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 田福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体现发展新观念,通过对传统观念的改变,让学校的整个管理形式以及其教育的方式、行为模式、文化构建等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身体素质、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的发展,既要使他们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未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体现其发展性教育的功能以及价值。所谓的发展性教育,实际上也就是与传统教育不同,其更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感受的重视,从而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下乐于接受知识以及投入实践活动中。在发展性教育这一方法的引导下,教师就需要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不仅做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授的讲解者,还需要做他们正确思想意识培养的引领者、指路人。就学生来说,他们作为课堂的主体主动、自觉、积极地接受知识,必然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结合学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知识,使学生能真正习得理论知识,并且还能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以此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目的。
面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教师需要采取切实、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当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新一轮课改的精髓所在。教师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课前预习阶段,这一环节是学生脱离教师而进行的一种独立自主以及分析探究的个体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正式参与课堂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并做好准备。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自己所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敢于对预习内容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学生带着这些想法和疑问,在课堂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听取教师的讲解。预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及学习经验的一个前提,在这一预习阶段,学生对于基本的思想方法以及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难点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对自己还略有困惑,哪些地方自己已经做到了理解,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有利于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就学生反馈的这些预习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高效教学。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预习以及做足了准备之后,其脑海中自然会建立一种认知的背景。而无论是在课堂上听讲,还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都会调动这些认知记忆,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有质量,同时也能凸显他们的主体性作用,教师采取编写导学案的新型手段,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路明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同时也让他们的自学更加有质、有效。对于学生在预习阶段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的整个效果,需要结合一定的事实依据进行科学的检查以及评价,让他们能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而获得一种真正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同时还能增强学习的规范性,为更好地保证课堂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师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要灵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来说,首先就要让教师以及学生都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加强重视与关注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各种形式,是否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需求所符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去吸收、感受、分析、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这样一种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不断凸显的课堂,对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一定的助力,对学生来说,也正是培养其正确人生观等的重要时期。
当初中生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后,自身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理念,不会轻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影响,同时还能具备一定的判别能力,使其能树立正确思想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志力、行动力来不断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教师要基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特点,充分领会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并将这一知识顺利输入学生的脑海中,并为学生所用。教师就需要通过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自主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个性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具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教师为其提供一些自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平台,能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更为活跃,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的参与过程,让学生能对一些课堂中所学习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并鼓励他们能畅所欲言。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情入境地去分析、感受、吸收,了解并运用知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教师需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道德与法治知识能更接地气,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为自己的思想引入源头活水,传递正能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用现实中的例子对其所包含的道理进行揭示,同时让学生从中感受和体验,丰富认知,提高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辨别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外及里的方式,层层递进,不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并使其产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意识,同时还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引导者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能融入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和应用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同时兴趣也是其学习动力源源不断的源泉,让学生能主动建立所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进行观点的大胆阐述,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合作探究的过程,能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行动力,进入思考、辩论中;围绕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撷取教育资源并与书本知识相连,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同时,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尽情展现自我的个性,产生思维碰撞与激情火花,在真实的对抗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信心更加浓厚,也能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加深。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通过课程标准的考试要求,围绕知识中的一些重点进行。课堂训练题目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基础性;让学生通过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学习、巩固和运用知识,这是真正形成其技能和技巧的一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