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0-01-10 09:22张艳娟赵静静丁云杰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5期
关键词:焦作市畜牧业畜牧

张艳娟,赵静静,黄 松,丁云杰

(焦作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焦作454150)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深入,畜牧业转型期间面临着养殖成本、生态环保、畜禽疫病和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压力,生态畜牧业应运而生。生态畜牧业坚持生态、循环、环保的理念,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是畜牧业发展的最佳状态。

1 焦作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全市畜牧业发展平稳有序推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牧饲养量和畜牧产品量上升明显,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转变。截至2019年底,焦作市生猪年出栏48万头,肉牛年出栏4.2万头,家禽年出栏2 543万羽,奶牛年末存栏1.31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71万t、9.07万t、5.56万t。全市建成规模养殖场近2 000家,生猪、肉鸡、奶牛规模饲养比重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于全省前列。畜牧产业化集群成效凸显,全市涉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重点龙头企业26家,省农业产业化集群5个、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畜牧专业合作社1 000余家。以蒙牛、伊赛等重点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加快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两牛”产业发展。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全市设立动物监督分所79个、疫情监测网点170个兽医实验室8个,畜产品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2 焦作市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红利

2.1 政策红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百年大计;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粮食生产中提出“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规模,推广种养结合模式”,为焦作市深入开展粮改饲提供了政策支撑;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中要求“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推进焦作市养殖方式转变和产业提档升级。

2.2 技术红利

采取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手段,推广肉牛、肉羊综合配套育肥技术、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围绕规模养猪场的标准建设,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三元杂交等繁育技术加快生猪扩繁,稳定生猪生产;推广奶牛高产配套技术,近几年焦作市推广优质荷斯坦奶牛良种冻精4.5 万余剂,在全市奶牛场推广奶牛场管理软件、选种选配、近红外光谱粗饲料测定和DHI测定应用技术;加强种猪引进、商品猪专运隔离消毒技术推广,严防动物疫情的传播。

2.3 创新红利

2018 年以来,焦作市在畜禽资源化利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治污模式有一定创新,推广的自动刮粪系统、雨污分流、干粪发酵处理、污水生物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和液态肥等处理方式,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探索病死畜禽区域性集中处理机制,构建起以武陟县、孟州市、温县为核心的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区域中心;焦作市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基层防疫人手紧缺的问题。

3 焦作市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制约因素

3.1 基础薄弱、发展空间有限

焦作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量少,畜牧业仍处于小规模、单打独斗、自我发展状态,组织化程度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畜牧禁(限)养区的划定日趋严格,畜牧用地有限,势必给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制约。

3.2 技术难题有待突破

焦作市养殖场尤其是中小型养殖场标准化养殖技术、畜禽粪污治理技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较为落后,通过科学配比、使用生长素、酶制剂等来有效控制粪污发酵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挥发等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影响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

3.3 配套设施落实难

生态畜牧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规划布局、配套土地、资金支持、粪污处理系统及配套工程,平均建设成本近百万,后期运行成本也不低。此外,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成本也过高,导致实施起来难度大。

4 焦作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突出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形式的生态畜牧业区域带。在养殖聚集区,建立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结合沼气工程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如“猪-沼-草(果蔬)”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沿太行山一带,采取农林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山区生态畜牧业。在城郊地区,发展奶牛小区饲养模式、奶牛饲养-乳品供应模式等,通过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提升养殖效益;发展农场中动物饲养及配套设施为载体的农场科普教育模式、“农家乐”模式等生态旅游,拓展生态畜牧业的广度和深度。

4.2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以“粮改饲”政策为纽带,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坚持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生态循环的理念,以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为重点,在种养结合区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步引导焦作市粮食作物种植适度向饲草作物种植转变,提高种养效益;有效利用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变秸秆为饲料,推动畜牧业从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构建形成“养殖场+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服务企业+种植户”产畜结合的生态化循环体系,重点推广在焦作市发展比较成熟的饲草(苜蓿)-奶牛-有机肥-还田的模式;推动有机肥的生产应用力度,在畜禽规模养殖区规划建设一批有机肥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4.3 政策扶持,引导激励

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投入,建立全市生态畜牧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市县(区)两级要逐步完善相关税收优惠、金融倾斜和财政补贴政策,拓宽生态畜牧业的融资渠道,为涉牧行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结合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以解决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两方面难题为突破口,加大对畜禽粪便、污水贮存、有机肥加工、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循环机制,出台对废弃物循环利用所需设备的补贴政策。加强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对接,解决排泄物消纳的衔接问题,逐步探索依据种植户使用畜禽类有机肥的使用量与税收政策相挂钩的模式。

4.4 科技支撑,人才驱动

科技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建立健全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向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和畜产品供求信息,加强农民、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和畜牧推广部门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外引内培”等方式配齐配优基层畜牧人才队伍,持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依托畜牧业基层技术推广体系项目,加强畜牧技术的推广培训,以生猪复养、畜禽高效养殖、奶牛单产提升、太行黑山羊保护为重点,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全市畜牧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4.5 疫病防控,安全监管

以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狠抓基础免疫,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做好规模养殖场的程序化免疫、散养户的集中免疫和补免补防工作。强化监测预警,市、县两级实验室重点围绕畜牧产业化集群、种畜禽场、奶牛养殖场和大型养殖场等场点开展定点、定时、定量和跟踪监测,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围绕薄弱环节、风险隐患点突出抓好产地检疫,切实提高产地检疫率;推进疫病净化,做好以布病为主的人畜共患病防控,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全市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做好应急处置,充实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远程指挥体系。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探索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的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安全信用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日常的监管抽查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指导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HACCP、ISO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持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引导养殖方式向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转变,提高焦作市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6 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按照“强猪、壮禽、扩牛、增羊”的要求,稳定猪禽饲养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猪禽产业化水平。加快实施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蒙牛乳品产业化集群、伊赛肉牛产业化集群“两牛”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物流配送能力,将奶牛、肉牛产业打造成为焦作市农业的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依托蒙牛乳业、伊赛牛肉、旭瑞食品、博农乳业和平康农牧等龙头企业,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发展标准化规模绿色养殖,引导涉牧企业向高标准化生态养殖企业发展,提高畜禽规模养殖质量效益。推动优势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跨区域兼并重组,培育知名品牌,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电商销售等新业态,增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在沿黄河滩区、沿沁河滩区建设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场和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打造焦作市绿色优质奶业示范带。

猜你喜欢
焦作市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骄傲的汉字
映像畜牧业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小羊
《畜牧业环境》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