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杰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武威 733000)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下对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专业的改革,“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发展,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就业率,社会认可度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岗位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学校的实践层次远低于企业,应在此基础之上重新定位和丰富拓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积极推广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以适应企业需求、行业发展和学生期盼。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新型技术人才,口腔医学技术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既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口腔解剖生理,口腔修复,口腔修复等,也要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各种常用修复体设计和制作,以满足从事口腔修复工艺设计和矫形制作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从教师以理论授课为重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重点转变,培养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过硬专业技能的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学生创新性、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足,这与企业、医院要求员工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是一对矛盾。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导致人才培养周期延长、学生市场竞争力不强。现代学徒制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研促教”的办学模式,要求用人企业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实现校企二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积极与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义齿制作企业和口腔专科医院建立业务关系,了解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同时院校教师要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实现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双赢”。
从学生和家庭的角度来看,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口腔技术专业,看中的是该专业较好的就业市场和发展前景。院校人才培养应注重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满足学生、家庭期盼和企业、社会需求。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经过院校专业培养,学生要能够逐步提高专业技能;经过企业参与培养,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定位,为走上社会就业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到专业义齿制作企业和口腔专科医院顶岗实习,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企业、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认清自己在院校所学内容是有用的、有就业市场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更加明确,反过来也能够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院校应联系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企业用人需求结合起来,由院校和企业成立联合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院校派出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和市场深入调研,听取企业、行业管理人员和资深专家意见建议,跟踪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同时,企业、行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将企业技术要求和行业标准规范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中来,使得院校教学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并与企业技术发展同步。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将传统的“2+1”培养模式调整为“1.5+1.5”模式,[1]即学生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结合部分实训,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学年在与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义齿制作公司、口腔专科医院进行带薪顶岗实习。也可调整为“1.5+0.5+1.0”模式,即学生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结合部分实训,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由学校指导老师与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义齿制作公司、口腔专科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双培养模式,第三学年进行带薪顶岗实习,这种过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企业,还有利于在校教师的下企业经验积累,实践学习。
根据企业用人层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采取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对具体课程的课时数进行调整,增加口腔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口腔全口齿修复技术,可摘义齿修复技术、牙体雕刻与解剖技术等主干课程的课时数;调整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习模块实践操作环节比重,实践操作课时数与专业理论课时数之比应在教育部规定2: 1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同时合理规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将二者穿插结合安排,以适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需求。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确立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指导思想,改变“应试型”“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在讲解口腔专业理论知识时,可采取制作课件教具、展示实物模型、播放教学视频、师生交流互动等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通过课堂讲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可采取“实训室观摩学习——实验室操作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的方法步骤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技能型专业教师,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送出去、请进来”,打造和储备“双师型”“技术型”专业师资队伍,既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可以使院校教学紧跟行业前沿、实现良性发展。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专业授课必须以实践操作为前提。院校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尤其是在西北地区,义齿加工企业众多,但具有规模的不多,院校应积极和企业、行业联手,利用院校假期、学生实习等时机将专业教师选送到义齿研发制造企业、口腔专科医院进行岗位锻炼。通过在企业、医院实践操作,教师能够将本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有机结合,成为既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口腔修复体设计与制作能力,既是教师、又是师傅的“双师型”专业教师。[2]
和院校教学相比较,义齿研发制造企业、口腔专科医院和市场接轨,处于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具有天然的实践平台和技术资源优势。现代学徒制下,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协议、下发聘书,将企业和行业中的资深专家和技术骨干“请进来”担任“技术型”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进行修复体设计制作、牙齿雕刻等院校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授课,也可以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使其先进的理念、娴熟的技术带动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高职院校还可以引企业入校,结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建立合作基地,创办联合培训中心,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由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支撑和管理模式,安排专业教师参与管理学习,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进行企业化生产的学习,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3]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企业实践优势与高校教学科研优势有机结合,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知识、新成就引入到教学中来,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使院校教学跟上行业发展。[4]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最新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增加教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彰显现代学徒制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高标准发展,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