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优势、强弱项加快荆州乡村振兴的研究

2020-01-10 13:20:5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荆州科技农业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实践要求。乡村振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我们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是推动荆州复兴的现实机遇。荆州市如何扬优势、强弱项加快乡村振兴,是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培养农村消费需求,加快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也是市委落实提出的“四轮驱动,两翼保障”的其中“一驱”的具体体现。

1 扬优势,打造荆州乡村振兴靓丽名片

1.1 农业产业基础优势显著,得天独厚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美称。传统农业基础雄厚,农耕文明积淀深厚,淡水养殖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荆江湿地、水乡特色突出,其人文风情具有荆州湿地的显著代表性。201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36.3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0元,同比增长8.5%。全年粮食产量90.23亿斤,虾稻共作面积251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40万吨(数据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网2020年1月19日),连续多年居全国市州第一,产生了一批享誉国内的特色品牌,如荆州小龙虾、公安葡萄、洪湖莲藕、江陵三湖黄桃、监利黄鳝等等。

1.2 “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优势确立

自2017年以来,荆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洁、绿、亮、美、齐、畅、特”七个字,大力推进“421”工程,即沿长江、环洪湖、环长湖、环洈水建设4个自然湿地文化风情带,建设200个示范村和10个特色小镇,强力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为“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设和成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力推进“三乡工程”,全域推进发展绿色农业。全市“三乡工程”财政投入累计达到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000亿元,推动10万市民下乡、1万能人回乡、1000家企业兴乡。到2022年全市“稻虾共作、稻鱼种养”面积将达到400万亩(资料来源:湖北日报2020月4月11日),打造出一批荆州虾稻米、再生稻米等优质大米品牌。

1.3 以人水和谐为特征的多种文化优势显著

2019年全市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50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8亿元,增长16.3%。以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荆州古城为代表的楚文化、三国文化,松滋洈水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洪湖红色文化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2 强弱项,加快夯实荆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2.1 面向市场,加强产业规划及实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1)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巩固一产业、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发展全产业链,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荆州小龙虾、荆州鱼糕、荆州小胡鸭、公安葡萄、公安牛肉、洪湖莲藕、监利黄鳝、江陵锦绣黄桃、松滋土鸡、石首笔架鱼肚等品牌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区域知名品牌。

(2)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聚焦重点区域,注重品质提升,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园区,研究、探索多样性模式,着力推进弥市镇的荆州玫瑰园、川店镇的金家窑驿、监利润景园林休闲园等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资料来源:荆州日报新媒体2020年5月19日)。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提升服务水平。

(3)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建立健全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福娃集团、洪湖浪米业、白云边、拍马纸业、双港农业科技、中国婴童装名镇岑河镇婴童电子商务业等荆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资料来源:荆州发布2019年11月4日)。

2.2 整合资源,壮大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积极探索农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优质种植,轮作休耕,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快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担保、贴息、保费补贴等金融杠杆政策工具吸引民间资本,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入力度,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型乡村产业发展。

2.3 找准方向,促进转化,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实施种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良、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海洋牧场、智慧农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科技研发。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提升农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支持地方开展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发。

(2)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科学制定园区规划,突出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支持园区产学研合作建立各类研发机构、测试检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交易机构等科研和服务平台。支持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结合区域实际,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价机制。

(3)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通过“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资料来源: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制度。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总之,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农民致富的抓手。我们需要提高站位抓落实,扬优势强弱项,积极融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建设好江汉平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荆州样板”。只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乡村振兴之路就会越走越宽,美丽乡村一定会精彩呈现,美丽中国一定能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荆州科技农业
三国战争话荆州(下)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科技助我来看云
崛起的荆州诗歌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1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中华诗词(2017年4期)2017-11-10 02:19:10
科技在线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