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磊
(夏邑县中医院骨科,河南 夏邑 476400)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临床常发的骨科病症,致残率较高。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往往是因为在其他外部或内在因素下造成股骨头的血流供应损害或阻断,继而骨组织、细胞坏死、骨结构破坏、新生骨小梁支撑异常等病理性改变[1-2]。早期股骨头坏死病症不甚明显,很容易被忽视造成治疗的延迟,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加剧股骨头受损程度。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是针对软骨下骨进行解压、强化关节面力学支撑、改善髋关节功能、修复骨质结构[3]。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逐渐被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且获得一定的效果。基于此,笔者探讨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8例,男26例;年龄23~52岁,平均(38.8±5.6)岁;病程1周至6个月,平均(3.2±1.5)个月;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30例,ⅡA期15例,ⅡB期6例,ⅡC期2例,Ⅲ期1例。
纳入标准:股骨头坏死诊断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疗学》[4]中相关标准;且均经X线片、CT、MRI检查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手术指征者。排除标准:患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疾病者;严重骨质疏松者;患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耐受力弱者;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手术期间保持患者呈仰卧位姿势,对股骨头坏死侧的臀部进行垫高,髓芯释压、坏死骨质清理、植骨打压、腓骨支撑等手术操作。麻醉后消毒,于髋关节外部做手术切口,完全暴露股骨大粗隆下股骨外侧,将内固定物取出,辅助C型臂X线机透视,将多枚直径3 mm的克氏针于粗隆下侧 2 cm经由股骨颈钻入坏死中央,塌陷下部,克氏针尖端距离软骨下侧5 mm,使用空心钻进行扩髓处理,开通死骨清除隧道,用刮匙对死骨予以刮除,在确保死骨完全被刮除后,对手术所需植骨量进行预估,取一定量的自体髂骨,将其处理成颗粒状,将颗粒状的自体髂骨沿开通的隧道进行植骨处理并予以打压,针对股骨头坏死已达塌陷状态的患者,打后植骨时使得塌陷的股骨头处于腾起状态,然后把对应的异体腓骨植入。两组患者均术后做12~24个月的随访调查,常规X线片检查其正位及蛙式位髋关节整体恢复效果。
髋关节Harris评分[5]:使用Harris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随访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疼痛度、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能力、髋关节畸形发生情况等内容,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显示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疼痛程度[6]: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手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随访的疼痛程度,无痛是0分;轻度是1~3分;中度是4~6分;重度是7~10分。
患者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5.26±6.25)分与手术后12~24个月(81.26±7.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3,P<0.01)。
患者手术前VAS评分(5.35±1.04)分与手术后12~24个月(2.63±1.7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0,P<0.01)。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指骨的主要活成分(骨细胞、骨的造血细胞、脂肪细胞)产生病理性死亡,从而对骨关节结构造成破坏[7]。该病是骨科最为常见的疑难杂症,甚至有“不死的癌症”之称。股骨头坏死症状较轻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造成跛行以及残疾的出现,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瘫痪在床的情况,显著降低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损害其身心健康[8]。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连年上涨的趋势,每年新增的患病人数高达30万,该病是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的骨科常见疾病[9]。因此,对股骨头坏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股骨头坏死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认为股骨头坏死产生与发展和生物力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塌陷[10]。参考ARCO分期法,股骨头坏死发生后,Ⅰ期病变范围占股骨头的30%,采用细针穿刺减压以及刮除植骨就可进行对应的治疗;发展到Ⅱ期,股骨头就呈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此时影像学检查无塌陷;发展到Ⅲ、Ⅳ期就会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髋臼骨硬化,边沿形成骨赘,产生塌陷,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若未经有效治疗[8]。塌陷会破坏髋关节生物力学的稳定状态,不利于修复坏死的股骨头,继而造成髋关节半脱位及关节软骨损害,加大骨性关节炎发生风险,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会逐渐丧失[9]。因此,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时期进行相应的手术预防塌陷对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中进行的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是在传统髓芯减压术进行改良,使用多枚3 mm的克氏针取代8~10 mm的环钻,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本手术在彻底清除股骨头内的坏死骨后,填充松质骨对轻微塌陷的股骨头有撑起作用,恢复正常的球形结构[10]。在软骨下骨板与腓骨之间给予一定强度松质骨的植入与填充,可以在股骨头负重区产生不间断的机械力学支撑效果,缓解局部应力;刺激股骨头间隙愈合,辅助一定的打压处理,对股骨头塌陷的预防作用更好[11],该手术可降低术后塌陷率,加速软骨下骨修复与重建进程,从而获得局部结构良好的初始稳定性,疗效确切[12]。另外,该术式打通硬化带,缓解骨内高压状态,降低骨髓水肿的严重程度,对坏死区血运情况进行重建,强化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能力。另外,植骨对坏死的股骨头内部压力产生抵抗作用,并实现其压力值的降低,改善静脉回流状况,继而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该手术操作方便,创伤性较小,即使治疗失败也不妨碍其他手术治疗,受到广大医患的认同,应用愈发广泛[13]。本研究中,手术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表明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能有效提升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弱其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髓芯减压打压支撑植骨术,能起到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的效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