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刺疔捷法》的特色及学术价值

2020-01-10 08:00邓楚玉李敏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麻油穴位

邓楚玉 李敏

《刺疔捷法》[1]是成书于晚清的关于以针药结合治疗疔症的专著,富有理论特色及学术价值,且图文、歌诀并茂,颇具时代特色、文学趣味浓厚。全书短小精悍、语言简明通俗,书中“辨疔选穴”自成体系、所记录的治法可操作性强,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提出诸多新颖经外奇穴、并强调其运用,同时丰富了治疔药材的应用和药物制备经验,结合中医外科和针灸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先进性和创新性。古今历代均有关于疔症的治疗研究,中医治疗多从方药和外治法着手论治,西医治疗则以局部治疗为主,而《刺疔捷法》中尤以针灸为主要手段,故有显著特色和研究价值,为后世治疗疔疮等皮肤病提供了值得参考和研究的刺法与用药,有助于开阔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思路、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可循的方法,具备推广意义,尤其适合临床的针灸医师学习。

1 成书背景与源流

《刺疔捷法》作者张镜,字蓉亭。作者于咸丰十年(1860年)从刺疔医家应侣笙的后代处得到刺疔疗法的书稿,后又于别处购得刺疔刻本,根据此刻本他对刺疔疗法的书稿进行校勘,并删繁就简而合为一书,名曰《刺疔疗法》。此书原未标注穴位,此后由医家王缄三根据《针灸大成》注明穴位并出资刊印,于光绪二年(1876年)发行为《刺疔捷法》。后于民国十八年再版《重刊刺疔捷法》,现代《刺疔捷法》印刷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因《刺疔捷法》篇幅较短,故与《痈疽神妙灸经》合版,书名为《明清针灸秘法丛书5——彭注痈疽神妙灸经/刺疔捷法》。

《刺疔捷法》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治疔要言》《十二经脉循行图》《治疔歌》《神效疔膏方》《考证穴法》《考穴取寸法》并附“取折针简易法”。其中《治疔歌》《考证穴法》占大部分篇幅。

2 治疔步骤

开篇《治疔要言》中简要提出主要治疗步骤:“治法先看疔之所发何处,翻阅歌决,用小镰刀或三棱针按穴轻刺,略为出血,随以麻油和食盐点穴上以透泄其毒,切勿将疔头刺破为要,即以疔膏药隔水温软,捏扁贴于患处,初起二三日立见消化,无须服药矣。”即根据疔的所发部位,翻阅书中《治疔歌》及《考证穴法》以确定选用穴位,在穴位上轻刺放血并涂之以麻油和食盐,并在患疔处贴以神效疔膏。

《治疔要言》篇中只是言简意赅地描述的治疗方法,体现操作简便。而书中精髓体现于《治疔歌》、《考证穴法》,当中包含对各类疔症的描述、“辨疔论治”的原则、各种奇穴的提出。

3 特色分析

3.1 “辨疔选穴”自成体系

“先看疔之所发何处,翻阅歌决”,根据疔的所发部位查阅书中歌诀《治疔歌》及《考证穴法》,书中每种疔的选穴和特定外用药物均在《治疔歌》篇中提出,相应穴位的定位和特指的部位命名则在《考证穴法》篇中明确,通过前后翻阅本书就可确定如何治疗。

例如参照《考证穴法》记载“鹤顶:当头顶从鼻直上入发际三寸半”,当医者发现疔大致生于“鹤顶”处,翻阅《治疔歌》“鹤顶疔生督脉经,宜刺百劳与天庭”,则选用百劳穴和天庭穴,百劳穴与天庭穴的定位也在《考证穴法》中明确:“百劳:又名大椎,脊骨第一椎上陷中与肩齐;天庭:当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可见本书的治疗方法是自成体系的,如何根据不同的疔症以确定穴位、确定穴位后如何定位等均可在文中查到,而无须再参考其它书目,这样的“手册”形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3.2 主要从阳辨证论治,刺血泄热为治法基础

书中对于疔症的发病、治疗的描述大部分体现了“从阳辨证论治”的原则。如开篇所言:“凡疔症发于头面手臂者多,发于腹背下部者少”提示疔症易发于人体阳部,治疗方面也提到:“大凡疔症用药以清凉解毒为主”“毒甚者先服蜡矾丸以护心包,庶免内陷之虞”,提示多用凉性药物,附方所用药材如天南星、鲜马兰根、川连、莲心等多数药性偏凉。提示疔症多起于热毒攻扰,以清凉解毒为治则。

除了从阳辨证论治以外,书中对疔症的治疗也包含了脏腑、经络辨证的内容。如《治疔歌》言“插花疔属肝胆经、眉中生疔肝脾热、耳门疔属三焦经、耳后生疔属膀胱、正对口疔属督脉、背脊疔属督脉经、手背疔属手少阴、舌尖生疔心火炽”,当中穴位归经和脏腑辨证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书中以刺血泄热为治法基础,提出使用小镰刀或三棱针轻刺穴位出血,符合针灸治疗中点刺放血以泄热的治则,也符合此书治疗疔症从阳论治的原则。另外强调使用的小镰刀、三棱针皆是针灸用以放血的专门针具,可见对针刺治疗用具的考量。

在穴位处点刺出血后涂以麻油和食盐,有助于进一步泄热解毒。在穴位外用药物的方法由来已久,药物通过穴位传经,而经络亦能引药力直达病所,相辅相成。书中特别选用麻油和食盐,药简力专,加强泄热解毒之效。中医认为麻油性凉,入手阳明大肠经,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可用治疮肿、溃疡、疥癣,也有助于刺穴出血后创口的护理和恢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利肠泻热”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一大原则,《本草纲目》[2]记载麻油:解热毒,食毒,虫毒;《日华子本草》[3]记载麻油:“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此外,食盐性寒味咸,归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有清火凉血解毒、软坚、杀虫止痒、去皮肤风毒、补皮肤等功用,常用治疮疡、毒虫螫伤等,《名医别录》[4]记载:“食盐性寒,有清火、凉血、解毒之功用,可用治疮疡、毒虫蜇伤;主下部匿疮。”《本草纲目》[2]:"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本草拾遗》[5]:“杀虫,明目,去皮肤风毒,调和腑脏。”

书中疗法虽然以针刺配合用药为主,也不乏灸法的应用。“肉龟疔生脚背上,其形似龟痛难量,急用银针剌四围,艾灸疔头可无恙”,指出治疗“肉龟疔”需配合灸法,虽言“凡疔症发于头面手臂者多,发于腹背下部者少”,而足部属于人体之阴,仍需配合艾灸以温阳,可见著者对辨证论治有多方考量。

3.3 强调疔头不可刺破

其中特别提出“以切勿将疔头刺破为要”,刘立公等[6]提出疔头一旦被刺破,皮肤的修复机制则立即启动,生发层的上皮细胞即分化繁殖、封闭疔口,而伤口的封闭易致邪无出路而攻内,侵犯脏腑而危及生命,故“无刺破疔头”的原则值得注意。

3.4 取药讲究时节及药性

书中言“疔头掀肿者,膏药外用鲜菊叶捣烂涂之,即能消肿,再用菊叶捣汁服之神效。菊花种类甚多,唯深秋开花者方可入药”,强调菊花取深秋开花者以取得其最佳疗效,符合传统中医对采药时节的讲究。《外台秘要》[7]言“采药贵时节”,俗话说“当季是药,过季是草”,说明适时采收和药材质量、药效的关系。及华等[8]提出花类药材一般是在花蕾含苞待放花苞初放时采收,而菊花宜在花盛开时采收。秋天正是菊花盛开之季,十月为“菊月”,此时采菊入药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原则,同时《内经·脏器法时论篇》言“肺主秋”,秋气应肺,又因“肺合皮毛”,故选用深秋时盛开的菊花正合适颐养肺气、治疗疔疮等皮肤病。

又言“大凡疔症用药以清凉解毒为主,勿用散药及羚羊角之属”,恐羚羊角类过寒伤正,而使毒邪内陷,强调用“凉药”而非“寒药”可见用药严谨。

神效疔膏中的药物制备也有特殊要求,如其中“百草霜”的取法中强调要“专烧茅柴百草,树柴无用”,究其缘由,茅柴为树枝部、树柴为树干部,中医认为树木枝条具有升发畅达之性,这一特性对于治疗疔症有重要意义,以其畅达之性透泄其毒、并引药力直达病所。

3.5 图文歌诀并茂

《刺疔捷法》一书共附有十五图:前后面人体图各一幅,前后头面图各一幅,手经五图(缺手厥阴心包经图)、足经六图,值得注意的是,手足经的附图仅画出了经络循行于手足的部分,而未画出其走行于躯干的部分。这应该与本书所提的治疔穴位多分布于手足、四肢末端处有关,所以仅画出了所用穴位的定位图;同时附有《治疔歌》,以七言诗的形式朗朗上口地囊括了59种疔的定位描述、起病病因、取穴穴组、以及配合所用药物及注意事项,如“舌尖生疔心火炽,中指尖头须一刺,百劳承浆与印堂,少冲少府为之使(注:川连五分、莲心五粒煎汁,敷患处效)”。

结合成书的时代背景,在清代尤其流行通过歌诀背诵的方式以迅速掌握繁杂的临床知识,如陈修园著《十问歌》、汪昂著《汤头歌诀》、陈念祖著《医学三字经》,《刺疔捷法》亦成书于清代,其中编著的歌诀亦颇有时代特色。

3.6 取穴定寸考究

本书特别附有《考穴取寸法》,言“大椎至尾骶骨共计二十一椎,通作三尺,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现代解剖上成年人大椎至尾骶骨应是26节,尽管书中如此描述与现代解剖认知有冲突,但由于注明了如上的同身寸比量法而使得取穴能有规可循。

3.7 强调饮食禁忌

《刺疔捷法》列举具体的忌口食物,如“一切鱼肉荤腥煎炒发食务要忌净”“忌荤、腥、煎、炒、辛辣、沸汤、大热、生冷面食、豆腐、茄子、王瓜、酒、肉等物”,并提出不忌口危害“若迟误六七日,未食发物尚可见效,若疔头破烂,或食发物需防毒陷,难治”,认为食用发物将导致毒邪内陷,加重病情,在饮食调护上用意甚深。现代汉语词典也将“发物”收录其中,“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如羊肉、鱼虾等”。可见这里主要指的是具有温补或致敏作用的发物。

“发物”在现代医学主要认为是一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中医在阴虚证尤其外科疔毒、疮疡,习惯忌食发物、过敏性的食物。“发物”主要从以下成分上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一是激素,可促使人体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等;二是异性蛋白,可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

4 学术价值

4.1 新增经外奇穴,并重视其运用

书中提及许多经外奇穴、并予这些经外奇穴以新颖穴名,将书中的所有穴位定位按照“头部、膺腹部、手足部”归类整理于《考证穴法》中。在如书中“地合:颔棱正中”即位于下巴正中,可治书中22种疔;“鹤顶:当头顶从鼻直上入发际三寸半”,接近督脉之前顶穴;“天门”即两额角,接近足阳明胃经之头维穴;“龙舌:尺泽穴直上大肉上,俗谓老鼠肉”,即在肱二头肌上,用治鼻尖疔、天门疔、颧骨疔等;“外龙舌:肘骨直上,与内龙舌相对”,则对应肱三头肌上的穴位;“前后隐珠:涌泉穴前后”。

考虑因此书于民间流传,刺血点的选取多数基于临床经验,故未严格纳入归经定位,但可见书中不少奇穴在定位上接近经穴,但其中大部分奇穴如“前后隐珠”“龙舌穴”的用治尚未有相关的现代研究,据书中记载这些经外奇穴用于治疗疔症取得可观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疔症提供经验参考,值得医者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疗效比对。

4.2 丰富治疔药材应用和药物制备经验

本书指定特定药物配合治疗特定疔症,如鹤顶疔注明“用瘪桃炙炭,以清油调敷”。中药瘪桃干是植物山桃的未成熟果实,有消肿止痛的功用,味酸、苦;性平;归肺、肝经,功能调血止痛、敛汗涩精。《太平圣惠方》[9]中记载瘪桃干可治小儿头疮:“树上干桃烧粉,入腻粉、麻油调搽。”

上下眼胞生疔则用“天南星米醋”摩涂,《中国药典》[10]记载:天南星苦、辛;温;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息风止痉、散结消肿。王凤杰等[11]提出天南星醋糊对外伤性模型大鼠血瘀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瘀模型症状积分。眼胞处皮薄,生疔多表现出明显肿胀、血瘀,使用天南星米醋摩涂患处可促进局部化瘀消肿,用药对症。

治疗对口疔、偏对口疔则“用九头兰花根,射干二味同捣,入盐少许,贴于患处”,九头兰花根,味辛,性微寒;《中华本草》[12]记载兰花根可治疮疖肿毒,另有文献指出兰花根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杀虫、清热利湿、润肺止咳之功,可用治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痔疮等。任宏宽等[13]以兰花根外敷治疗韧带扭伤308例,取得满意效果。

锁喉痈指发生在结喉正中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表现为红肿绕喉,肿势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危及生命。书中记载关于锁喉痈的用药,“锁喉痈用鲜牛膝一两,鲜马兰根一两同捣,再用金果兰净末一钱,毛茨菇一钱,四味同捣和绞汁,用鹅毛蘸汁刷入喉内,吐出风痰立愈”,分析马兰根性味辛平,入阳明血分,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孙一松试效方》记载马兰根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开”;金果兰又名金果榄,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疼痛;毛茨菇性味甘、微辛、凉,归肝脾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全方药简力专,颇有应用价值。

此外,对于生于手指头的疔症,书中提出“以猪苦胆连汁套于手指上”,胆汁苦寒自有清热解毒之功,而利用胆囊袋套于患指则与现代外科以弹力网状绷带包扎手指的方法不谋而合,符合外科临床实际应用。

独创秘方《神效疔膏》,刺穴后于于生疔处贴敷,组成为:松香、百草霜、去油乳香、去油没药、白蜡、黄蜡、麻油、铜绿。其中松香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作为药对是中医外伤科要药;麻油解毒生肌;铜绿解毒去腐、杀虫止痒,可治痈疽、顽癣、痔瘘;百草霜别名锅底灰,性辛温,功能止血止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根据《治疔要言》:“以疔膏药隔水温软,捏扁贴于患处,初起二三日立见消化,无须服药矣”,所指“疔膏药”即“神效疔膏”,可见神效疔膏对于疔疮有普遍疗效,可作为经典处方进行相关研究。

5 局限

由于历史局限,当中有些方法或需考证和淘汰,如书末的“治取折针简易法:磨指甲屑涂针口,针头即出,如神”,也许不符合当代的卫生要求,但可尝试其效果以开拓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指甲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现代研究表明[14]角蛋白作为上皮细胞的骨架的组成部分,在维持上皮细胞机械稳定和组织完整参与重要作用,能从此思路发散思考以指甲屑使折针自出的理论根据。

另外,在《神效疔膏》中记载制备药物的时机“选吉日,净室焚香斋戒修合,忌妇女鸡犬及孝服人见”,虽体现了古人正心诚意的制药态度,但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在当代应用还需取精用宏。其中“百草霜”的取法:“须刮净锅底,要专烧茅柴百草,取烟煤刮下筛净,研极细无声为度,树柴烟煤无用。”“百草霜”类似中药“伏龙肝”,经多年用柴草熏烧而结成的灶心土,此类药材在当代生活方式下不易取得。

6 结语

《刺疔捷法》作为一部治疗疔症的专著,有辨证选穴自成体系的特色,特别强调穴位针刺的作用,主要从阳辨证论治,刺血泄热为治法基础,并提出诸多特色奇穴,丰富了腧穴治疗理论;其原创“神效疔膏”的组方及制药法亦有研究应用价值,针对不同疔症选用各类药材外用,其取药讲究时节及药性,丰富了中药及方剂的应用,其中提及药材如兰花根、天南星米醋等的外用相关研究较少,可启迪药材外用的研究。

书中治疗疔症主要从阳论治、以刺血泄热为重要治则,亦配合外用药物及艾灸以辨证施治,在调护上强调饮食禁忌,体现其治疗方法的严谨性及系统性。其中操作简便且易学易用,相信对于更好地发挥针灸在临床治疗上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图文与歌诀并茂的特点也使之颇有文学性以及趣味实用性。

当今关于此书的研究甚少,其中一些难能可贵的经验或许对今后临床诸多疾病的诊治、思路的开拓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临床、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挖掘其内在价值,据此进行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并推广于临床。

猜你喜欢
麻油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朱德庸漫画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麻油拌菠菜治疗便秘
老牌麻油牵手电商效益增
镇江麻油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