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美群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南昌 330022)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电子资源因其便于检索、出版快捷、传播迅速,且内容十分丰富,有相当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青睐。为了满足师生的文献需求,促进学科发展,高校图书馆采购电子资源的数量逐年增加,经费开支在图书馆总经费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笔者所在的图书馆,2019年电子资源的投入费用占总馆藏资源经费的近70%。随着电子资源的迅猛发展,投入的不断加大,电子资源的效益评估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有研究显示,学科发展与文献利用率呈线性相关,全文下载的增加提升了科研产出。
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包括商业数据库、开放获取资源以及自建库。本文仅讨论商业数据库,通过分析已发表的有关调查高校电子资源利用的文章,并结合本校的读者调查,发现多数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已有相当规模,但整体的利用率并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高度,存在很大的问题。
不同层次的高校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差距明显。资源利用较好的集中在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调查中90%的读者使用过电子资源,10%的读者未使用过电子资源。普通本科院校的利用率略低。高职院校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更低,更谈不上利用。
不同层次的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了解和利用率截然不同。杨毅对清华大学的读者调查发现,教师使用过电子资源的比例最高,达到96.2%,研究生略低,为95.7%,本科生仅75%。在外文库的利用上,差距更加明显。本校对研究生和教师的调查中,利用过外文库的,教师为87%,而研究生仅为40%,而且以理工科的读者为主为70%,人文社科类的读者使用外文库的比例仅为34%。
中文库利用率远高于外文库,不同的中文库利用率也相差很大,本校的调查中,利用过CNKI为100%,利用过台湾华艺学术库低至10%。
综合以上分析,电子资源利用不容乐观,不同高校、不同读者群体以及不同类型资源之间利用率差距大,尤其是外文电子资源在部分普通高校利用率极低,甚至无人问津。虽然近年来通过努力,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有所改善,但仍然普遍存在重藏轻用的现象,投入大产出小。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近年来,高校采购的电子资源虽然数量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电子资源的数据来源存在着权威性较低的问题。权威性关系着资源的利用价值,权威性越高,越有被采用的价值,权威性越低,就没有多少利用的价值,这类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当然就会很低。有一些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购凭领导意愿,或者受数据库商的怂恿,未经广泛调研就盲目购买,导致受众群体很小甚至无人问津。这些质量问题都影响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满足较高层次用户的科研需求,图书馆引进了许多权威的外文数据库,但都是简单的罗列在图书馆主页上,很少进行整合,为用户检索增加许多麻烦,导致资源使用不佳。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不同的数据库覆盖的学科范围不同,收录的资源又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用户需在不同库检索完后再去重处理。其次每个数据库的检索界面不同,检索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另外多数馆没有建立统一的一站式检索平台与完整的导航系统,用户检索文献时容易“抓瞎”。这些麻烦一定程度阻碍了用户的使用,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都不认识不了解,利用就无从谈起了。有些用户对电子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检索技能,不熟悉各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方法,尤其是外文数据库需要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这也是本校研究生外文数据库利用率较低的重要原因。这些屏障都限制了读者的检索效率,让读者没能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文献,挫伤了读者的积极性。用户的信息素养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利用。
目前大部分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都受IP控制,仅在校园IP段内才可访问。而很多高校学生宿舍以及校内家属区未接入校园网,以及很多老师住在校外,导致这些人群无法便利的访问数据库,极大的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虽然有VPN(虚拟专用网)系统做补充,但是VPN有时不稳定,也影响了一部分用户的使用。加上一部分学生不了解VPN,或者嫌麻烦,不会使用VPN,这也降低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必须优化采购-管理-服务整个过程。主要有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推广,开展线上线下咨询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提高馆员业务素质,改善校内网络设施等。
3.1.1 优化电子资源结构
高校图书馆有限的经费与多样的用户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优化结构,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让购买的电子资源被更多的利用?一是要关注学科建设,既要保障重点学,又要顾及其它学科。保障策略为选择核心资源优先或最大覆盖优先。可以选择权威性的,质量高的,尽量覆盖所有学科的数据库,如国内的CNKI,国外的ScienceDirect。针对重点学科如化学,选择被国际认可的数据库ACS、RSC、SciFinder。二要关注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研究生与教师主要对学术数据库的需求较高,选择一些公认的学术价值较高的外文数据库如IEL、SCI/SSCI/A&HCI,本科生更喜欢利用电子图书、多媒体学习库。三要建立电子资源评估体系,科学地引进资源,引进后定期对其进行使用统计和成本核算,将反响不好利用率不高,使用成本却很高的资源淘汰掉。
3.1.2 加强电子资源的管理
首先,优化图书馆主页。统计表明,70%的读者是通过图书馆主页了解到电子资源。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建设界面友好的图书馆主页来吸引读者,并且建立资源导航系统让,让读者更有方向感。其次,充分揭示每项电子资源,包括网址、资源介绍、使用说明、联系电话等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并及时更新。再次,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每个数据库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故障。此外,与学校网络中心保持联系,及时更新IP地址。
3.2.1 做好资源推介
一是通过海报、小手册等方式,宣传推广电子资源的使用指南,帮助读者掌握使用数据库的方法。二是对每个新上线的资源,放在醒目的位置如新库上线栏目。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以及OA系统,将优势资源推送给对应的用户群。
3.2.2 开展素养教育
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检索课,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用户层次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因此需因人制宜,设计不同层次的课程。另外图书馆需提供素养教育的环境场所,包括电脑、投影等设备。
3.2.3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讲座
可由素养较高的图书馆员,或者邀请电子资源供应商的专业培训师,针对文献查找与利用、论文撰写与发表等,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开展形式丰富的培训讲座。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71%的读者更愿意在本学院听讲座,20%的读者愿意去图书馆听讲座。因此,对于专业数据库,如SciFinder、PPJ、IEL进入相应的学院开展讲座效果最佳。对于综合性的数据库,如知网、ScienceDirect,为了扩大受众范围,可放在图书馆报告厅或申请学校的学术报告厅举行,扩大受众面。做好事前的需求调研和事后的意见反馈,如问卷调查,以期优化资源建设和服务。
读者在访问电子资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辟如不知道如何使用,网址打不开,全文下载问题,VPN使用问题等。可通过电话、面对面交流的线下咨询,还可以充分利用邮件、QQ、微信等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本校的调查中,读者遇到问题的求助方式,52%的读者选择咨询馆员,且以电话咨询为主。本馆在每项资源页面都公布了咨询电话,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由此可见加强咨询服务非常重要,为读者答疑解惑,扫除障碍,帮助他们更好的利用电子资源。
从电子资源的订购、管理到咨询、宣传推广及其它深层次的服务,需要由更专业、素养更高的馆员提供服务。因此馆员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可通过“送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让馆员到外面学习交流,也可以请专家到图书馆来传经送宝。另外图书馆管理者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深入学院调研,主动提供信息服务。
本校的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在宿舍下载学术资源,占78%,而老师除了在办公室(30%),在家访问电子资源的比例较高(62%)。由此可见将学生宿舍和校园教工宿舍区接入校园网很有必要,能大大的扩大用户范围。另一方面,对于校外访问的用户,加强VPN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VPN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总之,改善网络设施环境,避免把部分读者无辜的挡在“校园IP”门外,扩大使用面,提高易用性。
面对庞大的读者群体,很多图书馆尤其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力不足,负责宣传推广工作的馆员往往是一岗多责,导致宣传推广不到位。因此,可以引进学生志愿者,协助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扩大服务范围。学生思维活跃,本身也是用户群体,更能找到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能迅速打破一些电子资源无人问津或很少了解的局面,使电子资源在读者中得以广泛普及和利用。
综上所述,通过提升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学科的发展,发挥电子资源的真正价值。这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涉及经费、资源、人力等因素。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采购、管理、宣传、服务都需要专业人才,既要对读者需求有充分深度的了解,又要有极高的服务热情和敬业精神,把读者放第一位,开辟多途径多样化的宣传服务模式,加强资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