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护理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为例

2020-01-10 12:41朱芬芬
科教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心梗心肌梗死急性

朱芬芬 任 凯 汪 婷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成人护理”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中课时最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1]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学生在患者身上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临床教学资源日益匮乏。因此目前成人护理课程仍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知识与技能难以内化。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高端模拟人,“理虚实一体化”教学,解决临床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使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材《成人护理》。该教材以“护理程序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形式的护理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临床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知识内容科学性强,介绍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理学”等课程,熟知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通过“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学习,已掌握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等护理基本操作能力。但是学生还未进入临床,临床思维能力欠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急症之一,学生遇到患者危急状况时容易手足无措。

1.3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护理专业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说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诱因和临床表现,能说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要点。②能力目标:能快速且准确判断出患者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及时的抢救配合和正确的护理措施。③思政目标:具备快速反应、沉着应变的职业能力和医护协作精神和同理心。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特点和治疗要点为教学重点,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识别和治疗要点为教学难点。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内容

以临床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查阅国内外循证资料,结合临床实际以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指导原则,以临床真实案例为驱动,分解四个任务2W2H,即①What什么是心肌梗死?②Why为什么会发生心肌梗死?③How to find如何识别心肌梗死?④Howtocureandcare如何救护心肌梗死患者?

2.2 教学策略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室与实训室互相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情景模拟等方法,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令教学过程灵动活泼。教学内容以BOPPPS教学模型为框架,借助临床护理思维仿真训练系统和高端模拟人,理论—虚拟—实训逐层递进,相互融合,做中学,学中做,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从知识上分为前理解、深度理解和拓展提升三阶段。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

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发布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单。学习资源包括微课,微电影,心梗形成发病机制动画,课件等。学习任务单主要让学生完成平台预习测试题,教师在手机学习平台的后台可以查看到学生测试结果。反馈问题:①心梗诱因太多,不易识记。②胸痛特点难以理解。③快速判断心梗的能力不足。④心梗救护要点太多,难以识记。根据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调整上课节奏和形式。

3.2 课中

理论授课采用BOPPPS模型,实现有效教学。BOPPPS教学模型,由课堂导入(Bridge-in)、课堂目标(Outcome)、课堂前测(Pre-test)、课堂参与(Participation)、课堂后测(Post-test)和课堂总结(Summary)六个元素组成,强调学生参与式互动和反馈的闭环教学活动。[2]首先教师播放Flash动画“都是心梗惹的祸”导入新课,学生感知急性心梗的危害性和急迫性,让学生知道“快速识别心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通过图片、Flash动画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示心梗发病机制、诱因等。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出心梗发病机制、诱因。接下来让学生观看临床真实心梗心电图,讨论发生心梗心电图的改变,然后放出临床心电图,让学生判断,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让知识转化为技能。最后播放《生死竞速》微电影,请学生头脑风暴,上讲台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虚拟教学依托临床护理思维仿真训练系统平台,学生完成线上评估及抢救。利用临床护理思维仿真训练系统,从问诊开始,到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查看评估结果,重在训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考察学生采集病史的完整性和逻辑顺序。

实训教学借助高仿真模拟人,学生岗位实操,亲身体验救治心梗患者。根据临床护士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调研结果和教学大纲的需要,选取我校附属医院真实心梗患者案例为素材。护生预先分配好角色,分别扮演医生、责任护士、实习护生、家属等对患者实施抢救和护理。以室颤为例,如学生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措施,则模拟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如学生判断失误,采取措施无效,则模拟患者病情恶化,直至死亡。高仿真模拟重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测试他们护理评估和临床实践能力,学生之间合作性和指挥者领导能力,让学生在模拟教学中体验了“患者”的感受,学习沟通技巧,感悟人文精神,缩短后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3-4]

3.3 课后

学生书写高仿真实训后的反思日记,促使学生将以往实践培训以记忆操作流程为主转变为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让护生形成反思学习的习惯。教师借助云班课信息化平台发布心肌梗死课后习题及拓展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资源有:①制作心肌梗死预防及紧急救治的宣教材料,形式不限。②患者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但是视频中的家属面对至亲突发疾病表现出的焦虑,医护人员应该如何缓解这种情绪?查阅资料,说出自己的观点。

4 考核评价

借助云班课信息化平台,构建“三化”评价体系,体现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5-6]

(1)评价内容多维化。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临床思维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列入评价项目。

(2)评价方式过程化。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评价过程性、形成性、诊断性和调整性功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追踪学习过程,例如课中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变化直接在云课堂测验,实现学习效果随时监控。高仿真教学请学生分享经历,书写反思日记,既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经历体验。

(3)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虚拟临床思维训练和高仿真模拟人项目中采取自评、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5 教学成效与反思

5.1 教学成效

课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生命线,以工作任务为依托,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理论-虚拟-实训逐层递进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内化知识,强化技能。理论讲授采用BOPPPS教学模型,实现课堂教学灵活性和有效性;实训教学采用虚拟仿真和高端模拟人,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同频共振。

5.2 教学反思

学生面对临床危急状况时,表现慌乱。当教师在后台设置危险指标,监护仪报警时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欠缺。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提供一些临床病例、多参加医院见习或者护理查房、利用假期去医院见习等方法来解决遇到急危重症时如何有条不紊,慌而不乱地处理问题。

猜你喜欢
心梗心肌梗死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心梗猛于虎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