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仪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

2020-01-10 10:36王亚楠梁雪芳
河北中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延胡索司徒莪术

王亚楠 梁雪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40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otriosis,EMs)是子宫内膜组织于宫腔以外部位生长和浸润,引起疼痛、不孕、结节包块等[1],痛经为EMs的主要症状,常以继发性、渐进性加重为特点。因EMs引起的痛经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2],只要患者未绝经,该病就会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近年来,EMs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西医对EMs痛经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有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3],但长期服药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甚至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停药后复发率高。手术虽可切除病灶,但存在病灶切除不彻底,术后仍有复发可能。EMs痛经属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

司徒仪,原广东省中医院大妇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造诣颇深,在EMs痛经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司徒仪教授治疗EMs痛经经验总结如下。

1 分清虚实,标本兼治

痛经为EMs最主要临床表现之一[4]。EMs病灶同样可如正常子宫内膜一样出现周期性出血,但因其无脉道可循,成为离经之血,蓄积日久而为瘀,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EMs痛经的核心病机为血瘀。司徒仪教授认为,临床中导致血瘀的病因可虚可实,其中因虚致瘀者不外乎气血亏虚,阴阳失衡,最终导致冲任胞宫失养,出现不荣则痛;因实致瘀者可因寒邪凝滞、气机郁滞、湿热阻滞等引起,最终导致气血不畅,出现不通则痛。而在治疗时,尽管最终病机都是血瘀,但因其起病之因不同,故临证时仍需辨证论治,切不可以管窥之见,只重化瘀。

因虚致瘀者,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疲肢倦,少气懒言,纳谷少馨,经行腹痛,腰痠腰痛,喜揉喜按,经色淡,夹少量血块,舌淡,苔白,脉细等。司徒仪教授在治疗时多在化瘀的基础上加补虚之品。气血不足者,治宜益气养血,常加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以促气血生化之源,亦酌加鸡血藤、当归、桑椹等养血活血药;肾阳不足者,多选菟丝子、杜仲、续断、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等补肾壮阳药;肾阴不足者,可用生地黄、熟地黄、白芍、黄精、女贞子等补肾益阴药。无论是气血不足还是肾之阴阳亏虚,补虚化瘀的同时都可加入香附、郁金等血中之气药以使诸药补而不滞。

因实致瘀者,常表现为形体健硕,毫无虚羸之状,经行下腹痛,疼痛拒按。因寒致瘀者,常伴小腹凉,喜温喜热,得温痛减;气滞血瘀者,常伴腹胀,胁肋胀痛,经前乳胀,脉弦;湿热瘀滞者,常大便黏腻,伴有里急后重,舌胖,苔厚腻,脉濡数。司徒仪教授治疗时以攻邪为主。首先针对血瘀之病机,可活血化瘀,药选丹参、郁金、益母草、枳壳等,另根据血瘀之因,酌加针对病因病机之药。若伴见寒证者,可加吴茱萸、艾叶炭、血余炭等温经止血药;伴见热象者,可酌加茜草、藕节、地榆等凉血止血药;伴见气滞者,多加木香、延胡索等理气止痛之品。如此,标本兼治,气血通畅,脏腑阴阳调和,痛经可缓至愈。

2 把握经期及非经期用药,内外合治

月经周期可划分为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多遵循该周期调治。司徒仪教授对EMs痛经的治疗从宏观把握,治疗主要分为月经期及非经期。司徒仪教授认为,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为致病之因,因此治疗可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尽量减少离经之血的产生;另一方面促进已成瘀血之消散[5]。如此,可使瘀血渐化,痛经渐消。同时,司徒仪教授在治疗EMs痛经时倡导内外合治,认为中药内服与中药灌肠等中医外治法相结合,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经期胞宫的生理特性是泻而不藏,应及时将经血排出。而EMs病灶处的内膜组织虽然亦发生周期性出血,但因其无路可出,离经之血只能蓄积于少腹盆腔,日久成瘀,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因此发生周期性痛经,渐进性加重。而且随着月经周期的循环往复,EMs病灶出血逐渐蓄积,久而成癥。所以,此期在治疗时应尽量减少离经之血的产生,改善血瘀状态,从而减轻痛经的发作。司徒仪教授临证时常以活血止血止痛为法[6],常用药有三七、蒲黄、丹参、延胡索、五灵脂、海螵蛸等,兼寒热征象者,分别酌加温经止血药或凉血止血药。可配合院内制剂蒲田胶囊(药物组成:蒲黄、三七、血余炭、延胡索等,由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内服,研究显示蒲田胶囊具有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EMs痛经等症状[7]。

因经期治疗已从源头上减少了瘀血的产生,盆腔的血瘀状态得到了一定改善,因此在非经期的治疗上,要乘胜追击,运用化瘀消癥之药迅速改善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状态[8],尽量消散已成之瘀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常选三棱、莪术、丹参、郁金、赤芍、川芎、猫爪草、穿破石等。司徒仪教授在非经期用药除汤剂外,还常配合莪棱胶囊(粤药制字Z20070880,药物组成:莪术、三棱、丹参、郁金、赤芍、鸡内金、浙贝母、鳖甲,由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口服、莪棱灌肠液(药物组成:莪术、三棱、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皂角刺、木香)灌肠或其他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莪棱胶囊是司徒仪教授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效[9]。临床研究显示,莪棱胶囊能明显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减轻EMs痛经的程度[10]。而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直肠周围血运丰富,经直肠给药有助于药液的吸收,使药物向盆腔和子宫病变部位渗透和浸润,最大程度发挥药物功效,加快局部的新陈代谢,使盆腔局部水肿、瘀血情况得到改善,从而起到缩小包块、减轻疼痛等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11-14]。司徒仪教授认为,莪棱灌肠液组方本身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通过灌肠可使药效直达病所,不但减少了口服给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明显改善盆腔微环境,显著缩短痛经治疗时间。有资料表明,莪棱灌肠液灌肠能够有效缓解EMs痛经的程度,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司徒仪教授有时建议患者行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有资料显示,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可以改善盆腔微环境,减轻痛经症状[16]。

3 善用对药

司徒仪教授在EMs痛经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善用对药,效果显著。临床常用对药有:益母草与枳壳,多用于经期。益母草主入血分,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乃妇科调经的圣药;枳壳入气分,理气行滞,与益母草配伍使用则气血调畅而不瘀滞,痛经自可缓解。延胡索与香附,亦经期应用。延胡索既可入气分,还可入血分,乃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妙品,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延胡索一味可“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能够用于治疗全身诸般疼痛;香附为气分药,功擅疏肝解郁,调经止痛,《本草纲目》亦有记载其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与延胡索合用,能使气畅血行,而无郁滞之虞。墨旱莲与女贞子,两者合用即为名方二至丸,常为经后期用药,月经干净后冲任血海空虚,用此二药可加强补肾填精滋阴之功。蒲黄与藕节,二者均能活血化瘀止血,可达止血而不留瘀之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蒲黄“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本草汇言》中记录藕节可“消瘀血,止血妄行”,二者合用,常用于痛经兼有血瘀之证。三棱与莪术,二药均擅于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其中三棱主要偏于破血,莪术主要偏于破气,故二者常相须为用[17]。《汤液本草》中记载此二药为“治积块疮硬者”,经后期为阴精阴血渐至充盛之时,异位子宫内膜之气血亦渐趋旺盛,此时使用莪术、三棱等破血行气之品,气血并调,可使癥瘕包块等渐消缓散,通则不痛。夏枯草与猫爪草,夏枯草味苦软坚,可消癥瘕结块;猫爪草味辛以散,可化痰浊,消郁结,与夏枯草配伍应用,消癥散结之力益彰,癥消痛缓,可用于EMs痛经兼有癥瘕结块者。菟丝子与桑寄生,女子以血为用,月经主要物质成分亦为血,而肝藏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调经理血离不开肝、脾、肾,而菟丝子入肝、肾、脾经,具有补肾益精、温暖脾胃以助生化之功效,为平补肾阴肾阳之药;桑寄生性平,有补肝肾之功,与菟丝子配伍,补益而不温燥。茯神与百合,茯神宁心安神,百合清心安神。EMs痛经患者常常精神紧张,睡眠欠佳,而心为五脏主,心和则眠安,司徒仪教授常将二者合用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眠安则五脏安,五脏安而气血调[18]。此外,司徒仪教授常用对药还有白芍与赤芍,柔肝养阴,活血止痛;丹参与郁金,行气活血,消癥止痛;鸡血藤与当归,养血活血止痛;木香与延胡索,行气止痛等。

4 重视心理疏导,倡导情志疗法

临床上,EMs患者痛经常周期性发作,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等不适,卧床休息不能缓解,更有甚者肌肉注射止痛针仍无明显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不少患者在月经将近之时常表现出紧张焦虑的情绪,每每就诊之时,面带愁容,焦躁不安。中医学认为,EMs痛经的病理基础为血瘀,但长期的情志抑郁,气机郁结,又会使血行不畅,从而加重血瘀之证,痛经益甚,如此恶性循环,若仅从药物方面干预,常难见效。因此,司徒仪教授除用药干预外,还提倡情志疗法,了解患者的心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鼓舞患者战胜疾病。情志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采取情志疗法,想患者之所想,有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从而在治疗上取得事半功倍之效[19]。司徒仪教授临证时,总是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烦恼和痛苦,对于情绪激动者,还会给予患者充足的时间宣泄情绪,并对患者加以劝导,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家属能够理解患者,如此可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此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地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患者介绍一些日常调理方法。如此,患者心情好转,郁结得解,气机顺畅,再配合中医中药,疗效显著,疾病自然向愈,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5 典型病例

例1 吴某,女,33岁。2019-06-10初诊。主诉:反复经行腹痛9年。现病史:患者于2011年开始出现经行腹痛,卧床休息即可缓解,平素量中,夹血块,无明显腰痠痛,曾查妇科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囊肿,大小约30 mm×40 mm(未见报告单),未予系统治疗。2012年产后复查,囊肿消失,也无明显痛经。2014年再次出现经行腹痛,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不能缓解,常需服止痛药。末次月经(Lmp):2019-05-30,6 d干净,量中,第2 d痛经明显,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9分,需注射止痛针,无肛门坠胀感,经血色黯红,夹血块,经前乳房胀痛明显。纳眠可,二便调。舌淡黯,苔白,脉弦。2019-04-06查糖类抗原125(CA125):268 U/mL。妇科彩超(经阴道):子宫大小59 mm×50 mm×46 mm,子宫肌瘤声像;双附件区混合囊性包块,考虑巧克力囊肿(右侧:19 mm×17 mm;左侧:63 mm×52 mm)。西医诊断:EMs。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证)。治则:行气活血化瘀。处方:丹参15 g,白芍15 g,赤芍15 g,夏枯草15 g,莪术10 g,三棱10 g,郁金15 g,猫爪草15 g,枳壳15 g,青皮10 g,白术15 g,毛冬青15 g。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口服,共服7剂。2019-07-08二诊,Lmp:2019-06-26,6 d干净,量中,第3 d开始出现痛经,疼痛VAS 4~5分,夹血块及经前乳胀情况均较前改善。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下唇柱状上皮中度外移,后穹窿欠光滑,无明显触痛性结节,宫体前位,增大如孕7+周,质硬,活动欠佳,无压痛,左侧附件区可扪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5 cm×6 cm,活动可,右附件区未及异常。舌脉同前。前方效验,续服7剂。另搭配莪棱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经来即停服。2019-07-22三诊,2019-07-21来月经,量中,痛经明显好转,疼痛VAS 3分,夹少量血块。予膈下逐瘀汤加减,处方:乌药15 g,香附15 g,川楝子10 g,延胡索15 g,木香(后下)10 g,青皮10 g,吴茱萸5 g,五灵脂(包煎)15 g,茜草20 g,党参20 g,白芍15 g,续断15 g,甘草15 g。共服7剂。嘱患者若痛经明显或月经量多时,可以配合服用蒲田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1个月后随访,诉服药后痛经已不太明显,仅偶感下腹稍胀,温敷后即可缓解。

按: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肝气郁结,不得疏泄,而气为血之帅,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形成气滞血瘀之证,进而影响冲任胞宫,发为EMs痛经,而痛经之甚又常影响患者的生活,加重肝气郁结之证,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故本例治疗时标本兼治,针对气滞血瘀之病机,初诊时选用丹参、郁金、赤芍、枳壳、青皮、毛冬青行气活血化瘀,因在非经期,组方中酌加三棱、莪术、夏枯草、猫爪草软坚散结,活血消癥,以减轻下一周期的痛经程度;因肝木克脾土,故酌加白芍以柔肝,白术以健脾。二诊时患者痛经较前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并于非经期加服莪棱胶囊,加强疗效。三诊时,患者正值经期,痛经明显好转,针对气滞血瘀之病机,予膈下逐瘀汤加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减少离经之血的产生,改善血瘀状态,缓解痛经,组方中乌药、香附、延胡索、五灵脂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加川楝子、木香、青皮、茜草加强行气活血之功;续断可通利血脉;加吴茱萸温经止痛;党参、白芍抑木扶土;甘草调和诸药。同时予蒲田胶囊预防痛经加重或经量过多。在每次诊疗过程中,司徒仪教授均对本例患者进行耐心地心理疏导,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司徒仪教授准确辨证,依据经期及非经期分期而治,善用对药,EMs痛经逐渐缓解,疗效确切。

例2 苏某,女,44岁。2018-06-04初诊。主诉:经行下腹痛渐进性加重20年。现病史:平时月经尚规则,28~30 d一潮,量中,7 d干净。24岁开始出现经行下腹痛,后渐进性加重,2000年顺产后痛经稍有减轻,2002年再次出现痛经,并渐进性加重,以月经来潮第3 d最为明显,有时需服止痛药,偶伴肛门坠胀感。近3年开始出现月经周期第12~13 d下腹痛,常需服用止痛药。2017-09-10于某院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切除+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探查子宫增大如孕8+周,未见明显外凸肌瘤,质硬,盆腔无粘连。Lmp:2018-05-21,量、色、质如常。刻诊:小腹坠胀痛,纳差,眠一般,肛门坠胀感,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黯,苔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轻度柱状上皮外移,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月,质硬,活动欠,轻压痛,双附件未及异常。2018-06-03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症。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病。中医诊断:痛经;癥瘕(脾虚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处方:五灵脂(包煎)10 g,蒲黄(包煎)5 g,郁金10 g,三七片10 g,生地黄15 g,延胡索15 g,香附15 g,法半夏10 g,白芍15 g,赤芍15 g,青皮5 g,茜草15 g,枳壳10 g。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口服,共服7剂。2018-06-13二诊,服药后小腹坠胀痛改善,胃纳欠佳,大便质稀,舌黯,舌白,脉细。处方: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5 g,甘草6 g,益母草15 g,枳壳15 g,乌药15 g,郁金10 g,佛手15 g,桂枝15 g,赤芍15 g,延胡索15 g。共服7剂。2018-06-20三诊,正值经期第1 d,小腹胀痛,经量中,色黯红,夹血块,肛门坠胀感,腰痠痛,胃纳好转,大便已成形。处方:五灵脂(包煎)10 g,蒲黄(包煎)5 g,三七片10 g,白芍15 g,益母草15 g,枳壳10 g,延胡索15 g,香附15 g,法半夏10 g,生地黄15 g,续断15 g,白术15 g。共服3剂。2018-06-25四诊,服药后已无腹胀腹痛,腰痠减轻,经血转鲜红,现稍倦怠乏力,纳一般,二便调,舌淡黯,苔白,脉细。处方: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桑寄生15 g,丹参15 g,三棱10 g,莪术10 g,补骨脂15 g,鸡内金10 g,煅牡蛎(先煎)20 g,赤芍15 g,炙甘草6 g。共服7剂。定期门诊调治数月,经行下腹痛较前改善,排卵期疼痛亦显著缓解,不用再服止痛药,可如常工作及生活。

按:司徒仪教授认为,本例患者排卵期及经期下腹胀痛、肛门坠胀感为气机不畅之象,胃纳差、大便溏薄为脾气亏虚之象。气为血之帅,气虚、气滞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而为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不通则痛。此患者因脾气亏虚而致气机不畅,脾气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乃虚实夹杂之证,故治疗时应急则治标,经期及排卵期下腹痛发作时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下腹疼痛缓解后则须辨证求因以治本,方选四君子汤加减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气行则血行,故健脾益气可使气旺血充,气血条达,通则不痛。初诊时患者正值排卵期腹痛之时,此时应以治标为主,组方用大量行气活血之药,如五灵脂、蒲黄、郁金、三七片、延胡索、香附、赤芍、青皮、茜草、枳壳行气活血止痛,同时加白芍柔肝止痛,生地黄养阴,法半夏燥湿以祛脾虚所生之湿。二诊时排卵后下腹疼痛较前缓解,则须兼顾脾虚之本,在初诊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健脾益气(四君子汤)之品,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酌加益母草、佛手加强活血化瘀,桂枝温通以行气。三诊时正值经期,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组方在初诊方基础上酌加益母草加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加白术以稍稍顾护脾气,患者有腰痠痛,酌加续断补肾壮腰。四诊时为经后期,治疗宜标本兼治,于二诊四君子汤的基础上酌加丹参、三棱、莪术、鸡内金、煅牡蛎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以减轻下一周期疼痛,患者仍有腰痠,酌加桑寄生、补骨脂补肾。如此调治,标本兼顾,分期用药,患者饮食、大便逐渐正常,经期及排卵期下腹痛亦取得满意疗效。

小 结司徒仪教授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工作,在EMs痛经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遣方用药强调辨证施治,分清虚实,标本兼治;重视经期及非经期分期而治之特点,内外合治;善用药对;倡导情志疗法,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医德医术均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延胡索司徒莪术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延胡索总碱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
钙、镁、硫用量对延胡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棱莪术药对的研究进展
《少年冒险王:千年古蜀道的秘密》:救治司徒青
延胡索乙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一半功
"等离女"的春天
市售延胡索颗粒和醋延胡索颗粒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