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金活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启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之一。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单单是教会幼儿会算多少道数学题,而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具有条理性、逻辑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并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观和数学意识,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首先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自主自发学习的不竭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中乐此不疲。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专注力,有了专注力自然就不会厌学,有了学习兴趣,孩子才会乐于学习,才会爱上学习。因此,学习兴趣对孩子的行为起着引导作用。
幼儿正处在学习的重要时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今后学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数学认知领域的第一条目标是“初步感受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抓住学习内容、生活、游戏三要素,巧妙地将三者融合在一个孩子熟悉的情景中。例如,可运用“传口袋”和“找朋友”这两个游戏认识单数和双数。“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没有找到朋友的就是单数,找到朋友的就是双数。又如,在认识数字“6”时,告诉小朋友“6”像个哨子,可以吹赛球,让孩子们比赛吹一吹,由此让孩子了解“6”的组成,并发展幼儿的心算能力。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独的游戏,有结伴玩的游戏,这些多种多样的游戏能够适合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孩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各种游戏的作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真正做到玩中学。
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常常利用游戏组织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在教学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另一种游戏是只在某个教学环节中出现,引入这个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结构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个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数学游戏化的程度。例如,教学比较大小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按大小特征排序。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去讲解,还要与游戏相联系,便于幼儿理解。可以在教学环节增加一次小游戏,让幼儿们巩固知识点,并合理运用。中间插入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皮球大小各一个,并叫出两名同学扮演小熊。一个小熊要大球,一个小熊要小球,看哪位同学反应快,便给予奖励。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知识点,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是主要角色,教师要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在恰当的时间内参与到游戏中,组织协调游戏的各个进程,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比如,幼儿在游戏中犯规时,教师应从旁指导,确保整个游戏顺利进行。游戏活动、集体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但需要教师的专业支撑,如果幼儿自行游戏就会没有目标、只顾玩,教师用足够的理论去支撑,能使数学教学游戏更专业,也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需要对每次的游戏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价,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在不断的实践中吸取教学经验。教师应带领孩子主动进行教学评价,多多了解幼儿的想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全面评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及时改正,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总之,游戏已成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游戏化对幼儿的发展和指导也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让幼儿园数学教学集体活动游戏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幼儿共同进步。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和幼儿的积极配合,以及教师的语言、素养、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这些因素还有待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