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楣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0)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文化机构服务公众的重要组织载体,公共特性决定了它必须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包括文化传播、科普服务等。公共资源共享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应该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其公共优势,扩大其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空间共享的社会职能,努力发展成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书屋建设正是公共图书馆将职工作为服务对象,用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工文化凝聚力、社会责任感与整体素质的重要实践。职工书屋正逐步发展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思想与文化传播、科普服务等社会服务功能,也是我国广大职工实现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提高文化与专业素质的重要公共空间。因此,职工书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是在我国流传非常广的一句俗语,而这也就折射出人们终身学习的愿望与需求。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职工书屋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有效载体。(2)启迪职工智慧。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率快,职工的知识结构容易老化,职工书屋能够丰富职工文化底蕴,开拓职工眼界,激发职工创造力。(3)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职工书屋给职工提供了一个学习场所,激励职工积极参与学习,能够在组织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职工自身的综合素质[1-2]。
2008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动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职工书屋。2016年,职工书屋已成为法定的公共文化设施。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依法建设了数万家职工书屋,累计投入经费数亿元[3],促使职工书屋取得了长足发展。职工书屋在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职工书屋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仍不够广泛。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职工数量巨大,投入的区区数亿元资金有如杯水车薪,因此,职工书屋的发展任重而道远[4-5]。
职工书屋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职工书屋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导致职工读书活动效果不理想,制约了职工书屋的长久发展。
(2)经费来源不足。经费问题是职工书屋的首要问题,职工书屋建设需要持续投入,主要包括书刊征订、活动经费、日常维修、水电开支等支出。职工书屋是公益性机构,本身缺乏“造血”功能,靠拨款、集资和捐助建起来后,想要维持正常运转总是困难重重[6]。
(3)场地面积小,资源形式与获取途径单一。部分职工书屋由原本的小资料室改造而成,狭小的空间布局和陈旧的图书资料是职工书屋普遍现状;另一方面,职工书屋的新书数量少、资源形式单一,缺乏电子图书与影视图书资源以及图书资料远程获取方式。
(4)管理不规范,人员配置不足。目前,很多单位尚未充分认识到职工书屋的重要性,也未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管理人员和馆员缺乏专业知识与素质,甚至有些职工书屋还是过往的资料室模式,所谓的管理也只是涉及开门和关门。
(5)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的职工书屋在建成后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并未发挥其实质性作用。
(6)存在提升瓶颈。尽管职工书屋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多数职工书屋还只是提供纸本阅读,如何促进书屋多元阅读发展,如推动数字阅读等形式发展,已成为职工书屋发展普遍存在的瓶颈。
由此可见,职工书屋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型和发展机制都亟需创新,否则以上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公共图书馆本身具有为公众提供阅读、获取信息资源的基本功能。广大职工是社会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群体,公共图书馆可为职工量身定制属于这个群体的书屋,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突破传统模式,实现服务多元化、职能多样化、寻求服务创新的重要思路。职工书屋作为一种基层微型图书馆,必定与公共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共图书馆为职工书屋提供资源共享和专业技术援助,这也是由其自身发展需求所决定的。公共图书馆能够引领职工书屋适应时代需求发展,走向专业化发展[7]。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6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组建新的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作为广东省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70年的专业管理经验,为广东省科学院职工书屋的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截至2015年年底,其拥有印本书刊136.4万余册,其中图书57.9万册,期刊78.5万册;可获取中外文科技文献数据库170多个,其中全文电子期刊3.3万余种,学位论文近300万篇,数字资源总量超过2亿条(篇)[8]。依据广东省科学院发展需求,广东省科学院职工书屋于2018年设立于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二楼阅览室。经多方努力,广东省科学院职工书屋现已初具规模,场地布局合理,藏书个性突出,阅读内容多样,且不定期开启了读书沙龙活动,颇受院内职工喜爱。为了加快广东省科学院职工书屋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进一步助力于广东省科学院的创新发展,笔者提出如下主要构想:
(1)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为核心,建设涵盖各个机构和各个领域的职工书屋体系。目前,广东省科学院直属法人单位共26个,应以这些法人单位原有的资料室为载体,以点带面,建设具有网络结构的广东省科学院职工书屋;其次,由于广东省科学院的研究支撑工作涵盖资源与环境等自然科学六大领域,因此职工书屋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视听图书要全覆盖这六大领域,实现资源内涵的体系化。
(2)凸显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目标,围绕聚焦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究,兼顾重大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满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定位,以及发展成为广东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组织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枢纽型高端平台的目标进行科技创新思想传播,提高全院职工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9]。
(3)充分利用专家队伍、电子图书资源与互联互通的网络资源,提升建设质量与水平。广东省科学院在职职工中,有院士、各类国家级与省部级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群体以及具有博硕士学位1 400余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超过500人,设有博士后工作站5个,在站博士后近100人[9]。因此,既要充分考虑职工群体的高素质、专业化特征,也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升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
(4)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与发展规划。要加强与规范电子资源原文传递平台建设,实现更便捷的直线服务;开展各种科普活动的互联互惠,定期举行亲子科普阅读活动;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打造专业的服务人员队伍。此外,确立明确的发展规划与制度化的经费投入[10]。
(1)构建公共图书馆的职工书屋网络体系。如今对职业的具体划分越来越细,职业种类与内涵变化快,职工书屋的建设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因此,建设职工书屋应以公共图书馆为原点,按照服务区域的地理空间和职工职业分布范围这两个维度进行全覆盖建设,在这两个方面都形成网络体系[11]。
(2)创新完善职工书屋建设载体。职工书屋不只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更是职工进行思想交流、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要采取新形式、新方法,建设设施完备、配套专业完善的职工书屋体系,形成职工书屋建设现代化、培训多元化、交流便捷化的新局面。可采用网络书屋、电子图书、视听图书等现代化方法,突破固定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职工书屋无时不开、无处不在。
(3)将多种资源共享到书屋。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本馆藏资源、电子资源与影像资源,这些资源可共享、可开放,与职工书屋的需求高度契合。可以通过建立分馆的模式,为职工书屋提供合适、丰富的资源,并进行定时更换,以适应职工书屋各类读者的需要。
(4)创新服务模式。远程服务是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公共图书馆可探索视频会议、视频沙龙、视频讲座等远程服务模式,为广大职工提供学习机会。
(5)创新管理制度。职工书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需要全方位进行制度化。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相关制度保障职工书屋的建设和运行经费;公共图书馆需要将维护、运行及管理等制度化与规范化,尤其是要重视职工书屋管理队伍的职业培训,形成一支高效、专业的职工书屋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