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重庆 409000)
习近平主席在我党的十九大会议上着重强调了要“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要落到实处,应特别注重大学生思政教育观的建设同时应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方面要深刻意识到学生思政教育观构建的重要性,在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索思政教育的规律,在坚持“人本理念”的同时,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
高职院校不仅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把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能够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政水平,帮助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与学业中的问题,这也是我党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加大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是实现民族发展和国家繁荣稳定的需要,当前西方国家为了实现文化扩张的目的,向我国输入了大量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并试图渗透到国内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而高校作为思想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是要刻不容缓。在加大对各种外来腐朽思想与意识形态抵制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精神和正确的文化观念。
思政教育观的构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的,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解答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高校方面在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学习活动中,在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首先,教师要摆脱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束缚,把课外内容(例如党组织的历史、党章的内容等等)引入到课堂中,实现对学生思政政治观念的有效构建。其次,高职学生处在社会与校园的边缘,身心成长也处在的关键的塑形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消极的思想所误导与影响。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作为起点引导学生,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以培养学生的精神与品质,确保思政教育观念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本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此外,教师要理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帮助学生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与生活,并运用构建的思政观念解决各种的问题。
高职院校方面要重视思政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只有组建一个政治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团队,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强化学生的思政水平,为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政教育观。首先要从高校的思政教师与辅导员着手,高校方面要鼓励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参与思政培训工作,提高思想素质以满足新时期学生思政学习的需要。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要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全面性开展“师风师德”建设工作,把教师引导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为学生做出表率。
(1)利用当下人气高的互联网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推行时事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政教育团课教学,以此来构建出一个以“以点到面”的全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2)利用班级作为思政教育观的培养平台,号召学生积极地加入精心准备主题班会中,以“祖国啊我的母亲”“我心里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这对于构建正确的思政教育观是极为有利的;(3)利用高校提供的志愿服务窗口与社会进行对接,号召高校内的全体党员同志、入党积极分子和各组织的骨干成员发挥出自身职能,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环保义工、助教支教、扶贫、敬老等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在培养思政素养和道德意识的同时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除此之外,高校方面也要与时俱进,通过‘线上+线下’的策略,向各大高校以及全社会范围内推送思政教育相关信息与资讯。而推送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时下的焦点新闻、热门话题加入思政教育内容中,或者利用各种音频、视频等动态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高效的思政学习环境,为高职学生构建思政教育观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家校合作的模式让家长也成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的体现。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家长因为自身的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忽视了子女的教育,还有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只需要在校内接受校方的管理与教育就可以了,在家里只需要让子女放松就行。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了学校思政教育观培养的难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德育水平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违纪行为或者出现其他问题时,校方再通知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就来不及了。只有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才可以实现‘内外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和德育素养。由于高校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自处外地的,因此要采取召开学生家长会的方式来实现家校合作是较为困难的。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高校方面可以在学生开学的初期把一份高校思政教育的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给每一个入校的新生分发一本大学生思政教育学习手册,里面的内容包括了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大学生守则,违纪处分的方法等等,并号召各个班级负责人组织学生学习同时设置相应的考核,把思政考核的成绩与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挂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意识。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强调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的校园文化其实就是学生群体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进行引导所形成的特殊文化氛围,也可以把校园文化理解为第一课堂的一种延续方式。它在补充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知识体系不足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和谐、高效的文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当前有许多学生深陷网络世界,对于学习与日常交际并不感兴趣,如果长时间地处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高校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这些特殊的群体制定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方式,例如展开一些以思想政治为主题的活动内容,例如‘体育文化节’‘思政知识抢答’‘红色歌曲比赛’‘学习雷锋好榜样’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充满热情、正能量的活动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三观,优化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此外,高校阶段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经常会受不住诱惑而做出一些出格、错误的行为。因此高校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构建正确的网络思政教育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想顺利构建学生的思政教育观,校方除了要做好全面的思政教学工作外,还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进,在帮助学生完善思政理念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发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学生构建思政教育观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