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志强, 张莹, 孙彬栩, 刘宏根, 董阿茹汗,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多样,如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1]。然而这些治疗手段在控制肿瘤进展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疲乏、口腔溃疡、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反应[2,3]。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更会导致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各种严重毒副反应而被迫中止治疗。因此,最大程度减轻肿瘤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治疗相关毒副反应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足三里穴位注射作为中医药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减轻放化疗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调节机体免疫力,缓解患者症状,且方法安全、操作简便,已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中。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4]。“合主逆气而泄”,“治府者,治其合”,因此足三里具有调节腑气、降逆止呕之功效。《针经》有言:“胃病者……取三里。”进一步明确了足三里在胃肠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此外,足三里善治虚劳诸症,自古以来被众多医家认为是强壮保健要穴[5]。足三里穴位注射则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将中西药物注入足三里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现代外治方法。《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出药物外治法可起到与内治法一致的作用效果。穴位注射产生的作用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穴位刺激效应,二是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通过药物与足三里穴的局部刺激作用,激发胃气,促进人体气血运行,气血运行得畅则正气得复,五脏得安,百病渐消。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中西药物,通过穴位刺激叠加药物本身的药理效应,从而起到扶正补虚、和胃降逆作用,使机体免疫力、胃肠功能得以调节。
穴位注射将针刺、腧穴、药物三者相互结合,临床上能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选用相应的药物(如中药提取物、西药、维生素等),以发挥不同的治疗效果[6-8]。现代医学研究发现[9,10],针刺足三里能够促进脑垂体分泌多种脑肠肽,激活胆碱能通路,进而调节胃肠功能,疏通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足三里注射药物后,药物在穴位占据一定的空间,借助药物在深部的停留对周围组织产生压力,可以持续刺激局部穴位,提高穴位的兴奋传导,且当药物的治疗作用与穴位的主治作用一致时,可以使药物药理作用呈几何数量级增加,最大程度提高疗效[11,12]。侯湘[13]将这种穴位注射的疗效总结为“三重效应”:即时效应、慢效应、后作用。倪峰等[14]认为在“后作用”这个过程中,经穴和药物的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趋病性、速效性及延长性等特殊功能,促成了穴位注射的高效和速效,在穴位注射治疗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足三里穴位注射通过穴位小剂量给药,将药物与穴位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易于选穴、用药少、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好等优势[15]。不仅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灵活选用药物,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不能耐受常规药物剂量治疗的患者。对于肿瘤术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及放疗、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足三里穴位注射既能够快速恢复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力,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恶心呕吐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16]。穴位注射疗法在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张波[17]采用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顺铂引起的恶心呕吐,结果显示穴位组可明显改善顺铂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优于肌注组及静滴组(P<0.05)。唐星等[18]观察苏叶黄连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顺铂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苏叶黄连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延迟期恶心呕吐症状,明显降低中重度恶心的发生率(P<0.05),且治疗前后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未见变化,由此说明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此外,芦殿荣等[19]通过研究发现穴位注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还能改善患者卡氏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放化疗会对骨髓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约80%的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严重的骨髓抑制会对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及后续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20,21]。而研究发现,穴位注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骨髓抑制情况。马峰[22]将96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化疗的同时予以参附注射液足三里注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化疗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生活质量改善比率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了参附注射液足三里注射能有效防治骨髓抑制,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张宝昕等[23]通过纳入146例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口服利血生片,对照组予口服利血生片,疗程14天,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相比于对照组可以有效促进白细胞上升(P<0.05)。
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常常因手术麻醉、术后损伤、肠道暴露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排气排便障碍、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抑制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极大影响患者的预后[24]。目前对于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西医常辅助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25],而穴位注射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相关证据表明[26],穴位注射具有减少炎症细胞的产生、增加胃肠激素分泌进而促进胃肠蠕动、阻止纤维粘连的作用。张娟丽等[27]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足三里穴位注射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陈书艾等[28]观察时间医学模式下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直肠癌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为(45.05±8.64)h,短于对照组(74.65±16.32)h,疗效确切(P<0.05)。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手术的创伤及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带来的毒副反应均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免疫细胞由于无法辨别及杀死肿瘤细胞,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可以说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9]。研究发现,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于小伟等[30]曾报道,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改善脾气虚证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徐生贵等[31]运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癌化疗患者,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方法安全。曾伟等[32]通过研究也得出了相对一致的结果,并证实了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还能够有效减轻化疗药物的其它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足三里穴位注射在防治肿瘤治疗过程出现的口腔溃疡、疲乏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口腔溃疡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破溃、疼痛、张口困难等,影响患者的饮食、语言交流以及睡眠,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3]。陆金兰等[34]运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穴位外敷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引起的口腔溃疡,结果发现该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溃疡引起的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对于癌因性疲乏,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虚劳”的范畴[35]。肿瘤患者本属正虚邪实之候,加之手术、放疗、化疗损伤,使患者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虚劳症状,治疗当以补虚为主[36]。彭植强等[37]将60例癌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益气健脾固本方联合胸腺五肽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每周3次,疗程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疲劳症状,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P<0.05)。
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防治肿瘤治疗相关毒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但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目前有关足三里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研究多以小样本、单中心研究为主,治疗机理尚不能完全阐明,且缺乏统一的操作及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对于穴位注射刺激的量与效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待探索。今后应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讨穴位注射的治疗机理,规范操作流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