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叶婷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江苏 苏州 21502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和实践。近几年,翻转课堂渐渐受到一线教师的冷遇。从教师角度来说,实施翻转课堂前需要制作微课和学习单,工作烦琐;从学生角度来说,课前预习就是把课堂学习的部分内容前置,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没有显著增强。
如何提升翻转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让主动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是一线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以《七律·长征》一课为例,具体阐释基于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理念的小学诗词教学实践。
一般来说,常见的诗文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程:了解诗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感情朗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非常熟悉这样的教学模式。《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之后的即兴之作,诗歌选择了长征路上几处典型的重要的战斗场景,艺术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讴歌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情怀。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发现学习这首诗要知晓长征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要熟悉毛主席的伟人故事;要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诗歌的中心思想。
学生所提出的学习目标,无非就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诗词采取的教学模式,但是要真正达成上述几个学习目标,即使花费两个课时也没有办法顺利达成。即使勉强达成,也无非是教师采用讲解的方法或者是让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这样的诗词教法,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因此,优选翻转课堂学习内容是重要前提。把课堂学习探究的重点落在理解诗意和感悟诗情,其他几个学习内容就作为翻转学习的内容,放在课外进行。
微课是根据文本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视频讲解的形式呈现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讲解并制作微课是通常的做法,试图对制作主体进行翻转,让学生成为微课录制的主体。我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大组,每组再推选三名左右核心成员。所有学生围绕各组的研究主题广泛搜集资料,交由大组核心成员筛选整理、重新整合,最后制成PPT。再由每个大组确定一个主讲人,与核心成员和老师一起修改确定微课讲稿,试讲成熟后录制了四节微课,《走近诗人——毛主席诗词的宏大视野》《时代背景——长征的前因后果》《长征历程——地名背后的战役》《经典朗读——声音再现诗词魅力》。把师生合作、学生为主制作的微课上传到数字化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在家中自由、反复地观看学习。
怎样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设计学习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在研发学习单时体现了学习诗词的四个层面。“填空”——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微课中提及到的课文重难点来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微课学习情况;“背诵”——这个板块主要选择的是毛主席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背诵,旨在指导学生注重诗词的拓展学习;“提问”——引导学生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梳理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查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资料,一是让学生查找感人的长征故事,二是搜集辛弃疾的词并和毛主席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两题选做一题。
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才能驱动学生有目标地学习,学习单的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内容,让学生更有针对性,从而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效能。
学生课前已经凭借学习单展开预习,在课堂学习中的讨论交流必须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比如透过学生《七律·长征》预习单,可以得到这样的学情反馈。
1.哪一句是整首诗的中心句?(十一人次)
2.从诗歌的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红军不畏艰难困苦?(二十二人次)
3.整首诗讴歌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十九人次)
4.从一个“暖”和一个“寒”字,可以看出什么?(九人次)
5.从一个“喜”字,可以看出什么?(八人次)
这些问题有些一下子就能得出答案,如问题4 和5,所以不具备探讨的价值,剩下三个问题可以合并为两大问题。
纵观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有些问题相对简单,比如第四个和第五个问题,可以小组内合作探讨。其余三个问题可以整合为两个核心问题。
1.从诗歌的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红军不畏艰难困苦?
2.整首诗讴歌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主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先在学习小组内合作探讨,让每个组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倾听中不断建构文本的核心价值。最后,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内汇报交流,其他成员可以适当补充。这样,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讨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就能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
基于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的语文学习核心在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因此,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相机抛出拓展性的言语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关于这节课,我在学生预习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了两个很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1.这首诗和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毛主席的诗词为什么文采斐然?
提出第一问题的学生一定了解毛主席的这两篇七律,并且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见解;提出第二个问题的学生课前一定经历翻转课堂学习,对毛主席本人及其文学艺术成就敬佩不已。所以,我就顺势把这两个问题挑选出来,抛给其他同学共同思考探究,让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提升语文学习的厚度、广度和深度。
总而言之,在这节诗词翻转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在五个不同的翻转学习阶段主动参与诗词意义的学习建构。在这段学习历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诗意诗情,更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即教师的“教”,学生在这堂课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提前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诠释了何谓学生的“学”和“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和老师一定能一起收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