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泽,王倩,赵丽琴,许志荣,胡明委,马龙,吴德胜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 口腔科,新疆 喀什 8440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 急诊科,新疆 喀什 844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型种植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中[1]。微型种植支抗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操作简单,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而受到大众的欢迎[2]。本研究就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钉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中,女11例,男14例,年龄为12~40岁,平均(26.34±3.46)岁;对照组中,女12例,男13例,年龄为12~40岁,平均(26.45±3.56)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支抗钉进行治疗,采用锥体束CT扫描患者的牙齿情况,了解患者牙齿的畸形程度后,为患者制作石膏模型进行试戴,矫正牙齿。治疗方式如下:首先,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采用锥体束CT扫描患者的牙齿状况,了解患者的植入部位及附近骨组织情况,确定患者的植入位置、角度及植入深度,植入时注意不要对患者的牙神经、牙根及上颌窦产生影响,若患者的牙槽粘膜过多,覆盖了植入部分,需要切开粘膜,再标记注入部位。根据牙龈情况,采用均匀的力气将自攻型螺钉植入,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矫正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牙齿畸形矫正正常,恢复正常磨牙关系;有效为牙齿外观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牙列不齐[3]。对比两组患者正畸情况,包括切牙凸距差、磨牙远移效果、中切牙压倾角差及治疗周期。不良反应包括牙根损伤、牙龈炎症、组织水肿[4]。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美观的追求又进一步的提高,对牙齿矫正的需求也愈来愈大[5]。采用传统的口腔正畸治疗,其支抗方式具有较差的稳定性,且治疗后,患者极易发生牙扭转、牙前移等情况,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口腔正畸要求较强的支抗以抵抗矫治力中产生的反作用力[6]。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种植支抗钉在口腔正畸中被广泛引用,它并不是依赖与骨结合而达到固位效果,而是依靠骨组织与种植体间的合力作用进行牙齿的矫正与固定[7]。微型种植支抗钉是由钛材料制成,切植入部位不受限制,能灵活地植入牙与牙之间[8]。且在进行种植后,还可进行加力操作。与传统口腔正畸比较,微型种植支抗钉的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更短,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十分有利[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牙凸距差、磨牙远移效果及中切牙压倾角差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治疗周期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完成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
综上所述,在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钉,其手术操作方式更加简单,种植体的体积较小,植入部位灵活性较强,具有显著的治疗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齿情况,手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