的清洁隔离消毒工作,尤其是感染星状病毒的场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防止该病的传播扩散,孵化场所及设施的严格消毒,对预防该病的早期感染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星状病毒可通过胚胎进行垂直传播,甚至具有潜在的跨种传播能力,因此,在引进雏鹅或种鹅引种时,一定要注重鹅的品质,要通过有信誉保证的种鹅场或孵化场进行引种。
针对星状病毒引发的痛风,应加快疫苗的研制,通过免疫接种更好地预防或减少该病的发生。
定期做好鹅群其他病的疫苗接种工作,防止发生混合感染,同时做好常见病的预防,防止发生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