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卫,郑 岩,张建新
(1.河南省开封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开封 475000;2.河南省畜牧兽医服务中心;3.原河南省开封市畜牧工作站)
近年,肉仔鹅饲养发展很快,但鹅的行为学特性等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影响着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笔者特就肉仔鹅饲养中常见的五种现象及可能的原因、处置措施撰文如下,仅供从业者参考。
扎堆是育雏中发生概率最高的异常现象,是雏鹅对严重低温反应(低于需要温度4~6 ℃0.5~1.0 h,或6 ℃以上10 min)和黑暗反应,以及光照不均的自然反应。低温时雏鹅先尖叫,寻找温暖处,当寻找不到时,即扎堆取暖。此种扎堆位于供热管道附近。其次,光线不足的黑暗环境也可发生扎堆。其三,光照不均匀扎堆,此种扎堆的明显特征,是在育雏床隔离栏近光源处堆挤。
若低温和光照不足或布光不均匀的任何一项形成组合,则扎堆就变成了堆积,压死雏鹅多少,就看雏鹅群的大小和扎堆时间的长短。
处置措施:面对低温扎堆,根据日龄对温度的需求,及时提升育雏舍温度。遇到光线不足的扎堆,应迅速更换亮度更高的灯泡(或灯管)。遇到光照不均匀的扎堆时,在光照不足处增加照明即可,但要注意增加后的光照强度。恰当的做法是降低原光源的亮度,使其同新增光源形成均匀的布光效果。
鹅群拒绝采食或很少采食,20%以上的雏鹅持续尖叫、走动,很少有卧地休息。引起雏鹅群狂躁不安的因素很多,如饮水不足、惊吓、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光照强度高等。饮水不足的狂躁从发育较快的健壮雏鹅开始,饲养员进入后有短暂安静。惊吓引起的躁动不安常常表现为局部性。即狂躁不安仅仅局限于某一栏,或其一角,或相邻栏。食盐含量超标所致狂躁不安的典型特征是全群性(全圈舍性)明显,持续性很强,且狂躁程度由从弱到强的表现。光照强度高引起的狂躁虽然也有全群性、持续性表现,但是其抗躁程度则是从强到弱。后两种因素导致的狂躁鹅群,3~5 d后均可见啄羽个体。
处置措施:饮水不足的狂躁多发于定时定点饲喂鹅群,多数同饮水器数量不足有关,及时增加饮水器即可解除。惊吓引起的狂躁多发于地面平养育雏群,常常同圈舍封闭不严有关,导致蛇、猫、老鼠、黄鼠狼、刺猬等小动物的进入,驱赶后必需巡查封堵漏洞。日粮食盐含量过高和光照过于强烈时,调整日粮和光源即可解决。此外,排除噪声、异常气味源,栓系看护犬,都可有效减少应激躁动。
雏鹅啄羽包括生物性啄羽、梳羽和病态啄羽。饲养管理中应加以区别。
生物性啄羽是禽类的正常行为。同一只母鹅所生鹅蛋孵化出的雏鹅,具有相互认识的本能,不需要相互啄羽就能够互相认识并产生记忆。当不同母鹅的后代组群时,5 日龄以上雏鹅间的相互认识,需要通过体味、形象、行为完成,最简单的认知,则是相互之间叼啄对方的尾巴,通过对方尾脂腺分泌物的特殊气味加以区别。鹅是喜欢干净的家禽,梳理羽毛,既是清理体表异物,也是用唾液润滑羽毛。游泳或经雨淋后,梳羽行为非常普遍。
病态啄羽较为少见。一是当育雏舍温度过高、光照过强、日粮食盐含量过高时,血液循环加快,皮肤发痒,部分雏鹅会出现啄羽行为,严格讲应该是瘙痒。二是日粮蛋白含量不足时,部分雏鹅会通过啄食地面残毛补充蛋白质,纠正不及时,就会发展成叼啄其他雏鹅的恶癖。三是患有体表体内寄生虫的雏鹅,会发生叼啄其他雏鹅羽毛的恶习,实质是狂躁的一种表现。
处置措施:病态的啄羽需要及时纠正,要找准原因,循因而处。
对于高温引起的啄羽,降低育雏舍温度是首选措施,也可通过调整合适的温、湿度组合予以解决,或提高通风速率。
光照过于强烈引起的啄羽,更换较低亮度的灯泡,是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
日粮盐分过高的啄羽,需要通过暂停有盐分饲料、引用大剂量电解多维饮水1~2 日后,更换盐分含量低的日粮的办法予以解决。
当发现有雏鹅捡食地面残次羽毛时,立即调高日粮蛋白比例,或更换易吸收的蛋白原,以避免啄羽的发生。
确定寄生虫型的啄羽,应在投喂驱虫药的同时,增加“沙浴”设施,为发育中的雏鹅提供“沙浴”条件。注意,及时挑出那些主动叼啄其他雏鹅的“害群之鹅”单独饲养,有利于群体的恢复,也有利于减少“啄羽恶癖”病例。
拉稀有正常的生理反应和病理性拉稀之分。当饮水中电解多维含量过高、青绿饲料占日粮比例过高、投喂药物、寒冷刺激时,均可导致雏鹅出现排便现象。同病理性拉稀的区别,在于雏鹅的精神状态和采食行为无异常。病理性拉稀不仅粪便的形态、颜色、气味异常,雏鹅的精神萎缩,采食量下降或拒绝采食行为非常明显。常见的病理性拉稀有糊肛门,拉白色粥样稀便,拉灰色稀便,拉绿色稀便,拉红色稀便等。
处置措施:辨明拉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处置拉稀的基本原则。生理性拉稀去除原因后即可自行痊愈,也可选择老柿树皮或柿饼蒂50 g,加水熬制至300 ml后,按1 ∶5饮水。病理性拉稀应首先挑出病雏,在隔离圈舍内治疗,并立即喷雾消毒受污染圈舍,喷雾或浸泡处理被污染器械。现场处理和用药原则如下。
肛门被黏性物糊着,拉白色黏性稀便的雏鹅,多数出现于圈舍门窗口的,应在封闭门窗的同时,提高圈舍温度,结合饲喂一般的抗生素予以控制。
拉灰绿色粥样稀便或水样稀便,并伴有流泪、眼睑肿胀,或群内其他个体有流泪、眼睑肿胀表现时,应考虑禽副伤寒病,治疗可用林可胺类药品。
遇到20 日龄前拉黄绿色带泡沫稀便,且喙、脚蹼颜色深暗的,应考虑小鹅瘟,全群紧急肌肉注射小鹅瘟抗体血清是控制疫情、降低损失的最佳办法。
拉深绿色,或灰白色腥臭稀便,偶见稀便有血丝,且有张口呼吸、口流黏液,甩头症状(或见于其他个体)时,应考虑霍乱,皮下或肌肉注射霍乱高免血清,是控制该病的基本办法。尝试的药物治疗方案很多,首选庆大霉素与左旋氧氟沙星结合的用药方案。中药治疗常用“四黄八味散”(黄莲须、黄芩、黄柏、黄药子、二花、栀子、柴胡、防风、大青叶、雄黄、明矾、甘草),或黄连解毒汤(黄莲、黄芩、黄柏、栀子、板蓝根、穿心莲、山楂、神曲、大麦芽和甘草)。
雏鹅20 日龄后拉红色黏性稀便,或红色正常形态粪便时,应考虑球虫病。选用抗球虫药物处置,即可获得理想效果。
多数疫病的雏鹅死亡前是有症状的,无征兆死亡的疫病很少。换言之,多数死亡病例不是无征兆,而是饲养员不认识,或未发现征兆。
早晨检查时发现雏鹅死于圈舍,甚或已经僵硬(不包括有明显起堆压死痕迹的病例),或在白天的采食、饮水、运动中,正常雏鹅突然倒地,仰面朝天,蹬弹几下双腿后逐渐死亡,此种现象多数同小鹅瘟疫情有关。
处置措施:立即清理病死雏鹅,在消毒圈舍的同时,请兽医剖检病死雏鹅。肌肉注射小鹅瘟抗体血清,是治疗小鹅瘟的有效措施。确诊后立即注射。需要注意的是,注射时应一鹅一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