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职教地域文化资源需求研究
——以苏州地区为例

2020-01-10 06:57汤辰祥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职教苏州教学资源

汤辰祥

(江苏省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下简称《中职语文课标》)中概括了中职学校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为职教语文“三教”改革指出了方向。苏州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有待开发的语文教学资源,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物质遗存,呈现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巨大潜力。目前已有论者在理论层面指出其发挥作用的路径,但研究者依然有必要通过调查了解职教师生对苏州地域文化相关教学资源的需求样态,并基于师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使用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

一、调查目标:人群、生活、环境变化中的需求特征

(一)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需求程度

《中职语文课标》在表述“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时,突出了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重要性。苏州地域文化则是苏州职教语文开展言语实践活动的重要情境,但职教师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需求程度尚属未知。这一方面由于当代文化多元发展且更迭迅速,年轻师生对苏州地域文化不了解,而可供使用的其他类型语文教学资源又较多;另一方面则由于职校师生地域构成发生了变化,已有相当比例师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苏州人”,他们来苏时间短,通常不会说苏州方言,也不熟悉苏州地域文化。因此,调查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苏州职教师生对于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的需求程度。

(二)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需求类型

《中职语文课标》在表述“审美发现与鉴赏”素养时,强调学生应能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审美体验;而在表述“文化传承与创新”素养时又强调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吸收、传承、发展。这些表述与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就要求我们在开发资源前调查苏州地域文化中何种类型的内容更贴近师生生活经验,更适配职教语文教学实际,从而更能够促进职教学生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因此,对需求类型的把握有利于教学资源开发者开发出能够激发职教师生兴趣的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

(三)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使用倾向

《中职语文课标》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强调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各项思维品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中职语文课标》也明确提出教师需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并鼓励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当代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也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备了客观条件。因此,调查更关注师生开发和使用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时的意愿、方式、偏好等主观因素,从而探索适合职教师生的开发、利用相关教学资源的方式。

二、调查反馈:具有职教特点的地域文化接受心理

(一)需求程度调查:“文化陌生感”会降低资源需求吗?

本次调查以网络问卷形式在苏州市(包含下辖县级市)各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和各专业学生中开展。其中,非苏州籍(包括各区县)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2.41%。

调查显示,苏州职教师生对于苏州地域文化的熟悉程度较低。在257份教师问卷中,绝大多数(占83.27%)的受访教师认为,自己对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只“了解一些”;仅有12.84%的教师认为自己“很熟悉”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在1311份学生问卷中,58.05%被调查学生表示对于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只是“一般了解”;而“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则占25.25%;合计超过八成的受调查学生不熟悉苏州地域传统文化。

调查还显示,苏州职教师生很少从学校课程资源中获取苏州地域文化知识。仅有24.90%的教师表示自己“经常”通过“学校相关课程”了解苏州地域文化,远低于使用“亲身经历”“生活交流”“网络信息”“影视广播宣传”“书籍报刊资料”等渠道获取相应信息的频率;另有9.72%的教师表示从未通过学校课程了解相应信息。学生方面,共计75.21%的受调查者表示“偶尔”或“从没”通过学校相关课程学习苏州优秀传统文化。

调查表明,师生对苏州地域文化的不熟悉以及苏州地域文化相关课程的缺失,并未降低师生对相关教学资源的需求程度。

教师方面,69.65%的教师表示,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愿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8.06%的教师曾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经常”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相应资源的教师占比31.13%,“偶尔”为之的占比66.93%;教师多数(226人)认为语文课程“人文性强,有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学科融入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优势;教师在实践中也较多(216人)选择在人文性集中的“阅读与欣赏”教学模块中融入苏州地方文化。调查表明,将苏州地域传统文化与语文课文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师的普遍需求。

学生方面,94.6%的受调查学生表示会关注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其中经常关注的学生占比26.32%;55.68%的学生认为融入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语文学习有促进作用;78.57%的学生认为学习苏州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另有71.78%的学生认为学习苏州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专业学习。而与将苏州地域文化融入学习的积极预期相反,68.73%的学生认为现实中语文教师“偶尔”“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在课堂中把苏州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素材。这种预期与现实的矛盾表明大多数苏州职业学校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更高频次地引入苏州地域文化教学资源,并认可相应资源在丰富文化修养,促进语文和专业学习方面的作用。

(二)需求类型调查:“文学资源”最适合职教语文吗?

调查显示,在苏州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容类型方面,学生和教师的选择具有高一致性。学生“感兴趣的苏州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数字化学习资源形式”主要是视频(1060人)、图片(918人)、音频(825人)等直观形式,而非较为间接的文本形式(634人);学生对园林名胜、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历史名人、苏州文学等文化因素都有兴趣,各项选择人数均超过半数,其中的“园林名胜”(968)、“民风民俗”(968)、“饮食文化”(944)位于前三位;选择“苏州文学”的学生较少(761)。与学生相似,受访教师也赞同将资源内容的重点置于“苏州文学”(186人)之外的各类地域文化因素(923人)。

受访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类型高度一致,体现了师生对于职业学校教情、学情的把握。杜威认为“文学是社会经验的反映和阐明;因此,它必须产生在经验之后,而不是在前”。“苏州文学”因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确实不适宜成为组织学习素材的中心。相反,“园林名胜”等内容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近,具有更大的融合的可能性,从而更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调查也正表明,资源的直观性、趣味性、生活化及“雅俗共赏”等风格特征是苏州职教师生对于苏州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真正诉求。

(三)开发、利用倾向性调查:“积极性缺乏”是因为学情吗?

调查显示教师和学生协作开发相应资源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方面,多数教师(223人)认为“文化专家”而非“一线教师”(185人)是开发资源的最重要主体。这主要因为“教师工作负担重,无暇顾及”(220人)和“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170人)。学生方面,62.7%的学生认为开发资源的主体应是教师,仅有37.3%的学生认为可由师生共同开发。

与资源开发积极性不高相反,教师普遍对苏州地域文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兴趣。教师方面,40.86%的受访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并且普遍认为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具有“时间自由”“搜索方便”“信息丰富”“生动形象”等优点;教师认为使用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22人)、“更好地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203人)、“便于教师的教学设计”(189人)、“满足学生兴趣需要”(180人)等方面改善教学实施和效果。

教师担忧职教学生在利用地域文化数字学习资源时会有“参与度低”的问题,这种担忧也为学生调查所支持。调查显示,只有50.8%的学生知道“数字化学习资源”一词,略过半数;仅44.93%的学生认为目前学习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经常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学生只有333人,占总学生数的25.4%。但另一方面,学生表示不常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缺乏必要的硬件条件”(1232人)。考虑到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信息化设备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且更喜欢在微信公众号上学习苏州优秀传统文化(996人),可以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从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媒体平台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

三、调查结论:高需求与低积极性的矛盾

(一)教师方面

1.苏州市职教语文教师对于苏州地域文化的熟悉程度一般,且缺乏通过课程资源提升地域文化素养的有效渠道。

2.教师有意愿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教学资源,但相应教学实践的频次较低。

3.教师认可苏州地域传统文化数字化资源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但对成为相应资源的开发主体信心不足,且因职教学生学情而担忧其利用资源的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对于学习苏州地域文化有浓厚兴趣,并肯定了其对于语文及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2.学生认为现有的地域文化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并认为教师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3.学生倾向于借助易用的、生活化的在线平台,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非文本形式,对苏州地域文化中的文学以外的部分进行学习。

四、调查启示:构建满足地域文化需求的素养培育环境

(一)充分利用语言情境,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调查表明,苏州地域文化能够为苏州职教语文教学提供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以苏州衣物、美食、园林、桥梁、民居等为主题的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为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从而避免囿于刻板的纸质语文教材,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二)充分发挥文化魅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调查表明,职教师生对于苏州民俗文化普遍感兴趣,而后者又以细腻有趣、颇具情致著称。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师生兴趣开发、使用苏州地域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与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而师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也使其更能够在文化语境中进一步发现教学素材,从而形成新的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语文学习成果,以补充现有的地域文化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注重信息资源建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调查表明,建设简便易用、符合学生兴趣的苏州地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有助于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学生,扩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余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弥补课堂教学形式与资源单一的问题。开发接近学生生活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同时能使学习情境更为复杂化、社会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职教苏州教学资源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苏州一光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苏州十二忆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说个好苏州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