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芳
(大连外国语大学 软件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形成性评价由斯克里芬(M Scriven)在1967 年首次提出,用于帮助教育者修正正在进行中的教育项目的潜在问题。本杰明·布卢姆(B S Bloom)首次将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引入课堂教学评价中,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提供反馈和纠正措施,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小测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辅助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且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教育者动态地观测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 年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1]3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性评价作为改善和提高教学的重要评价手段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形成性、混合式、英语”为关键词,搜索到论文共计200 余篇,其中大部分是针对大学本科英语教学展开的研究。近几年针对高职英语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研究也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理论、原则、发展过程及特点等综述,基于理论的某一科目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形成性评价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效果研究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等4 方面。其中,前两个居多,而形成性评价的影响及对学生动机等的影响研究明显不足。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价理论的归纳总结、评价的方式、评价特点的综述等上。大部分学者会在研究中概括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指导原则,然后基于理论阐述某门课程或是英语学习的某一方面,如口语、写作或听力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探索。然而,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深入探讨。例如,形成性评价在混合式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策略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不够,大部分研究只是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得出形成性评价促学的结论,缺少充分的数据支撑。此外,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都是基于斯克里文(Scriven)、布莱克(Black)和布鲁姆(Bloom)、玛格丽特·赫里蒂奇(M Heritage)、D.罗伊斯·萨德勒(D Royce Sadler)等国外评价专家的理论基础展开的。然而,针对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这些学者间依然存在分歧,如形成性评价是工具还是过程,是计划性的还是非计划性的,是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导,评价标准如何确定,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是什么等。目前,只有个别学者进行了理论探究。李清华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评价思想而非评价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构建形成性评价理论[2]。国内学者在理论研究方面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二语教育领域与二语学习相关理论结合的理论探索还有待深入。
大多数实证研究借助网络平台或移动技术开展线上和线下形成性评价,设计了调查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但是思辨类的定性研究居多,定量分析的研究不足,尤其是在检验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学的成效和影响上研究不够深入。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时,大多数学者借助了各种类型的网络平台安排测验、作业、签到和主题讨论,线下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韦健搭建了网络平台自动生成评价、师生自主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体系,综合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和线下课堂课后学习数据来考查学生的表现[3]。艾志福等利用超星学习通初步搭建了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很好地解决信度不高、负担加重、反馈不突出等问题[4]。这些研究都致力于构建混合式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系统,但研究中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撑,研究的结尾只是思辨性地总结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至于如何在评价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反馈,反馈的效果如何体现,如何证明学生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充实的量化分析。
虽然目前有关形成性评价的论文数量在增长,研究依然不够深入。这主要是因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大量投入和有关政策的支持,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缺乏足够的激励和政策的支持。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开发新的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标准,时时观测教学反馈调整部署下一步的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在混合式教学中,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形成性评价又对一部分信息化素养欠缺的教师带来了困扰和压力。此外,如何把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如何平衡两者在判定学生成绩时的作用也是导致形成性评价没有进一步发展的阻力之一[5]258。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成绩依然由大规模的终结性评价决定,即便形成性评价在本科教学的一些科目中占有一定比例,依然不起决定作用,只不过是评定学生成绩的辅助手段。学生在开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时兴趣不高,应付了事,教师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时阻力重重,也必然意兴阑珊。
为了保证形成性评价顺利实施,有关教育部门和管理者必须在政策层面重视并大力支持,在学校整体层面上推动全体教师对形成性评价模式进行探索,构建创新的多元立体的评价方式。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管理者应该明确形成性评价的具体细则,为保障评价体系的有效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并与教师共同制定评价原则,调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及考试成绩评定的具体要求等,保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评定学生成绩及能力上的同等作用。
目前的教师培训课程中大多是基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评价素养的系统培训比较匮乏。教师要想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或是提升自身的评价素养,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形成性评价的权威论文;二是通过参加不定期的讲座,获取最新的知识。相关教育部门和管理者应该不断推进有关形成性评价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大评价培训的力度,增强其连续性和系统性。此外,在基于互联网背景开展的混合式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分析和整理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的能力,利用可视化数据为教学提供反馈,并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情感交流。为了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讲座;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团队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促进老中青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共同发展;推进混合式教学实践,让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边学边做,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为了更好地探究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者的长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开展。研究设计部分,除了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更多地侧重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分析、反馈机制及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影响学习动机研究。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性评价将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国内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探究更为充实合理的研究路径,总结经验,以真正助力教学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