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歌曲在新疆的传播

2020-01-10 19:54晁正蓉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歌新疆红色

晁正蓉

(新疆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化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红色歌曲不是专门的音乐术语。目前为止学界对其并未进行严格的定义。有关红色歌曲的定义我们似乎可以根据红色文化的定义将其理解为“红色革命歌曲”。它的范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歌曲特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的需要,在古田会议时期就规定要运用歌谣等形式编写教材,作为宣传革命的工具,当时革命领导人就非常重视民间文学的宣传教育作用,许多早期领导人都曾编写民歌或运用传统民歌曲调填上新词,宣传革命道理,鼓舞斗志,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广义的红色歌曲泛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1]但从红色歌曲的发展和内容来看,它不仅限于革命歌曲,本文涉及的红色歌曲,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孕育着红色精神、革命精神、斗争精神、爱国精神和激励中华民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积极上进的歌曲。

新疆作为中国西北边陲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自汉代以来就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一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紧密相连。自1840 年帝国主义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国社会便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摆脱列强的欺辱和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新疆各民族同胞和全国人民一道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新疆400 万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形势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实际行动,用各种方式支援前线,保障后方,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征程中。这期间,红色歌曲在宣扬真善美,弘扬社会正气,塑造丰碑形象,传承民族精神,彰显时代风尚,鼓舞民众士气,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艺得到繁荣和发展,音乐创作异彩纷呈,不同时期产生和传唱的红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不少红色歌曲在新疆各地被人们广泛传播。还有些在基本曲调的基础上被翻译成不同版本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歌曲与国家通用语版红色歌曲一起被各族群众广泛传唱。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也用本民族语言创作了一些红色歌曲,这些歌曲被少数民族群众所青睐,为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聚集磅礴力量。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歌曲在新疆的传播分三个阶段进行阐述。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红色歌曲在新疆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红色歌曲创作数量有限,传播手段较单一,大众传媒主要是依靠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媒介,对于歌曲这样的有声音像作品大都靠广播、电影、收音机、留声机(唱片)和口耳相传等形式进行。由于当时的歌曲主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满足了当时新疆各族群众的接受心理,这些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红色歌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主流,不仅对当时的各族群众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几代人,同时这些歌曲在宣传党的声音、凝聚人心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在新疆广泛传唱的红色歌曲主要是当时在全国广为传播的红色经典歌曲、电影主题曲、戏剧的唱段和新疆本土音乐人创作的红歌。这些红色经典歌曲具有全国性和地域性,高雅与通俗相结合的特点,而受众群体具有知识阶层与普通百姓相结合、老少皆宜的特点。

红色经典歌曲《东方红》《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南泥湾》《草原小姐妹》《北京的金山上》《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歌唱毛主席和人民解放当家作主的红歌,响彻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歌曲真挚表达出中华儿女感恩伟大领袖毛主席,要用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正是当时全国人们精神生活的体现,歌曲也被新疆各族群众广为传唱。

2.为体现新疆本土特色,满足广大少数民族受众的精神需求,让红色歌曲在本土生根发芽,当时新疆本土音乐创作人也创作了具体新疆地域特点的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如:因中国石油城而创作的《克拉玛依之歌》,因英雄之城可克达拉而创作的《草原之夜》等歌曲,展现出中国石油人、新疆兵团人,顽强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曲调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维吾尔语红歌《唱不完的歌》《解放时代》流行于少数民族群众中,激起人们感恩党、感恩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浓情。这些歌曲因为贴近百姓生活,引起了受众的共鸣,深深地扎根在新疆各族人民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的心坎上。

3.电影作为新的媒介,在红色歌曲传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在享受影视艺术带来熏陶的同时,也感受到红色歌曲的艺术魅力。经典红色电影的主题歌曲《地道战》(电影《地道战》)、《红星照我去战斗》(电影《闪闪红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等成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歌曲,是红歌与影视作品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些优秀影视作品中,红歌非但没有弱化影视剧的故事情节,还进一步地深化了影视剧的主题内涵,增强了艺术效果,拓展了观众的艺术体验,使这些红色经典电影与老少皆宜的红色经典歌曲在新疆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4.除了深入百姓的红色歌曲和红色影视歌曲在新疆被广泛接受外,红色剧目的翻译和改编成为新疆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现象。大家熟知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革命样板戏”,如以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为代表的二十多个舞台艺术作品,在当时都成为经典红色文艺,其中的歌词和曲调等都成为经典红色乐曲被传播。当时新疆兵团戏剧团自编了京剧《冰封雄鹰》(1958)、《东风解冻》(1963)、《天山红花》(1965)、秦腔《红旗牧歌》(1958)和楚剧《西林与帕尔哈提》(1963)等,在各地上演取得较好反响。经典样板戏《红灯记》被改编成维吾尔语,由维吾尔族演员演绎,在新疆公演,具有开创性意义。到目前为止,对当时《红灯记》的改编仍得到广大受众的高度认可,该剧部分视频片段现在又被人们上传在微信中广为流传。而红色剧目中的红色唱词、唱腔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层面的传播,红色经典凝聚人心,起到了激发起人们感党恩、听党话、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热情和信心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传媒手段虽然单一,但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使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充满革命斗志和干事业的劲头。

二、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歌曲在新疆的传播

(一)传播状况

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国门打开和各种思潮的涌入,人们精神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红色歌曲也由主流歌曲退居为汇集人们多样精神需求的支流。在新疆被创作和传播的红色歌曲无论是题材、类型、翻唱等也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1.改革开放初期红色歌曲成为流行歌曲文化中的一支。

与红色歌曲的传播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港台流行歌曲大行其道。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流行歌曲,以罗大佑为代表的校园怀旧歌曲和崔健等组成的摇滚音乐和歌曲充斥着大街小巷,人们被这些流行音乐包裹着。伴随着港台和大陆流行音乐的勃发,红色歌曲也以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的形式成为流行歌曲文化的一支。尤其是伴随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陈真》等而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孩子,这是你的家》和1984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等一批红色歌曲不胫而走,构成了港台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与内地红色歌曲相呼应汇集为一体的红色歌曲也走红的局面。《在希望的田野上》《长江之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祝酒歌》《绒花》(电影《小花》)、《驼铃》(电影《戴手铐的旅客》)等等红歌响彻大地。

2.军旅歌曲广为传唱。

20 世纪80 年代初,为歌颂中国军人舍家为国、报效中华的英雄业绩,我国掀起了热爱军人、学习军人的热潮,歌唱军人、讴颂军魂、歌唱英雄的军旅歌曲也被人们竞相传唱,如《望星空》《血染的风采》《军港之夜》《我爱祖国的蓝天》《英雄赞歌》《为伟大祖国站岗》等等,作为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这些展现时代风采的军旅歌曲深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

3.80 年代末期,对红色歌曲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80 年代末期,大陆音乐人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典红色歌曲进行了再加工、再创作,运用现代音乐元素,用现代音响设备配乐,邀流行歌手、摇滚歌手进行现代演绎,使红色歌曲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以“经典红歌”命名的磁带、歌曲汇编等成为畅销品,磁带和歌曲汇编收录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情深意长》《龙的传入》《党啊,我亲爱的妈妈》《团结就是力量》《北京颂歌》等等近百首红色歌曲。

在新疆地区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除了流行以上红色歌曲外,各少数民族作曲家和歌唱家用本民族语言翻唱或创作红色经典歌曲也是普遍现象。《歌唱祖国》《北京的金山上》《学习雷锋好榜样》《志愿军之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社会主义好》等大量红色歌曲都被翻译成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等被人们广为传唱流传至今。被访谈的60 后、70 后的少数民族群众都表达了当时在初中和大学时经常听唱这些歌曲。当时各高校也创作出振奋人心的红色校歌,用以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意识。而新疆本地歌手创作演唱的《边疆处处赛江南》《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也成为响彻新疆南北的流行歌曲。歌曲内涵丰富,在赞美祖国美丽的风光、崛起的城市、勤劳的人民、富饶的大地方等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少数民族语种歌曲《祖国、春天》(维吾尔语)、《祖国万岁》(维吾尔语)、《伊犁河》(维吾尔语)、《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语)成为每年各单位组织红歌赛的必选曲目。这也是红色歌曲唱响的时代。

(二)传播途径及效果

改革开放初期歌曲的传播途径已扩大,可通过广播、电影、电视、录音机、录像机、书籍、报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当时的经典红色歌曲和音乐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红色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了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念拼搏奋斗,为各族群众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和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伴随着电脑的普及,音乐电视、MTV、卡拉OK、MP3 等使流行音乐的生产和销售更加普及和快捷,人们对音乐的选择更加多样性和个性化。随着国家对各地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扶持力度的逐年增加,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国营、民营影视制作公司、音乐工作室、文化传媒公司等应运而生。本土文艺工作者数量剧增,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影视作品、音乐作品、文化作品大量出现,他们在挖掘本民族民间艺术、追求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引介周边国家音乐舞蹈艺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歌唱爱情、歌唱友情亲情、倾诉爱情的苦闷、音乐DJ、英美流行歌曲、土耳其歌曲、印度歌曲、俄罗斯歌曲、乌兹别克歌曲等在新疆大地广为流传,成为青年流行文化。①此调查结果来源于笔者2012 年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一项《你喜欢的歌曲》的问卷调查。该时期也产生了《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这样的本土音乐。但是此时主流红色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小白杨》《歌唱祖国》《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话》《爱我中华》《长城长》以及刀郎在新疆演唱并在一部分人群中非常流行的《告别战友》等歌曲的影响力明显不如新疆各少数民族母语歌曲的影响力。经典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今天是你的生日》《红旗飘飘》《国家》《最美还是我们新疆》《旗帜颂》等也仅仅是在单位在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组织集体活动时才被演唱。

三、新时代以来红色歌曲在新疆的传播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着力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新疆各族同胞聚焦总目标,各行各业正能量满满,人们渴求振奋精神、凝聚共识的文化大餐,经久不衰的红色歌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人们充分运用各种语言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通过单位、工会、社区等的组织传播,退休人员、爱好者圈子等的群体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平台,面对更广泛的受众进行红歌的大众传播等传播行为,使红歌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不断向广度、深度开掘。

1.红色歌曲以多种形式传播,响彻新疆。

每当路过学校便可听到校园里传出《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声与微笑》《少先队队歌》《五月的鲜花》《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歌曲。各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组织用一场场又潮又暖的歌曲串烧快闪,用最潮的方式,唱出心底的梦想,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我们都是追梦人》等建国至今不同阶段创作的红色经典歌曲响彻大街小巷、楼台阁廊、机场车站、商业密集区、乡村、牧区的上空……

2.传统艺术形式与红色元素融合,掀起创作、推广热潮。

祖国各地纷纷掀起创作主旋律歌曲的热潮,优秀红色歌曲展播《和祖国在一起》《不忘初心》《新的天地》《向往》《奋进新时代》《中国梦在你我心中》《天耀中华》等响彻在各个文艺现场、广播、电视、网络上。广播电视网络推出“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宣传推广活动,再次使红色歌曲深入人心。同时新疆本土歌手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作主旋律红色歌曲如《第一书记》《民族团结一家亲》《幸福新疆》《习主席》(维吾尔语)等,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回族的“花儿”也及时融入新时代的红色元素。

3.重大纪念日,运用多媒体技术深情演绎,红歌传唱迈向新阶级。

在新年音乐晚会上,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新疆各剧院纷纷响起各民族共同演绎的“长征组歌”和“经典红色歌曲大合唱”等令人振奋的歌声。2019 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中,各类红歌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全国各地的《我和我的祖国》的快闪系列活动,新疆各族人们踊跃参与,满怀骄傲之情齐声高唱,抖音、快手、微视频等,添加了各种情景、情境与画面的红歌此起彼伏,把红歌传唱推向发展的新阶段。

四、思考与启示

通过回顾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歌曲在新疆的传播状况,对红歌传播的全过程、不同时期的传播行为、传播内容、传播行为、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传播效果的考察研究,我们清晰看到红色歌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时期都发挥了特殊的精神引领作用。红色歌曲受特定时期的影响,包含了各个时代的主题,与政治、人民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内容广泛且丰富。纵观新疆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广泛弘扬和推广,积极传播阳光向上的正能量,凝聚各民族团结奋进,鼓舞各族人民不断拼搏、勇往直前,共同推动新疆社会向好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红色歌曲并不总是以强劲之势在新疆传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主流红色歌曲与少数民族翻唱国家通用语红色歌曲及用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的红色歌曲一起在新疆南北城市乡村广为流传,发挥着认同领袖、情系中华、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共建祖国边疆的巨大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红色歌曲也得到较好的传播,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满足,人们开始追求多样的精神需求,国家虽然一直没有松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手抓的发展理念,但伴随各种文化思潮的相继涌入,各种文化理论应接不暇,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整理工作也全面展开,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而新疆地区由于是多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舞台,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尤其是异域文化色彩浓厚,在文艺创作尤其是音乐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如饥似渴地从民间传统音乐中汲取养分,创作了大量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音乐和歌曲,新疆各级广播电视台组织策划的音乐创作和选秀节目大赛等也较推崇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红色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曾出现了弱化的现象。这种状况曾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我们的主流媒体一直没有忽略过红色歌曲的传播,这期间如广播、电视、报刊都没有忽略主流主旋律艺术的传播,新疆军区文工团一直都发挥着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新中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主旋律节目的比例明显压缩,各种文艺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加之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给各种低迷、萎靡艺术提供了空间,挤压了红色歌曲传播的空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主旋律影视作品、音乐、歌曲应运而生。社会正能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扬。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了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民生改善、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红色歌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红色歌曲正是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红色歌曲大部分都是对历史实践的反映,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革命状况。这些耳熟能详、催人奋进的红色经典歌曲,都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奋斗、建设的客观反映,表达了人们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红歌并不是单一的音乐旋律,而是融于通俗歌曲的流行行列,经过历史的积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政治功能,[3]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新时代只有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政治信仰,永葆初心,党的力量才能不断凝聚,方向和道路才能永不迷失,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目标,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将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纳入文化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同安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4]在新疆从目前来看,红色文化包括红色歌曲的传播力度还很不够,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红色歌曲的创作和传播,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过程中,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让红色歌曲继续更好地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红歌新疆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新疆多怪
永远的红歌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