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的效仿教学摭谈

2020-01-10 06:57刘春芳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社戏作文教学

刘春芳

(江苏昆山葛江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读如蜜蜂采花,重在积累知识,写如蜜蜂酿蜜,意在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文章本身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训练,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目的,达成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效果。读写要有机融合为一体,必须要有广阔的平台,丰富的形式,明确的重点,清晰的步骤,有效的手段。我认为,教材的确是例子而已,通过阅读,让学生在效仿中写作,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手段。部编教材八下的第一单元写作,就明确地提出我们的教学任务:学习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例作文,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正如练字要临帖一样,模仿借鉴优秀作品的某些写作特色进行仿写训练,是学生进入创作之前的基础。

仿写,仿什么?效仿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内容上仿其意(题材、中心)

学生写作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课文是真情实感最好的范本。目前的部编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无论从选材还是主题,不乏精品。

如统编教材七下的第三单元,写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愚昧迷信但又热情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贫困淳朴、知恩图报的车夫老王,要强忠厚、勤劳卑微的父亲,技艺高超又具有智慧的卖油翁,他们平凡渺小,但在他们身上又闪现出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这些人都在默默地提醒着学生,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一样可以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所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写人的作文中,选择素材尽量关注身边熟悉的、平凡的小人物,真实地再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内在品质。像隔壁的阿婆、学校的门卫、路上的交警等,用我们的眼睛观察,用我们的心感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鲜活人物,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形式上仿其法(方法、技巧)

语言干瘪,表达平淡,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作文中的毛病。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借鉴好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形成范式,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

1.仿词语

我经常告诉学生,字词表中的词语不是仅仅用来默写的,也并不是仅仅用来考试的。我们知其音,识其形,辨其意,最终的目的是据为己有,使它成为我们表情达意的有力工具。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中,“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开放、翩然归来、孕育果实、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这些词语大都用来形容自然景象,表达准确精练。试想,把这些词恰当地引用到我们的作文里,那将是怎样的文采飞扬。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对课后词语读读写写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最起码,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有主动丰富自己词汇的意识。

2.仿句式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从春到秋生动优美的景物描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运用,由略到详,既生动形象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突出百草园的乐趣无穷。《安塞腰鼓》中,比喻和排比的连用,特别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的倒装描写,更多角度、多层次地突出了当时腰鼓表演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富有特色的句式,都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在效仿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创造佳句。

(二)品味写作手法的妙处

1.仿段落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提醒学生特别关注,并不妨采用此法来创设静谧氛围,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吴伯箫《灯笼》)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周敦颐《爱莲说》)

很显然,这两段中作者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前者由太阳、月华、沸星,引出了本文的描写对象“灯笼”,引出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的回忆,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后者用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盛爱牡丹来衬托“予独爱莲”,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对比衬托是最常见的写作手法,能够通过比照,清晰而强烈地突出主体的特征或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设计作文的开头。

2.仿篇章

就每篇课文而言,它们都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写作手法方面别具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揣摩妙处,挖掘文本潜藏的写作知识,对接学生的语文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仿效训练,实现读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效果。学了《阿长与山海经》《托尔斯泰》之后,要教会学生欲扬先抑的写法,它既使文章一波三折,又使人物真实饱满,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用此方法练习写一个人。学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让学生懂得在记叙中要巧妙地穿插抒情议论,让他们修改升格自己的文章,填补精当的抒情议论,或用来过渡,或用来深化中心。学了《老王》,让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魅力,尝试力求在作文中用感人的细节代替平淡的叙述。此外学了《散步》,让学生明白以小见大的写法,也认识到景物与人物的美好融合,相得益彰。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懂得除了内心独白可以直接描写心理,还可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景物描写、幻想等来侧面表现。学了《天上的街市》,让学生分清联想和想象。

总之,我们的文本大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之作,文质兼美,可圈可点。通过品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写作手法,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仿效创作,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写作手法。长此以往,学生的表达能力必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思维上仿其格(即思路、结构)

除了言语的建构,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也可以在仿效教学中完成。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写景抒情的散文、言简意赅的议论文、密切联系生活的说明文,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规律,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例如议论文《最苦与最乐》,先通过一般人的苦乐观,引出论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最苦是负责,最乐是尽责”,最后又呼吁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思路缜密有序。说明文《苏州园林》,每一段落基本上都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写游览者感受,一览分明。再如散文《春》,作者采用画面组合的方式来结构全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白杨礼赞》这类托物言志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先交代环境,然后从外形到内神予以描绘阐述,最后归结到人的认识高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诗歌《乡愁》,是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这样的时间顺序来纵向连缀全文,条理清晰,浑然一体。小说《社戏》围绕社戏,由“盼社戏”“看社戏”“念社戏”一线贯穿,情节合理而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驿路梨花》中开篇就“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悬念,并多次造成误会,虚虚实实,行文曲折,让读者欲罢不能。

在学习文本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意脉, 让学生模仿这些范文的结构有步骤有计划地写起来。从简单的依葫芦画瓢,到逐渐形神俱似,直到融会贯通,渐入化境。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会不断提升,布局谋篇的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写结合,相辅相成,仿效教学,大有可为。当然,模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我们追求的是创造。在仿效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终让学生逐渐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并且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风格。

猜你喜欢
社戏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