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法与药物注射结合治疗牛前胃弛缓

2020-01-11 03:34赵晨晨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饲草料食欲瘤胃

赵晨晨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桦林镇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741300)

牛前胃弛缓,是养牛业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牛的瘤胃、网胃、瓣胃前胃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腐败的物质,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综合征。在探索中西医治疗方法时,发现运用针灸疗法结合西药注射,时间短成本低同时有显著疗效。

1 临床症状

由于致病因素的种类、性质以及病畜前胃机能原有状态不同,病的程度和病理变化,症状也不一致,但基本特征为前胃消化不良。急性前胃弛缓发病后,食欲减退,有时出现食欲异常,如喜欢吃粗饲料而不吃精饲料,拒食酸性饲料或只食适口性强的饲料,随着食欲的改变出现反刍减弱,每昼夜反刍次数明显减少,反刍缺乏连贯性和不规则性,反刍时瘤胃内的食团上反乏力,再次咀嚼的力量减弱,咀嚼速度缓慢,严重时出现昼夜不反刍现象。病畜的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无明显变化,但至后期脉搏变快而弱,在出现瘤胃臌气时出现呼吸困难。病期延长,口色清白,鼻镜干燥,精神极度沉郁,眼窝下陷,四肢及末梢冰凉,毛乍,头低耳耷,倦怠无力,毛焦肷吊,四肢浮肿,常常俯卧,触诊瘤胃,其内容物为柔软感觉,无力抵抗,无指压痕迹遗留,听诊瘤胃蠕动音,初期减弱,后期停止,粪便初期干燥,色暗,有时表面附有粘液,后期则排恶臭稀粪,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

慢性前胃弛缓,初期可保留一定食欲,个别动物和可能吃食正常,但反复出现食欲反常现象,进一步发展呈现异食癖,结果导致消化机能紊乱,一般瘤胃内容物为液态状,能继续吃草的病牛,可呈现瘤胃积食,这类病例长期持续,使家畜营养不良,使役力降低,便秘或下痢交替出现,老龄牛往往在严冬或春寒时发展为营养性衰竭症,表现无热、贫血、衰竭死亡,慢性多属继发因素所致,病情顽固。

2 病因分析

发病原因主要是长期饲喂劣质、粗硬、难于消化的饲草,变质、冻结的草料,突然变更饲料或精饲料饲喂过量或误食化纤、塑料等;牛只在季节气候发生变化,长途运输等异常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畜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使牛前胃迷走神经处于一个抑制状态,导致功能严重失调,神经对瘤胃的控制大幅下降,从而出现前胃弛缓。

3 预防治疗方法

3.1 做好饲料及饲养管理

要正确选择饲草料的储存地点,饲草料储藏要选地势较高、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贮存时对饲草料水分严格把关,防止积压发热、结块,最终发生霉变,防止异物混入饲料。科学配比精、粗饲料,给牛补给充足饮水,在季节变更时要重点关注牛的采食、排便情况,及时做好饲喂调整。

3.2 治疗方法

停食1~2 天,再给少量优质多汁草料。

3.2.1 针灸治疗

3.2.1.1 取穴:针刺脾俞、百会、舌底、山根、滴明、顺气穴。

3.2.1.2 穴位位置及针刺方法

脾俞穴:胸壁两侧,倒数第三肋骨间,距离背中线约10cm 处,左右各一穴;中、小宽针向内下方刺入2.5~5cm。

百会穴(千金):腰荐结合部,即最后腰椎棘突与第一荐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中、小宽针垂直皮肤刺入3~6cm。

舌底穴(通关):舌体腹面正中及两旁血筋上,共三穴,呈“山”字样,常用两侧穴;将舌拉出口外,向上翻转,手持小宽针或三棱针刺入0.3cm,出血。

山根穴(人中):在鼻镜部正中上沿,有毛与无毛交界处;中、小宽针向后下方刺入1cm 出血。

滴明穴:肚脐前约16cm,距正中线旁开约13cm 凹陷处的腹壁血管上,左右各一穴;中、小宽针沿血管刺入1~1.5cm,出血。

顺气穴:口腔内上颚嚼孔,第一颌褶前沟中点的两旁二穴;用细软柳条去皮(直径约0.2cm)端部削成钝圆形,顺口徐徐插入20cm 达鼻腔内。

3.2.2 西药治疗:

同时静脉注射促反刍液500ml,即10%氯化钙注射液 100ml,10%氯化钠注射液 100ml,2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

重症皮下注射0.1%氨甲酰胆碱1~2ml 或毛果云香碱 2~3ml 或新斯的明 10~20ml。50%葡萄糖注射液300 ~5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00mg。

4 病案举例

武山县桦林镇赵坪村西门塔尔肉牛养殖户,母牛1 头发病,呈中度症状,用上述方法治疗,针灸结合西药静注一次症状缓解,继续针灸2 日即痊愈。

猜你喜欢
饲草料食欲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高温天猪食欲下降,这六种饲料可消暑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莴笋开胃增食欲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