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北不同体制与功能区的封山育林管理模式

2020-01-10 18:36:34荣艳菊陈立根
河北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景林封山育林封育

荣艳菊,陈立根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050081)

封山育林是中国传统的森林培育方法,是利用乔、灌、草天然下种和根蘖、地下茎萌蘖能力,通过封禁,排除一切人为干扰破坏,以人为辅助手段,使疏林、灌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演替为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同时,封山育林又是一种管理模式。按《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封育管理有多种模式。按照封育方式分为“全封”、“半封”和“轮封”3种模式;按照保护管理程度划分为专门封护类型、一般封护类型和缺少管理封护类型;按照封护组织划分为国有林场封育、保护区的封育、集体封育、群众封育;按照利用价值和功能分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用材林、经济林等的封育;按照封育时间划分为永久性封护、季节性封护等。又在《规程》中对封育区规定了以下术语:在封区、原封区、新封区、解封区、续封区。不管哪种术语的封育区,由于封山育林对象不同,管理模式也有很大差别。近几年,我们对河北省各地的封山育林进行了调查和总结,从封山实践及调查实例来看,封育管理模式有多种划分方法,比较普遍认同的是以不同体制和功能区划分的封山育林管理模式。

1 以体制划分的封山育林管理模式

按照封护管理体制,基本有国有林场管理、生态保护区民营管理、集体林场专业队管理、社区群众性管理、个体承包管理5种封育模式。

1.1 国有林场(含自然保护区)模式

国有林场是封山育林最有力的组织形式,河北省从北到南,塞罕坝林场、老爷山林场、和平林场、南壕堑林场、小五台自然保护区、驼梁林场,都是封山育林的模范区,也是成效最显著的区域。林木得到保护,生物量增加,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有的审批了森林公园的管理模式,更加强了封育的目的性。

但是,国有林场的创收基础和机制不同,经济状况差别很大。不少林场尽管木材蓄积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越来越大,但是经济状况不佳,不少林场的工人处于贫困无保障状态。这些林场亟需转变“守着金山讨饭吃”的状况,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 生态保护区民营管理模式

近些年兴起的社会资金承包建设经营的各种生态园区,例如:井陉洞阳坡生态园区、鹿泉封龙山景区、万全梁西沟荒山承包区、涞源生态养鸡场、平山米全国生态园区、平泉凤凰岭等。一般是社会资金投入,民营管理。有的是通过荒山荒地拍卖购买的使用权,有的是向农村承包的。从目前的实际看,大多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处于艰难的经营阶段。有的及时开展旅游或养殖等多种经营,能回收部分资金,但是总体看,靠封山育林增值的难度很大,继续发展需要特殊的推动力。

1.3 集体林场专业队管理模式

有的地方还保存了集体林场,例如:磁县的海乐山村办林场、涞源走马驿乡办林场,都是采用了专业队管理的模式,但是,林场的主要功能演变为护林,收入由集体补贴或国家的专项支持经费。扩大生产的能力很弱。有的是村集体实行集团公司式管理,集中开发成经济林,例如:邢台县前南峪村的板栗,内丘县岗底村的苹果,都是在主产收入支持下的区域封山育林,效果好,可持续。

1.4 社区群众封育管理模式

社区群众封育是大多数的形式,除特种林(例如:障林、风水林)的封育依靠乡规民约保障外,多数处于松散管理状态,管理水平和经营效果差别很大。必须通过以山林集体所有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才能大力促进封山育林。

1.5 个体农户封育管理模式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涌现了一批农民个体承包,还有的是村集体所有林分给农户经营。这种模式管理灵活,责任心强。但是,小而全的封育模式难以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

对于后4种模式,有管理方便之处,但是,由于林权体制和经营规模的制约,完成封育管理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政府主导和支持。一是需要加强国家政策的调控和保护,严格执法,维护山林生态系统的完整;二是需要资金支持,尤其是首期封育阶段。通过退耕还林补助、生态林补助等途径给予专项支持,是保证其管理的重要因素;三是在防止山林火灾方面,要突出以县为单位的主导作用。比如:成立护林防火专业队伍,配备运兵车、风力灭火器等必要的防火装备。

2 以功能区划分的封山育林管理模式

按照封育对象的利用价值和功能,可以分为生态公益林、风景林、用材林和经济林等封育管理模式。

2.1 生态公益林封育管理模式

该模式包括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功能的生态公益林的封育管理模式。目标是培养高生态功能的森林植物群落,包括乔木林和灌木林。当前河北省山区多数属于此种管理模式,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布以来,改变森林的经营方向,由用材为主向生态为主转变,生态公益林的封育管理模式地位更加显著。

封育目标是提高植被总生物量和年增长量,发挥碳汇、水源涵养、固土防沙等生态功能。管理方向是培育复层复龄林结构,形成深厚的活地被物层和死地被物层。

2.2 风景林封育管理模式

在旅游产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风景林是必须加以保护和培育的对象。例如:在一些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游览区,风景林是生态旅游观光景观的组成部分,保护特有树种、特有树木、特别种群非常重要。

风景林的封育与景区建设常相呼应,与旅游设施(餐饮住行设施)建设同步。因此,封育中,人为管理的成分增加,人工补充造林,甚至抚育管理是必要的手段。

2.3 用材林封育管理模式

在特定区域,尤其是50~70年代人工营造的中龄用材林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封育中,要求提高林分质量,由纯林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提高林分的生态稳定性,必要的疏伐是需要的。对天然珍贵树种(如:漆树、核桃楸、椴树、栓皮栎、椋子等)要加强保护,提高其自然更新的能力。

2.4 经济林封育管理模式

经济林与公益林交互共存是河北省山区的特色,尤其是低山丘陵区农林交错地带。一方面,人工经济林常分布在村庄周边,具有生态景观意义;另一方面,实行经济沟、绕山转模式的经济林开发,形成经济林与公益林块状或带状混交。其天然植被部分的封育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效果,而且可以为经济林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把封山育林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升到林业发展战略地位

封山育林尽管已经成为当前山区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成为育林的重要方式,依然需要从战略角度巩固其地位,认识封山育林在生态养护、林产业拓展的重要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按照保护林权、发展民生的原则制定林业政策,依靠高技术提高营林水平。

3.2 稳固封山育林的体制与改革封山育林的机制

依法保护封山育林主体的权益是林业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证条件。在封山育林的模式上,必须兼顾公益和产业两个方面的意义,实现国家调控和市场调控结合的机制,在国家保证公益补偿的同时,彰显林业产业的资本属性,调动市场调控的功能。有了资本的活力,才能把林业融入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在市场运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封山到育林的技术体系

河北省的森林恢复到现阶段,人工林和天然林分的多样性更加丰富。为了优化林分,实现林分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恢复、保护、育林到开发利用,要依据各封山育林区的市场决定性和市场成熟度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开发技术。包括完善封山及人工辅助的育林技术体系,确保森林安全与人类安全的制度体系,建立森林资产评估体系,生态价值转移评估体系,以及市场准入的机制、制度等。

3.4 壮大营林企业,建设营林队伍,强化林业产业

森林的产权与经营主体是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和个体经营者。林业发展必须强本固源,壮大林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营林队伍。通过生态价值转让募集资金;通过“金山”资本化,提升吸引社会投资融资的能力;通过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深层次挖掘森林资源的致富要素,包括伴生产业和兼容性产业发展,强化林业产业。不能让森林长期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3.5 封山育林工作的发展和效果巩固必须多部门协同

山区森林植被的恢复,尤其是封山育林是牵动山区社会的行为,仅靠林业部门难以完成。例如:林牧关系、林矿关系、林路关系、林水关系、资金问题等。因此,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推进部门协同。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部门间的矛盾,制定细化的协调制度和技术措施。

猜你喜欢
风景林封山育林封育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森林公园风景林的科学规划建设与高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南方农业(2021年2期)2021-12-28 08:36:57
浅析森林公园风景林的建设与管理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绿色科技(2021年10期)2021-06-23 03:13:06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草业学报(2019年2期)2019-02-25 01:57:16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现代园艺(2017年24期)2017-02-03 11:31:58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作用浅析
花卉(2016年14期)2016-07-31 18: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