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经济、财政措施的反省与检讨
——评《盐铁论:汉代财经大辩论》

2020-01-11 04:47
科学决策 2020年8期
关键词:政策国家经济

赵 欣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7)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时代,虽然汉代的繁荣在历史长河中或许仅仅是昙花一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华夏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好地诠释了汉代强盛的关键,汉朝的经济、财政措施是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鼎盛、“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基础,但对于汉代经济、财政措施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对其进行反省与检讨,在吸收、借鉴、改造与扬弃中赋予其更多的时代特征,从而为今日中国的发展和经济制度调整提供经验参考。

《盐铁论:汉代财经大辩论》是台湾著名作学家詹宏志独著的关于汉朝经济、财政措施反省与检讨的经济学、历史学论著,本书于2019年4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书中就汉朝重要的经济政策-“盐铁官营”的历史大背景展开探究,在诸多史料记载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眼光就汉朝经济、财政措施展开反省与检讨,以生动的文笔,向当代读者传达千古名著的精髓与神韵。

整体上来说,全书可分为四章内容。分别以“一个苦行者的形象”“与儒者的论战”“对孔子的批判”和“墨子十论”命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汉朝经济、财政措施,以生动、真实的案例演绎了什么是经济、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关键问题,用最犀利的语言、最刁钻的角度、最愉快的文风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就两千年前最著名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大辩论进行解读。

本书取名自《盐铁论》,是作者从现代人角度在对《盐铁论》进行深度解读后形成的全新的论著。《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桓宽以“盐铁会议”会议记录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史书,而“盐铁会议”则是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政策之后最重要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而毫无疑问这场辩论的结果也会影响到汉朝未来经济、财政措施的走向,但也为汉朝武帝之后的衰败埋下了隐患。汉武帝在位时,为了稳定国内生产局势、集中精力对抗匈奴、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而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财政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又称为盐铁专卖,指的是将以国家垄断的形式实现盐和铁的市场控制,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包括与之相关的诸多经济、财政措施。盐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铁是制作兵器和农业生产工具的基本材料,盐铁官营的目的就是形成官府垄断的形式将国家命脉控制在政府手中。汉武帝实施的这一政策与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大相径庭,但盐铁放任政策的打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后续的北抗匈奴、南拒南蛮奠定了经济基础。在“盐铁官营”基础上,汉武帝还推行了均输和平准两项经济政策,其中均输指的是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将贡物转化为钱然后贱买贵卖来调节物价,简单来说就是形成一种国家控制的商业买卖市场,这种经济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国家干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利用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调节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物价的控制,大有国营企业的味道。平准就是国家力量直接介入到大城市的市场交易一种,当某种商品物价过低时国家收入,当物价上扬时国家抛售,从而实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相对稳定,预防商人投机倒把行为,这一政策的思路与我国现行的宏观调控基本一致。综合来说,汉武帝实施的与盐铁官营相关的一系列的包括均输和平准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大有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感觉,但在两千年前(公元前81年,甚至更早,有史料可溯的盐铁官营最早可至春秋战国时期)缺乏专业政治经济学理论支撑下的“盐铁官营”政策不可谓不高明,这应当是最原始、最早的国家干预模式,而现代我国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多种物价制度中也可看到均输和平准的影子,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现代国家干预模式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做支撑。

《盐铁论》形成于汉昭帝时期,汉昭帝是武帝刘彻钩弋夫人的儿子,武帝弥留之际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武帝驾崩后太子刘弗陵继位,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刘弗陵病死未央宫,谥号孝昭皇帝。《盐铁论》是汉昭帝在位时期就武帝在位时组织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一系列政策相关辩论的记录。这是昭帝始元六年(公元81年)发生的一件事,一件真正轰动全国的大事,在年仅14岁的汉昭帝示意下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军国所举贤良文学就民间问题展开大辩论,辩论的核心围绕着武帝时期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展开,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是否继续施行盐铁官营”,因此后世将关于这场辩论统一称为“盐铁论”。在辩论会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以御史大夫为桑弘羊为核心的政府派,另一派就是以贤良文学为核心的民间派,两派执不同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场讨论实际上是对汉昭帝时期国情的新一轮评估以及武帝在位时期一系列政策的全面评价。在讨论中,贤良文学全面且激烈地抨击了汉武帝时期制定的政策和经济政策,强烈要求取消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策,其认为武帝时期施行的一系列经济、财政措施导致了“行奸卖平”、“农民重苦”、“贱以区贵”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平民老百姓的利益,使平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桑弘羊则认为中央应当坚持立场,强调法治的同时崇尚功利,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采取坚决维护的态度,并坚持认为武帝的一系列政策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农业生产、禁奢糜、抑兼并的可靠措施。双方站在相反的立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无论是以以御史大夫为桑弘羊为核心的政府派还是以贤良文学为核心的民间派均通过举例、援引等方式来证明自身论点的正确性,直至辩论结束也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历史上将这次大辩论称为“盐铁之议”。

本书就是基于贤良文人为代表的民间派和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核心的政府派为依据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一个苦行者的形象”共分为四节,分别为行义的精神、坚毅的性格、言行合一和义行实录,这一章主要就《盐铁论》中关于贤良文学发言进行集中分析和讨论,但是更多的是围绕古代儒学的诸多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展开研究,这与历史上盐铁之议中贤良文人高举“董氏思想”有关,作者想要从儒学思想中找到现代自由经济的影子,是真正站在政治经济学角度去解读儒家思想。第二章“与儒者的论战”这一章节主要就政府派在盐铁之议上的观点和发言展开探究,作者极大的参考了《盐铁论》的观点和说法,但并未完全照抄,更多的是站在学者、研究者的立场上对政府派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和中肯评价,并且结合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部分思想对桑弘羊在盐铁之议上列举的范蠡、白圭等例子进行分析,探究了桑弘羊有如此言论的原因和其内在的表达意思。但相较于桓宽的《盐铁论》来说,这部分对政府派言论的解析更加深刻和具体,这可能与桓宽的立场有关(桓宽个人立场并非完全中立,而是倾向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派,因此桓宽在《盐铁论》中对政府派的言论记载相对较少,并且有明显的贬低意味)。第三章和第四章则是作者基于《盐铁论》的原文内容结合现代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诸多理论对古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想的分析,较为全面且具体地分析了上至庙堂、下至厨房的“衣”“食”“住”“行”相关问题,是对汉朝文化特征、军事理论、政治思维、经济态势的整体研究和系统分析。

虽然盐铁之议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一场关于国家经济、财政政策的讨论,但是其时代意义并不局限于两千多年前,直至今日其仍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价值。盐铁之议表面上是对国家大正方针的讨论,实际上其反映了国家现状变化之后、利益冲突之后的国家经济和财政政策的调整。汉武帝时期,外邦强敌林立,北方的匈奴、南方的少数民族部族是汉朝的外部威胁,而唯一克服这一威胁的就是武力,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为武力解决国家外患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支持,也正是如此才能够“却匈奴七百余里”。但是当外患结局之后,内忧的问题就会逐渐显露出来,穷兵黩武的国家垄断让社会经济积重难返,民众手中没有任何积累财富的方法,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将无法保证,因此对盐铁官营进行调整是唯一选择,终于到昭帝时期爆发了“贤良文学”(以儒家门徒自称的民间文人组织),使得汉昭帝不得不将调整和废除武帝时期经济、财政政策提上日程。但是从有限的史料记载我们不难看出,贤良文人推崇的“董氏儒学”已存在偏差,全面废除国家垄断,必然会导致豪强崛起,这意味着国家内贫富分化的加剧,那么一定会带来土地兼并、流民四起的问题。但是汉昭帝在形势逼迫下不得不废止了“盐铁官营”,在后来的百年内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败和国家的分裂。虽然在作者在本书中的立场较为中立,但不难看出在国家垄断和自由经济两种制度中,作者更倾向于国家垄断模式。实际上大量的历史实例和发展经验已经证实了自由经济的问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是基于自由经济这一思想形成的经济学理论,欧洲完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在《国富论》的指引下开始了扩张和掠夺,虽然使国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其带来的黑奴贸易、殖民扩张、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世纪30-80年代的美国也是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结局是泡沫经济的盛行,大量的企业倒闭、财政赤字、产能过剩问题使美国社会一度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这些史实都提示了“完全的自由经济是不可行”这一结论,那么完全的国家垄断是否可行?实际上这一问题上世纪50-80年代的苏联的历史可以很好地解答之一问题,计划经济体制就是完全状态下的国家垄断经济模式,虽然在30-50年代苏联的军工和重工迅速达到世界前列,但相应的轻工业、手工业发展速度较缓慢,出现了产业结构失衡、国民生产积极性偏低等一系列问题,直至91年苏联解体。上世纪的美国和苏联分别证明了完全自由经济和完全国家垄断主义的局限性,那么究竟怎样的经济和财政制度才是最好的呢?

国家垄断主义和自由经济并非完全对立,也并非必须择一而用,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和财政政策有着不同的作用,就像武帝在位时期“盐铁官营”是最快扩充国力、发展军事的经济和财政政策,而昭帝在位时期外患不足以威胁国家安全时,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更适合国内市场发展需要。因此对待某一种或某一类经济和财政政策,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其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再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客观评价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基本条件。

《盐铁论:汉代财经大辩论》虽然仅仅是以现代人的目光对《盐铁论》的解读,但是其实际上引申出了上世纪中后期全世界范围内所有政治家、国家领导人关于经济政策的思考“究竟是施行国家垄断主义还是自由经济?”。这本书是一本适合精读的经济学、历史学论著,初读时可将其作为史料进行阅读,精读时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书中内容进行研习,阅读本书有助于了解盐铁官营的真相、有助于理解汉代经济政策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对于历史专业学生还是经济专业学者都具有较高的阅读和学习价值。

猜你喜欢
政策国家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助企政策
政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