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经验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相结合,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基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

2020-01-10 11:22李子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一流考试

李子重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1756)

随着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本科教学相结合的要求凸显。如何在“双一流”建设工作中发展本科教学,夯实本科教学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问题就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高校“双一流”建设与本科教学提升的合力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推进高校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高水平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其本科教学备受瞩目,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发展将会面临更多挑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才交流活动愈发频繁。大量的海外留学人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前我国高校海外归国人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的国际“双一流”是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与广阔的斯拉夫地区教育情况的对比及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十年的国内高校教学工作的经历和相关调研成果,本文试从三个层面探讨海外留学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裨益。

1 历史经验说明高等本科教育具有战略地位,国家间高校本科教育经验的交流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教育大国,不仅有庞大的高等教育基数,还有丰富的教育历史。俄罗斯的现代高等教育是由彼得一世时期开始。这一时期俄罗斯逐渐建立了数学、航海和医疗等高校。随着世界革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既是出于中国革命人才理论培训的需要,也是出于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和其他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的考量,中苏在20世纪初创立了一些高级教育合作机构。

东方大学于1921年成立并开学,东方大学作为苏联最早一批的高级共产主义政党学校,办学宗旨就是宣传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该校给中国学员设置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国际职工运动史、社会学和俄语等课程。这所高校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苏两国革命教育合作机制中还有如:纳里马诺夫学院、列宁格勒学院、列宁格勒军政学院中国班、莫斯科高等炮兵学院中国班、海参崴党校和共产国际中共党校等机构。这些机构其课程设置主要有俄语(同时提供英语、法语、德语的选修)、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革命运动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军事学等本科专业课程。

当前中俄两国的关系发展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两国间的教育合作交流规模也在扩大。1995年6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6年,中国教育部设立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中国学生到俄罗斯学习、进修、实习等管理与派遣事宜。2000年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又成立了中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合作委员会。这些组织的成立和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俄合作步入了一个新台阶,也推动了两国在教育领域介作全方位的发展。2016年初始,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对俄合作排在了外交工作的首位。这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效,是我国应对国际复杂环境不断新变化的选择。在俄罗斯,普京总统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俄罗斯对中国的协作伙伴定位亦使得俄罗斯实施对华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的行动。在良好国家间关系的氛围中,中俄在近十年的时期内,留学生总数有了长足增长,具体在航空航天,医学军事,音乐美术,交通物流方面已经出现很多拥有中俄本科培养经历的优秀人才。

2 俄罗斯本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及与中国的比较

高等学校的本科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本科的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是高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更是高校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事实上,世界诸多顶尖大学不仅注重科研,同时十分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尽管在课程体系的具体设计上中外大学会有不同,但对本科课程来说,通常都涉及教学、考核两个主要环节,这两个环节也是教师最为日常的基础性工作。在国际比较的研究方面,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无不是依据本国的现实情况,在发展中相互借鉴,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曾借鉴过俄罗斯(苏联)高校的办学模式。俄罗斯的本科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口水平被国际普遍认可,对其进行了解可为我国高校本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好的借鉴,有利于“双一流”大学建设。

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便是教材的选定。中国的本科课程学习,会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教材,教师也会依据教材内容来撰写教案和进行授课,因此,学生也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习与考试。在俄罗斯,上课主要依据教师自己制作的教案教材。教师教案内容通常并不是对某教材的复制,而是对多教材的融合,乃至补充。教师会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这些参考文献所涉及的内容也会被纳入讨论与期末考试的作答。从授课形式上来看,中国大学本科课堂,主要以整个专业或者整个班级集体上大课的形式体现。在俄罗斯高校主要是小班教学,其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教师上课所讲。俄罗斯本科课程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了研讨会( )模式,这种课程主要以小组圆桌讨论的形式出现。研讨会上教师会介绍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方向,布置研讨的题目,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的课题,并达到相关要求,这需要整个小组通力合作,当然也需要学生合理的表达,上讨论课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完成小组报告的要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科研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在这种授课模式下,俄罗斯的学生养成了以研讨会模式来学习的习惯。俄罗斯本科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中国来说,更为灵活多样,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冗余更大。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授课能力,也更加利于不同个体的能力发展。

俄罗斯、中国的本科课程考核的主要形式都是期中、期末考试。所不同的是俄罗斯的考试周内的考试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测验( ),一种称之为考试( ),它们的关系也比较独特,即先测验,必须全部通过,才能参加考试。如果不能通过测验,就没有资格参加考试,测验的时间以老师自主决定,考试的时间则多为教务制定。测验的形式主要为口试,考试的形式偏重笔试。成绩的给予老师的决定权非常大,因为俄罗斯采用五分制,最后成绩是四分还是五分老师的决定十分重要。在俄罗斯主要考试成绩为五分才能获评优等生,获得红色文凭。测验的口试是被普遍认为最难的考核方式。口试是面对面的沟通,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考察学生的沟通和应变等综合能力,通常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或者题目,学生据此来进行回答和拓展。这一点应该是中国高校考试形式对比上最大的差异。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俄本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的教学并不主要依托于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相对宽泛;俄罗斯在本科阶段授课模式相对多样。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备了独立的研究能力,还拥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俄罗斯的考核相对程序复杂,受测验的制约,学生为了能够去考试,必须通过全部科目的测验,如果不通过,所有的考试都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制度使得本科学习阶段的考试在俄罗斯不是挂科那么简单,促使本科学生学习紧张和态度认真。这使得俄罗斯的本科生含金量高。俄罗斯国民的受高等教育比例高于中国,国民整体素质在欧洲还是被相当认可,口碑很好。这与俄罗斯本科教育制度和普及率紧密相关。

本文结合对俄罗斯高校课程体系的对比,结合国内高校实际,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依靠众多拥有海外留学经验的高校本科教师,对比和积极借鉴国外高校本科教学中好的方案,提升课程质量,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俄罗斯本科毕业生的质量较高,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本科教学中的制度和教师的严格要求规矩了学生的学业。我国高校建设“双一流”水平,一定是对整体世界而言,在广大中东欧地区可以融合一些利于中东欧理解的体制机制,形成导向区域性,也利于推广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在俄罗斯,高校本科教学往往由教研室负责,教研室基本上都会拥有一支团队,这个团队除了有研究方向一致的教授、副教授、资深讲师、讲师和助理教师,还有专门的兼职秘书为之处理行政事务。这种模式下,团队可以协调合作,对本科学生来说,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对于中国的高校来说,很多的大学还未形成以教学为主导的团队,也并不配备为单个团队服务的行政辅助人员,一线教师往往需要处理开会、报账等琐碎的,也与教学和科研无关的行政事务。借鉴俄罗斯高校的经验而言,就是要以教学为第一目的,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条件,使教师更加的专注于科研与教学,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健康发展。

第二,丰富考核方式方法,综合培养全面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现已由精英化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但高校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高校效益的提升。相比于俄罗斯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一流高校而言,中国本科的毕业率是很高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倾向于宽松,其结果便会使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培养出来的高等教育人才会有瑕疵。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本科阶段的综合考核机制是保持高水平大学教学品质的最简单但却最有效的方法。我国高校口试比重很小,一对一的考核方式很少。能否把好每一位学生的考试关确实是我们国内高校应该注重的问题。在从俄罗斯测验与考试关联的经验来看,学生某一课程不能通过,直接会影响学业,这样就倒逼学生重视每一门课,注重每一次考试。在丰富考核方式的作用下,综合提升学生质量。

俄罗斯高校校区或者教学楼普遍比较分散,与周围社会生活交融。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有弊。但应当看到的事实是,欧洲包括俄罗斯高校的本科生对社会生活的应对成熟度要明显高于中国学生。本科阶段的学生成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好社会这本教课书了。增加国内高校学生的各种实践、游学,把众多教师的留学教育资源利用起来,丰富本科阶段的相关教学内容也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教师海外留学的历史经验与信息化、时效性联系起来,形成提升本科教学的合力。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本科教学面临很多亟待改进之处,如何把学生从数字虚拟信息世界中引导回现实和真实的世界目前是个难题。通过互联网,学生知道的可能比教师还多,但是知道的多并不等于经历的多。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的往往是虚而不实的体验,不能很好的辨识国外学习或教学的所以然。而教师的经验和体验是最真实的存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现身说法,跨越互联网对懵懂的学生进行修正。互联网没有国界带来的信息是海量的和快速的,在学生快速的思维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丰富的国际经验为基础进行辨识并能够极大助力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本科教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关键部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根基在于此。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众多教师海外留学经验的对比和借鉴作用,促进提升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举。众多国内高校教师也应该主动发挥海外留学经历的宝贵经验,为建设“双一流”高校而努力。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一流考试
学院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