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雯雯
南阳市畜禽改良工作在省畜牧总站、南阳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经过全市畜牧战线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南阳牛肉用新品种培育、荷斯坦牛品种登记、重点畜牧技术推广、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
1 主要做法
1.1 南阳牛肉用新品种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2019 年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利用项目要求,在南阳牛肉用新品种培育项目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良种登记,在新野县王庄乡、五星乡等乡镇共登记皮南牛2 380 头,补充完善了部分育种资料;二是选购皮南牛15头、德南牛5头进行育肥屠宰试验,已屠宰皮南牛8头、德南牛4 头;三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南阳牛》一书即将出版发行;四是申报了2项专利,国家专利局已受理,发表相关论文3篇。
1.2 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稳步推进
继续在卧龙区、宛城区、南召县、新野县、方城县、唐河县、社旗县、西峡县等8 县(区)12 个牧场开展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制订完善了《2019年南阳市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实施方案》,举办了技术人员理论、操作培训,开展了督导和现场技术指导等工作。2019年度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共完成牛只档案登记11 630头,照片信息14 465张,体型鉴定2 958头。
1.3 加强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力度
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每年选购优质母牛30 头左右,以扩大核心群种群数量。挑选30 头12~18 月龄的南阳牛进行育肥试验,开展良种登记100头,性能测定80头。
依托镇平县铁牛养殖场,做好伏牛白山羊的提纯复壮工作,并做好育种相关数据的登记、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了伏牛白山羊的胚胎、冻精保种任务。
做好南阳黑猪的选种选配工作,纯化南阳黑猪品种。严格非洲猪瘟防控,确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目前南阳黑猪保种场总存栏2 200 头,其中种公猪30 头,种母猪200头。
淅川乌骨鸡种鸡存栏6 000套,向社会供鸡苗4万只。
1.4 探索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能源化利用途径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途径。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总体思路,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以畜禽粪污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导向,推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牧原股份有限公司改进饮水设备,源头控水,减少污染;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金正肥业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各种有机肥,沼液还田,很好地解决了牛粪尿污染问题;方城县福葵养殖场利用鸡粪种植食用菌,收到良好效果;西峡健羊牧业羊粪发酵应用于猕猴桃基地,走出一条牧果结合的新路子。
1.5 推广畜牧新技术
一是在新野县、方城县推广了戈那瑞林、前列腺素处理肉牛定时人工授精技术,不仅解决了母牛乏情难题,而且实现了母牛一年产一胎目标;二是应用全株青贮玉米替代等量黄贮玉米秸秆饲喂肉牛,虽然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成本增加,但是精料使用量下降,总饲养成本降低,日节约4元以上,日增重增加明显,百日育肥可多产肉20 kg左右;三是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开展肉牛胚胎移植,已挑选受体牛30多头,近期进行同期发情,提升冻精生产和供种效能。
2 存在问题
县、乡推广机构不健全、人员少、老化现象突出,给畜牧新技术推广带来困难。由于行政领导变更、技术团队不稳定等因素,育种工作的完善性不够、连续性不强。因牛奶价格偏低,养殖积极性不高,养殖模式部分为小区,影响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开展。
3 2020年工作计划
3.1 加大黄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力度
全年冷配黄牛40万头,其中德南牛10万头,新野县整县推广皮埃蒙特牛5万头。
3.2 继续做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
荷斯坦牛品种登记稳定在10 000 头以上,完善已上报的奶牛系谱、胎次、产奶量、照片、体型鉴定等信息,新增登记奶牛2 000 ~4 000头。
3.3 积极做好皮南牛的品种审定
按照国家品种审定要求,进一步完善皮南牛体尺、体质量、性能测定、屠宰试验等育种资料。
3.4 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利用
加强南阳牛、伏牛白山羊、南阳黑猪、淅川乌骨鸡等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经济优势。积极做好桐柏长白兔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南阳黄牛科技中心)
2019 年,郑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在省畜牧总站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技术扶贫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工作略有成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奶牛品种登记工作
郑州市将省级资金全部按照奶牛存栏比例全部下拨至县(市),市本级不留存工作经费,大大提高了县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自筹财政资金2 万元,委托第三方对零散存栏奶牛开展品种登记工作,确保整个辖区内应登未登奶牛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另筹资金3万余元,举办奶牛品种登记技术培训班,对全市奶牛场及品种登记工作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019年新登记奶牛9 333头,鉴定2 777头,累计登记奶牛26 119头。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根据近几年的工作情况,编写了10万字的《郑州市奶牛品种改良指导手册》,对郑州市奶牛场开展选种选配、品种繁育等提供数据支撑。
2 优质冻精引进工作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结合优质冻精使用,提高奶牛、肉牛性能及普及羊同期发情技术。为提高家畜生产性能,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优质冻精引进。2019年,共引进优质奶牛冻精1 000 剂,肉牛冻精850 剂,肉羊冻精3 000 剂。引进优质冻精的同时,结合奶牛品种登记工作及品种改良工作,加大技术培训,举办奶牛性能提升技术培训班、肉牛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羊同期发情技术培训班。2019 年,郑州市发放奶牛冻精1 万只、肉牛冻精5 000剂、肉羊冻精3 000剂,极大地推动了品种改良工作。
3 新技术开发与合作
2019年,通过大量调研,根据基层技术需求,筹措8万余元,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合作开展了日粮营养水平对皖杂鹅生产性能影响研究、白羽肉鸡环境与生长应激因子测控研究。
4 加强技术培训及推广工作
将技术培训推广与畜牧产业扶贫工作相结合,将特种养殖与畜牧产业扶贫工作相结合。2019 年,郑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在郑州市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等单位的领导下,组建了畜牧养殖产业科技特派团,从全市市县两级吸纳技术人才和专家11 人组建了服务团队,技术服务范围涵盖了牛、羊、禽、蜜蜂等多个畜种。同时将市财政下拨的20万元专项经费与市本级的20万元培训经费相融合,形成了以业务促扶贫、以扶贫促业务的工作模式,多种形式开展全年的技术培训工作。
2019 年,郑州市站为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要求所有工作都要提前充分做好具体安排,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即要求所有培训,开展技术服务和接触群众前要明确要到哪个村,开展什么畜种的养殖技术服务,都会有什么样的养殖农户参加。提前安排县区业务部门对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提前准备,了解群众有什么技术需求,有什么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并将信息反馈到市站,然后市站及时整理汇总,充足准备,以便现场解答,增强培训效果。
2019 年,郑州市站开展专项技术培训班6 期、专业技术扶贫培训班8期、专业技术指导班5期、面对面送科技下乡5次、专业调研2次,编写70万字的《畜禽高效养殖技术问答》,指导郑州市中小养殖场、贫困户发展畜禽生产。同时发放养殖技术手册2 200余本,接待咨询服务群众和现场解答问题500多人次,培训人次达到3 000人次,发放蜂箱300 套,捐赠种羊五万元,形成畜牧业生产调研报告5篇,共服务16个乡镇20个村,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郑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1 开展豫西黑猪提纯复壮工作
2019 年是豫西黑猪收官之年,历时6 年,经历了数量调查、种群分布、种猪挖掘、起源查询、建场保种、提纯复壮、建档立卡、种群繁育、宣传推广、开发利用等多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就绪,只待验收鉴定。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 调查黑猪起源
查阅了洛阳、三门峡、南阳及栾川、卢氏等市县志,基本查清了栾川、卢氏、嵩县、洛宁均有“大耳黑猪”300年以上养殖历史。豫西黑猪是一个生产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群体数量、分布相对集中、适应当地气候、耐粗饲、肉质优良的古老品种。
1.2 数量及分布调查
目前主要分布于栾川、卢氏两县高海拔的15 个山区乡镇,纯种数量4 400多头。
1.3 指导选种选配及体型鉴定
指导5个保种场扩群及选种选配,对留用种猪开展体型体貌鉴定,剔除杂毛、直嘴、小耳等不符合该品种特征的个体。
1.4 完善系谱
协助河南科技大学对500 多头种公猪和种母猪建立系谱档案。
1.5 制作黑猪专题视频汇报材料
系统阐述豫西黑猪的起源、数量与分布、提纯复壮历程及取得的成果。
1.6 召开专题会议
2019年6月,豫西黑猪保种选育工作会在洛阳栾川召开,会议就豫西黑猪的起源、扩群、系谱资料、性状、肉质和遗传距离等进行讨论;11 月,在省站的组织下,在栾川县召开豫西黑猪地方品种申报推进会。
1.7 汇报豫西黑猪工作状况
2019年9月到青岛向全国畜牧总站资源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领导和专家汇报。
2 开展奶牛品种登记工作
2.1 奶牛基本情况调查
5月份对奶牛场存栏数量、DHI测定、登记情况等进行统计摸底。
2.2 制定登记方案
市站负责制定方案、购置登记设备、技术培训与指导、奶牛系谱信息上传、补贴资金发放。县站负责宣传发动、督促指导、协调技术力量。奶牛场负责线性鉴定、拍照、收集整理奶牛信息。
2.3 技术培训
对县区畜牧技术机构和奶牛场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现场操作并考核,合格者具备线性鉴定资格,每个登记场培养1~2名技术员。
2.4 开展登记督导及技术指导
规范拍照标准,查验登记信息完整性、准确性,检查奶牛系谱档案建立情况,登记信息上传情况,纠正错误。对开展登记并成功录入信息系统的每头给予10元补贴。共计完成奶牛登记头数4 269头,其中体型鉴定2 043头,照片上传2 780头,共计23个奶牛养殖场,累计完成1.95万头。
3 广泛开展调研工作
按照省畜牧总站和饲草饲料站要求,陆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特种动物养殖情况调研、畜禽培育品种调研、粮改饲调研、种养结合调研、奶业发展现状调研、蜂业发展现状调研、兔业养殖现状调研等7 项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4 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4.1 指导开展生猪复养工作
为加快生猪复养,尽快恢复生猪生产,自6月份开始,先后到伊川新大牧业、盛平华多、新安县春天牧业、新安县鹏云牧业等调研非瘟防控和生猪复养工作。10月组织部分猪场参加省畜牧总站举办的生猪复养论坛。11月又组织技术人员到盛平华多等企业了解疫病防控和生猪复养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为生猪恢复生产提供帮助。
4.2 指导栾川中华蜜蜂示范区建设和蜜蜂产业扶贫工作
一是多次到栾川隆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指导中蜂场及示范区建设;二是多次到汝阳、嵩县、洛宁、栾川、新安等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进行产业扶贫技术指导。
4.3 产学研相结合,协助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试验
一是协助浙江大学进行畜禽粪污样品采集检测,为科研单位分析洛阳市畜禽粪污成分提供服务;二是协助中国科技大学讯飞公司安装猪场声音采集与分析智能系统,推广智慧畜牧,通过规模猪场生猪不同声音分析研究,为畜禽疫病预警软件开发提供试验推广基地。
4.4 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黑猪产业科技服务
按照省、市关于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洛市科〔2018〕49 号文件精神,组建了洛阳市栾川县生猪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指导栾川县豫西黑猪选种选育。全年培训指导共计十余次,培训人数160人。
5 2020年工作计划
继续做好奶牛品种登记工作,着力宣传推动小区转牧场、奶牛信息档案建立等工作,努力提高登记率。努力做好豫西黑猪品种鉴定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养殖档案完善、视频材料制作等工作。着力做好技术服务,推广奶牛DHI 测定、TMR 技术、生猪复养及生物安全典型经验、蜜蜂养殖技术等。
(洛阳市畜牧工作站)
2019 年,焦作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在省畜牧总站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突出抓好项目实施和新技术培训推广,深入开展畜牧业生产调研,扎实推进太行黑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和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等重点工作,为全市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工作成效
通过近几年太行黑山羊遗传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保种群太行黑山羊总数基本稳定在1 000~1 500只。黑毛色山羊在种群内比例达90%以上,种群外貌特征基本趋于一致,并于2016年、2018年制定颁布了市级、省级《太行黑山羊》地方标准。截至目前,保种群内二级以上能繁母羊达75%以上。
在奶牛群体改良方面,通过奶牛良补冻精、良种后代跟踪登记、新生母犊补贴、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DHI测定等项目的实施,奶牛代谢性疾病、肢蹄病、乳房炎等发病率大幅下降,特别是体细胞数由原来的50 万以上下降至20万左右,全市奶牛平均单产达9 t以上。
2 工作做法和措施
2.1 狠抓项目实施,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2.1.1 强力推进奶牛品种登记项目
奶牛品种登记工作是加快奶牛改良步伐,提高奶牛单产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焦作市按照省畜牧总站工作部署,狠抓关键环节,强化项目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2.1.1.1 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河南省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焦作市2019年荷斯坦牛品种登记项目实施方案》(焦牧站〔2019〕13号)。
2.1.1.2 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 2019年6月25日,召开了由各县市畜牧主管局长、畜牧工作站站长、畜牧技术骨干参加的全市奶牛品种登记工作推进会议,传达省畜牧总站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培训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9 年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工作,对奶牛品种登记和犊牛补贴项目实施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
2.1.1.3 开展项目技术培训 先后于2019 年6 月19 日和10月15日两次组织全市畜牧技术推广单位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举办2019 年牛奶品种登记和奶牛线性鉴定技术培训班,培训全市奶牛场负责人和技术人员120 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奶牛品种登记规范操作技术水平。
2.1.1.4 组织专家面对面教授 为提高县(市)区奶牛品种登记和线性鉴定技术,多次派专家到有关牛场教授牛只登记编号、完善系谱档案登记、加挂电子耳标和采集牛只照片、手机软件下载和登录使用、上传合格信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线性鉴定技术。
2.1.1.5 加快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材料广泛宣传奶牛品种登记、线性鉴定的重要性,提高全市奶牛场从业人员的认知度,加快该项工作开展。
2.1.1.6 采取通报督促 2019 年11 月20 日,为加快奶牛品种登记进度,结合县(市)区工作进度和日常督导情况,对各奶牛场的品种登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通报。对工作进度快、成效明显养殖场通报表扬,对进展缓慢的奶牛场通报批评,并将通报印发到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以便督促工作进展。截至2019年12 月底,全市新登记荷斯坦奶牛4 125 头,佩戴耳标4 038 只,采集照片11 359张,线性鉴定2 997头,为推进奶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 突出抓好太行黑山羊遗传资源保护项目
一是制定《焦作市2019 年太行黑山羊资源保护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焦作市太行黑山羊保种群管理办法》;二是建立3个保种区,确定8个保种群,采集保种群信息并建立档案(包括电子耳标注射、品种登记、体尺测量、称重);三是组织开展种群之间种公羊调剂使用等工作;四是举办食草畜养殖技术培训班,重点提高羊场养殖技术管理水平;五是对太行黑山羊保种群下发补助资金6.5万元,用于提高养殖户饲养保护太行黑山羊积极性;六是深入山区开展技术指导10 次。通过以上措施,圆满完成了省畜牧总站下达的项目任务,确保了太行黑山羊种群数量稳定,种群质量明显提高。2019 年,焦作市对黑山羊种群开展等级评定180只,调剂种公羊25只,颈部皮下注射电子芯片耳标248只,开展体尺测量、称重248只。
2.1.3 组织实施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
2019 年焦作市畜牧工作站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武陟、修武、温县、孟州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和异地培训工作。一是积极联系异地培训地点;二是与河南科技大学接洽,确定培训内容,敲定培训老师及时间;三是组织制定培训手册,强化培训班学习纪律,规范学员行为;四是联系当地种公牛站和洛阳生生奶牛养殖公司,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2.2 扎实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培训
2.2.1 组织技术能力提升培训
以奶牛单产提升、太行黑山羊保护、国家粮改饲项目为重点,举办各类培训班4 期和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国家、省、市业务培训6 期,全年培训畜牧技术人员达350 余人次,提高了全市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2.2 推广奶牛高产配套技术
2.2.2.1 提供优质补贴冻精 2019年,为全市奶牛养殖场提供优质冻精15 000剂。
2.2.2.2 繁育技术推广 大力推广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性控繁育技术,提升基础繁殖人员的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提高情期受胎率,缩短奶牛空怀期。
2.2.2.3 推广应用营养新技术 推广近红外光谱粗饲料测定技术测定全株玉米青贮料、花生秧、苜蓿干草和TMR饲料,指导养殖场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2.2.2.4 推广奶牛场管理技术 积极利用管理应用软件并将奶牛DHI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数据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2.2.2.5 完善牛群信息资料 通过奶牛品种登记及线型鉴定,为每头奶牛建立信息档案。几年来,焦作市通过推广奶牛成套饲养管理技术,使全市奶牛平均单产达到9 t以上。
2.2.3 积极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2.2.3.1 干湿分离型 通过粪污干湿分离,固体作为垫料或无害化处理,液体在三级沉淀池发酵后经管道让农户免费使用,如沁阳市人和春天奶牛场。
2.2.3.2 添加微生物生产有机肥型 比如修武伊赛东板桥肉牛场和北碑肉牛场各投资400 万元建设了有机肥生产线。
2.2.3.3 流转土地种养结合消纳型 如作谦、华亿等奶牛场,流转周围农户土地采取种养结合办法消纳牛场产生的牛粪。
2.2.3.4 购买畜禽粪便分类处理生产高档有机肥自产自销型 如武陟县河南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销有机肥5万余t。
2.3 深入开展畜牧业生产调研活动
2.3.1 开展不同规模奶牛场建设调研
按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安排,组织人员先后到武陟、温县、沁阳、新乡、滑县等地对不同规模奶牛场建设、青贮池、粪污处理等建设成本开展调研,形成500 头、1 000头、2 000 头、5 000 头、10 000 头等规模奶牛场投资建设模型。
2.3.2 开展生猪复产典型案例调研
2019年按省畜牧总站调研要求,11月中旬,组织人员对武陟、修武、温县等地的生猪复产情况展开调研,重点了解猪场在疫情流行前后基本情况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效;调研后总结疫情期间新建猪场生产平稳、受疫情重创复产较好、受疫情影响全军覆灭停产后复产迅速、未受疫情影响等4个类型,并撰写了生猪复产典型材料报省畜牧总站。
3 工作体会
3.1 财政支持促进了工作开展
焦作市每年争取市本级项目预算达11.5万元,确保了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项目实施提升了工作水平
几年来,焦作市在奶牛品种登记项目、太行黑山羊保护项目、高产奶牛核心群选育项目、畜牧业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培训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工作节奏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3.3 技术培训提高了人员能力
利用项目资金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类新技术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畜牧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3.4 生产调研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畜牧技术支持部门,要及时掌握畜牧业当前发展状况,搞好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为领导献计献策,当好参谋。
(焦作市畜牧工作站)
驻马店市畜牧站在省畜牧总站、市畜牧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强化服务意识,务实重干,奋力拼搏,有力推动了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1 畜牧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9 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7.98 万t、30.71万t、11.39万t,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位和第三位;生猪存栏470.50万头、出栏673.13万头,牛存栏71.33万头、出栏45.99万头,羊存栏169.75万只、出栏220.36万只,家禽存栏5 106.47万只、出栏4 908.97万只;猪、牛、禽、羊饲养量分别居全省第一、二、三、四位,畜牧业总产值达293亿元。全市9个县均为全国畜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3个县为全国肉牛大县,4个县为河南省奶业发展重点县。
2 主要措施与成效
2.1 开展畜牧新技术培训
着力开展优质草畜健康养殖技术、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技术、肉羊规模生产配套技术、种猪精液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玉米秸秆全株青贮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优质苜蓿种植与饲喂调制利用技术等培训班10 期,培训2 000 余人次。
2.2 开展奶牛品种登记工作
2.2.1 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印发了《2019 年驻马店市荷斯坦母牛品种登记工作方案》,从奶牛品种登记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资金补助标准及用途、时间安排、工作分工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2.2.2 自主申报,严格审核
通过实地调研、审核资料确定将驻马店市5家奶牛规模养殖企业纳入2019年驻马店市荷斯坦母牛品种登记项目登记范围内。
2.2.3 引进力量,强力推进
通过公开招标购买服务方式,选定委托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协助驻马店市畜牧站开展奶牛品种登记工作,利用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设备、人才优势推动驻马店市2019年荷斯坦母牛品种登记项目顺利实施。
2.2.4 做好服务,确保进度
市畜牧站联合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多次深入场区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从系谱登记、耳标加挂、纯度测算、体型鉴定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同时通过河南省奶牛信息网奶牛品种登记管理系统对奶牛场登记数据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把关。截至2019年12 月31 日,登记牛只系谱数量18 524 头,完成率154.4%;体型外貌鉴定数量6 997头,完成率139.9%。
2.3 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总结
2018年5月,驻马店市被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列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试点,为全国5个整市推进试点之一,河南省唯一,争取中央财政投资3 亿多元。截至2019年12 月底,驻马店市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任务为4 280个,已完成配套任务4 053个,完成率94.7%,超额完成省下达2019年规模养殖场配套设施率92%的目标任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75%,超额完成省下达2019年78%的目标任务;13个集中处理中心,目前已建成12 个,正在建设1 个(驿城区);规模养殖场设施建设项目2 110家,已完成2 110家,完成率100%。通过项目建设,探索出了成熟的推进措施和实用的技术模式。
2.3.1 平舆大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一是进行清理整治,对保留的122 家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干清粪工艺,更新安装节水器,统一配备固体粪便暂储箱,最大限度减少排污量;二是以大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筹资860万元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按照分散饲养、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方式,实现沼气能源化、有机肥商品化、沼液肥料化利用,基本形成“生猪养殖-粪污集中处理-大型沼气-生物天然气供应-有机肥料生产-还田利用”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2.3.2 确山“全收暗贮肥化利用”的技术模式
推行干清粪工艺,干粪堆集发酵,污水通过暗管进入地下污水贮存池,经发酵后用于农业、林果、花卉、蔬菜等,实现资源化利用。具体分为深度处理生物净化利用模式、除臭肥化就地还田利用模式、专业化生产市场化销售利用模式,场内“小”循环利用(粪污生产沼气用于场内生产生活,沼液回收用于场内地面冲洗)、基地“中”循环利用(种养结合,土地消纳沼液、沼渣和固态粪肥)、社会“大”循环利用(生产有机肥销售,沼气发电并网销售),达到畜禽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3.3 新蔡未来公司“全量收集、集中处理”模式
在新蔡县建成5个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站,每个处理站对半径7.5公里范围内的粪污和秸秆进行收集处理,带动周边设施大棚及大田种植,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
2.4 积极开展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利用
2.4.1 突出机制创新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本品种选育和经济杂交利用,挖掘市场潜力,提升保护能力,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相结合的保护体系。
2.4.2 突出科技创新
鼓励支持以地方品种为素材,培育优良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整合科研院校、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科研企业的资源和科技力量,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种质特性评估分析和保种方法技术研究。夏南牛无角新品系经过12 年持续选育,已培育出4个代次,目前,夏南牛原种场有200头核心母牛群,10头种公牛;育种区建档立卡母牛6 000余头,正在自群繁育。计划于2021年申报农业农村部审定。
2.4.3 突出政策支持
通过项目扶持、财政支持、政府引导,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在项目争取、贷款需求、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倾斜保障,支持地方畜禽资源产业发展。
2.4.4 突出品牌创新
加快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打造自主品牌,强化推介宣传,提高地方畜产品知名度,做大做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
2.5 做大做强优质草畜产业
在养牛方面,按照生产水平优、加工能力强、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的要求,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2.5.1 肉牛规模养殖水平迅速提高
全市肉牛规模养殖场已达553 个,年出栏1 000 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有11家,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有4家。
2.5.2 奶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全市奶牛存栏达2.8万头,有4家存栏规模达到5 000头以上,4个县为省奶业发展重点县。
2.5.3 粮改饲面积不断扩大2019年全市7个粮改饲试点县全株青贮玉米50万t。
(驻马店市畜牧站)
1 公司简介
河南中羊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羊牧业)2017年5 月注册,是内蒙古中羊牧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业务涵盖种羊培育与繁育、肉羊养殖、饲料加工、屠宰调理、有机肥生产的肉羊全产业链。中羊牧业规划占地面积700亩,预计总投资为5.788亿元。工程包括标准化种羊、育肥羊羊舍320 栋,面积26.6 万m2;有机肥厂主厂房面积4 000 m2;屠宰厂总建筑面积2 万m2。2019 年底已完成投资1.63 亿元。已建成设计存栏2.6 万只的核心育种场1座,总存栏3 万只的8 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已完成5 万t 饲料生产线投资。2019 年合同养殖户收益7 286 630 元;养殖业务分布兰考县的南彰镇、谷营镇、葡萄架乡、小宋乡、许河乡、闫楼乡等乡镇,初步形成了公司在兰考地区的养殖产业布局。
2 河南中羊牧业有限公司智化平台情况
2.1 中羊牧业数智化平台建设目的
通过导入智慧畜牧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全部实现数据化,以数据分析驱动管理,为管理赋能;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联合第三方监管机构形成数据信用,实现生物资产金融化,打通融资渠道;实现财务信息透明化,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股票上市奠定基础。
2.2 数智化平台建设进度
2018年10月至12月通过项目启动会业务调研、基础资料建模确认业务蓝图;2019 年1 月云之家培训上线;2019 年7 月供应链基础数据建模供应链模块培训上线;2019 年12 月试点羊场上线移动端业务上线;2020 年4 月业务报表预警功能上线;2020 年12 月数据可视化看板调试,数据可视化大屏上线。
2.3 与金蝶合作打造数智化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企业官网、云之家APP、天猫、京东、苏宁等均可进入平台。中羊牧业生态智慧畜牧平台包括中羊牧业产供销一体化平台(育种、育肥、饲料、屠宰、电商)、中羊牧业养殖户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养殖技术、扶贫)、产业链服务(金融贷款、行情预测、专家服务)。
中羊牧业数智化平台包括供应链模块(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客商管理、生产管理、内部管理)、成本核算管理(饲料成本、屠宰成本、饲喂成本、人工成本、成本还原、精细核算)、养殖业务模块(育种管理、育肥管理、养户结算、养户管理、养户服务、利润核算)。
通过后台管控数据:EAS后台包括组织架构、主数据、辅助数据、业务数据、业务流、审批流等等;对接物联网平台(环境数据、图片、视频等);业务系统接口最终实现大数据分析平台。
2.4 数智化平台设计思路
通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BOS开发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从而打造智慧养殖(客户端以及移动端),打通企业价值链,养殖过程管理可与企业ERP供应链系统无缝对接,既满足业务管控,又可提供经营管控,从而使养殖业务流程化(以养殖户为维度,贯穿羊只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以流程化的运转方式管理看似零散的养殖业务)、计划驱动(系统后台运算饲料计划、配种计划、分娩计划以及断奶计划等,通过计划实现任务推送)、协同化(移动端和PC 端数据实时互通,保证数据实时、准确传递),从而打造种羊养殖业务模块和供应链、成本模块相连接的一体化数据平台。
2.5 智能信息系统应用
企业管理数据化-驾驶舱可以直观了解羊场生产实况和汇总产羔、断奶、种母羊投放及存栏数据分析,包括产羔情况数据分析、种母羊投放占比分析及回收羔羊数据分析等预计在2021 年5 月份上线。企业管理数据化-移动端通过手机养殖客户端全方位实时监控生产数据。通过监控设备达到第三方可视化监管,通过移动端业务平台达到实时更新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羊只投保,使每只羊都是安全的、可抵押的金融产品,也可以开发新型融资渠道。
全周期流程化管理,实时预警:分群预警、配种预警、妊检预警、分娩预警、断奶预警,管控到羊群所有阶段。
智能设备的应用帮助我们实现精准饲喂、科学管理的目标。智能硬件包括电子耳标(携带15 位国际码的低频电子耳标)、手持设备(通过电子耳标对羊只进行业务信息录入)、养殖APP(养殖业务终端APP,业务数据实时传输,方便快捷)、实时自动盘点(对在场羊只进行实时盘点,盘点数据实时传输)。财务信息透明化:运营平台(整合了供应链、成本核算、种羊管理等全模块,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全业务平台(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电子商务、种羊繁育、科学研究、育肥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报表平台(实现了报表实时分析、数据可视化、所有分类报表均可一键生成,高效快捷)。财务核算精准化:金蝶EAS成本核算模块,助力中羊牧业实现精准核算,有效支撑企业决策。
2.6 数智化平台应用价值
企业管理实现数据化、可视化,用数据分析驱动企业管理,赋能管理者;依托数据信用打通融资渠道,实现产业链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财务信息透明化、财务核算精准化,为企业成为公众公司奠定基础。产品全程溯源,真正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食品安全。
(兰考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夏南牛是泌阳科技人员经过20多年努力培育出的中国第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经过10 多年的培育推广,泌阳县夏南牛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种源供应、种群扩繁、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商贸物流、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2019年,夏南牛产业全口径收入达150 亿元。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现场观摩活动、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会议在泌阳县召开。
1 突出政府主导构链
为支持夏南牛产业做大做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夏南牛产业发展指挥部,制订了夏南牛产业发展规划。在落实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肉牛奶牛发展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每年拿出近1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能繁母牛补贴、规模养殖场以奖代补、夏南牛纯种繁育场建设、高档肉牛研发、龙头企业扶持以及夏南牛养殖户的补贴。目前,全县肉牛存栏38.54 万头,年出栏26.8万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养殖场189个,连续15年位居河南省之首。
2 突出龙头引领聚链
引进中恒兴业集团,投资兴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累计完成投资55 亿元,主要实施了“一园、两线、两基地、两场”建设:“一园”即投资30亿元的夏南牛产业园,已经入驻冷鲜、熟食、牛血、皮革加工等项目;“两线”就是两条单班15 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线项目;“两基地”就是两个单体存栏亚洲最大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基地;“两场”就是年产8 万t 肉牛精饲料加工厂和年产30万t生物有机肥加工厂。
3 突出品质提升强链
制定夏南牛国家标准,夏南牛科技公司获得国家核心育种场资格,所研发的“夏南牛无角新品系列”即将上市,可使每头牛经济效益提升2 000元以上。创建了国家级夏南牛博士后流动站,建成了夏南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先后获得牛肉、冷鲜肉、冷冻肉等产品的有机产品认证8 个,所有牛肉深加工产品可追溯率达到100%。组建河南省夏南牛产业战略发展联盟,聘请国内首席专家开展高档牛肉研发,夏南牛屠宰率提升2 个百分点,雪花肉达到中国牛肉分割标准特级、日本牛肉分级标准A4级。
4 突出产业拓展延链
4.1 打造知名品牌
先后三次举办中国夏南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开展产业专场推介招商活动,投资3 000 多万元冠名30 组“夏南牛号”高铁,夏南牛品牌正在叫响河南、迈向全国。
4.2 做活商贸流通
注册了有独立进出口权的国际贸易公司,规划建设了现代物流园,构建了贯通全国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万豪、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建设直营店100 个,打造网络终端3 500家,恒都牛肉成功入住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
4.3 发展国际贸易
认真落实中澳自贸协定,成为中澳自贸协定澳牛入豫项目首个承接地,抢占了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拓宽了夏南牛产业发展新空间。
5 突出园区创建融链
深入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夏南牛)创建活动,构建全链条生态循环体系。
5.1 坚持发展一体化
确定了“一核三区”的发展布局:“一核”就是以夏南牛产业园为核心;“三区”主要指夏南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粮改饲种植示范区和种养循环示范区,着力推动园区创建与产业一体化发展。
5.2 坚持创建融合化
在饲养环节,推广牛舍标准化、饲养青贮化、管理数字化、粪污工厂化;在加工环节,实现从牛肉到牛皮、牛骨、牛血全过程精深加工;在营销环节,涵盖种植、养殖到深加工各个环节,构建了高度闭合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5.3 坚持增收链条化
实行种养加一体化全链条扶贫,通过免费供种、订单收购、托养代养、提供就业等方式,带动5 517户贫困户靠养牛甩掉了“穷帽子”。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8家,从事肉牛养殖人员达10 万人,60%以上的农户进入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
(泌阳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1 浚县畜牧业基本情况
浚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以生猪、蛋鸡、肉鸡生产为主,规模场618 个,2019 年牧业产值26.62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8%。
2 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取得的成效
2.1 资源化利用两率进入优秀档次
2019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场粪污设施配套率由2017 年的71.8%、72.34%,分别提高到82.8%、95%以上。
2.2 资源化利用项目工作顺利推进
在2019年9个发改项目县中推进速度名列首位,截至目前,参与项目520 个规模场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已有466 个项目场完成了任务,完工率达89.62%,非规模场治理已超过30%。
2.3 养殖污染举报案件明显下降
2018年,中央和省环保督查期间,全县养殖污染举报案件占全县环保举报案件的30%以上,经过资源化项目实施,2020年还没有收到一起环保督查交办的案件。
2.4 涌现出了一批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模式
2.4.1 “微生物+堆肥发酵”生态养殖技术模式
该模式实现了粪污和养殖恶臭的零排放,单位产出翻番,粪便收益翻番。通过使用低架碳钢网床,饲喂益生菌饲料,减少甚至不用抗生素;全程不用消毒剂,全程不冲水,使用饮污分流饮水器,猪粪、猪尿通过步进式刮粪机及时收集,在粪尿中添加微生物进行堆肥发酵,生产出堆肥或半成品有机肥,对外不排放一滴污水,在猪舍和环境几乎闻不到臭味。浚县拥有牧业年出栏4 000头,每头猪节省药费40 元,1 年节省药费16 万元;以前1 年的猪粪只能卖7 000 元,现在每年可直接发酵堆肥500 t,收入15万元。
2.4.2 谊发牧业能源化利用
实现全年不间断发电,沼肥提高土壤地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大中型沼气工程由于各种原因,运行效率低下,被业界所诟病,而谊发牧业的沼气工程则成为高效运行典范,谊发有2 座总容积5 600 m3的厌氧反应罐、3 个沼液池11.6 万m3。沼液作为液态肥,灌溉周边万亩农田,玉米和小麦每亩平均增产75 kg,把昔日贫瘠的火龙岗,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米粮仓。同时,还为贫困村农户供气,社会效益日趋明显。
2.4.3 跃民牧业种养结合谱新篇
“三品一标”结硕果 跃民牧业年出栏生猪2万头,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经过发酵处理后还田利用。公司流转土地3 000 余亩,常年施用堆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先后获得小河大白菜、黄梨等10 个绿色食品证书、2个地标证书。“跃民”牌小河无公害大白菜、无公害水果,远销广东、广西大中城市,目前公司正以种养结合为纽带,带动农户每亩土地增收3 000元。
2.4.4 奉献禽业有机肥生产渐成主业
浚县奉献禽业年存栏肉种鸡五万套,粪污处理设施经过改造升级,将鸡粪堆肥发酵,年产有机肥5 000吨,销售收入250万元。该场还多次中标我县有机肥招标项目,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每吨达到1 000元,有机肥收入有时超过了养殖主业的收入。
2.4.5 以地定产、厌氧处理、肥水还田、就地就近利用模式破解集中收贮难题
针对尿液冲洗水处理难、利用难,引进推广了太阳能沼气组、黑膜厌氧池、三级沉淀处理工艺,将尿液冲洗水变成了沼液和肥水,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浚县荣盛猪场购置了两组太阳能沼气组,不仅占地少、安装方便、处理彻底,而且在冬季可以利用太阳热能持续产气。浚县鑫众养猪场投资70 万元,建设了三级沉淀池3.6 万m3,示范效果良好。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高压氛围、激发主体意识
先后印发《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明白纸》10 余期,下发各乡镇街道。县畜牧局、县环保局联合印发《养殖业污染整治及资源化利用明白卡》宣传册5 000份,发至每个养殖场(户)。县攻坚办、县资源化办公室联合印发《养殖污染整治和资源化利用告知书》3 000份,将告知书发放粘贴到明显位置。县乡两级召开动员会、加压会、培训会50余次,培训2 000多人次。联合环保、公安对两家养殖场违法行为进行了打击,在扶持政策引导、执法震慑的双重施策下,推动养殖场积极参与项目、履行主体责任。
3.2 县乡组织保障到位,畜牧局队伍健全,责任到人
3.2.1 县乡组织保障到位
县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县政府出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方案》、专门建立了资源化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乡镇属地责任。
3.2.2 畜牧局领导班子和乡站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全局5个副职带领12名技术骨干分成5个督导组,分包11 个乡镇街道。乡站全员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如帮助养殖户7 d内集中突击办理营业执照、7 d内集中办理环评备案,都凸显了责任到人和队伍健全的重要性。
3.3 坚持五个必须,落实治理原则
所有养殖场必须实现雨污分流;所有猪场都要更换限位饮水器或其他形式的节水饮水器,实现源头节水和减排;所有产生污水的养殖场必须建设厌氧反应设施,让污水变成沼肥;所有养殖场必须建设与规模匹配的贮粪场或贮粪池;所有产生污水的养殖场必须建设匹配的污水贮存池或沼液池,实现肥水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让养殖场参照以上五个必须,自主申报,实现一场一策。
3.4 严控标准、应改尽改,实现全覆盖
为了实现项目全覆盖,将所有规模场纳入改造范围,严格执行500 m2规模猪场标准,将相当一部分漏网之鱼纳入项目。为此,联合乡政府进行了3 次大规模排查,参与项目的规模场由最初的27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520家,同时,将全县1 600多个非规模场也纳入了治理范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全覆盖。
3.5 用好第三方,化解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难题
3.5.1 专业人干专业事,解决了招标难题
政府买服务,规范了程序、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费用。
3.5.2 解决了建设项目质量把控问题
第三方在市场调研、质量把控、项目监理、项目预算、结算、审计等方面均由专业人员负责,减少了项目监管漏洞。
4 资源化利用推进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除养殖用地问题、资金问题、有机肥农机补贴问题、个别养殖户法律意识淡薄问题外,资源化利用工作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非规模养殖场举报问题仍然是举报的重灾区;二是由于资金所限,建设的设施相对较小,操作起来不方便,加之养殖户不情愿心理,利用率较低;三是种养结合衔接问题依然突出,种养结合最后一公里仍然漫长和艰难。
(浚县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