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广东广州 510630)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导学生实现了从追求分数转向个人品格、个人能力的转移。从而,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教育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语文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部分的重点,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并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案和解决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语文阅读课大多以书本形式呈现,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因此,在现在的教育体制要求下,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课堂的情景,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用相关的音乐对情景进行氛围渲染,增强学生的感受[2]。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资料,逐渐加入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元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进行资料收集。这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与主题的感情共鸣,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本堂课有更深的兴趣,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段短视频,内容可以讲述乌鸦把石头放进杯子里,从而喝到了水,突出重点。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课堂,不只在课上讲述给学生听,运用多媒体在课上给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更加生动形象,创设课堂情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浓厚兴趣,也能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缓解学生的压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合作可以避免普通教学中的枯燥无趣,带给学生新鲜感,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全面地对感情和人物性格进行掌握和拿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师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单元活动中,有自由朗读这一任务,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活动,教师可以先寻找一些简单的朗诵课目,比如《感恩的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背景音乐的选取,以此渲染气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适当地参与进去,与学生一起进行朗诵,然后进行点评和表扬,对问题及时指正,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在乎学生分数,这样会导致学生只为了成绩而学习,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让学生备受压力,身心疲惫。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习惯又源于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感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找一些相应的语文阅读书籍,再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特点,再将书籍分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操作,将这些书籍的分类用照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制作一个简介,让学生很直观地对这些书目进行分类,看什么书就按照分类一步一步地寻找,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条理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落实在教师教学中的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细小的点,只有学生具备了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暴露的问题,及时改正,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使学生发展成全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