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柏枫1 吕 游2
当下的环境保护问题受到全球的密切关注,很多环境保护问题都与化学有关,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污染的本质,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1]。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规范演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规范,以及强调注意事项,增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
初中化学实验一般是观察实验反应现象,通过实验总结,探讨物质的性质。很多实验中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固体等物质,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取用尽量少的药品),不可过量,避免浪费,并减少化学污染;通过自主实验,锻炼学生对实验垃圾和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比如,在进行制取氧气实验时,我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之前,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要求学生按照“查—装—定—点—收—离—熄”的步骤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对每个实验步骤进行了解记忆,之后用尽量少的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等药品进行实验,争取让学生进行一次实验就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倒掉反应后的液体,洗净、干燥剩余的固体。引导学生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向环境的排放,使学生养成节约药品的意识和养成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思维。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让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减少实验的重复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教师必须为学生讲解好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进行什么操作相应会带来什么后果,避免学生操作不规范,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树立学生在实验中的环保意识。
比如,在进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了解进行小组实验,小组自行设计实验仪器、方案,完成对金属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提前向学生强调好本实验的安全性,稀硫酸和稀盐酸具有腐蚀性,让学生在自主实验时注意安全。学生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实验,巩固了对金属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中渗透环保意识,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内容不同,所采取的环保措施[3]也不相同,教师应立足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向学生传输环保理念。教师启发学生多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考,考虑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环保理念。立足实验,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联系环境污染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污染造成的后果,积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时,先为学生讲了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二氧化碳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的性质,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向学生扩展了应对二氧化碳排放增多的CCS技术(短期之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与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的性质有一定的联系,将二氧化碳输送并封存到海底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通过对二氧化碳危害的讲解让学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引导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学校都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好化学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根据老师的讲述,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验的安全性、可行性、实效性及废弃物处理方面更深入了解化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意识到也许一些无意的举动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恢复原样。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理念,可使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可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