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音乐美育与高校思政相结合

2020-01-10 01:32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天津教育 2020年25期
关键词:美育红色思政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徐 敏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一生提倡并实施美育。美育不单是教授技法,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现如今,音乐对促进生活和谐、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把音乐美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聆听感受音乐到理解接受音乐,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发展自身音乐素质,使之与个人行为与思想融为一体,从而使音乐在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开设音乐鉴赏类课程是当下高校开展美育的主要方法,课程中融入艺术教育与思想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志趣,促使综合艺术素养形成,又能使学生向美、向善,具有同情心、同理心,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课堂教学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为了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保证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也能有所学习、有所收获,教师们研究传统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转变。其中,在为高校“课程思政”寻求新的着力点、切入点的具体实践中,音乐美育被认为是易收获、效果好的特色途径。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与音乐美育的天然亲和力相结合,是“课程思政”的一种实践创新,同时也能够舒缓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各种情绪压力。丰富的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结合第二课堂实景,促使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得到综合发展。

一、传统课堂音乐美育思政建设

传统课堂音乐艺术教育是高校实现文化育人重要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音乐经典、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让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教师通过精选作品与精心设计案例,以及播放红色爱国歌曲、分析红色歌曲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创作背景、讲述红色歌曲鲜活而感人的真实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方面受到相应的素养教育与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能够产生更多的思想体悟和真实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的目的。思政美育课堂的开设,其目的不仅在于促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进而热爱、传播、传承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而且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去保护、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课堂中面对面解决音乐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互动分享、研读传统音乐思想、研究讨论合唱爱国歌曲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习完成片段的配乐剪辑,锻炼学生的音乐综合应用能力、创作能力。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特点,使中国元素应用到歌曲创作之中,从而力争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

音乐美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依然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利用讲座、座谈等补充内容与学生直接交流,也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发现有音乐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学生,并进一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2019 年4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美育走进大学生必修课课堂。为此,我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举办了“音乐提升文化自信”为主题的音乐美育思政讲座。讲座中,展示了音乐创作者结合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一线救助人员的故事创作出感人肺腑的歌曲。音乐具有较好的传播性和感染性,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及输出。如此,在讲座中将思政教育、音乐教学任务相结合,践行“课程思政”新理念,学生受益匪浅。

二、第二课堂音乐美育思政建设

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传播性及互动性,可以进行有意义、有趣味的话题或者视频接力活动,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而且可以形成二次传播,让学生有融入感,能形成积极正向的社会效应。2019 年10 月,在祖国70 周年华诞之际,各高校学生们在校园的标志建筑处用歌唱、演奏、舞蹈、快闪等各式各样的形式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并拍摄成视频,向祖国深情告白,师生们纷纷转发,获得大家的广泛赞誉。同时,也让人们看到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学生鼓掌点赞,学生也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成立合唱团,由音乐教师担任技术指导,由思政教师担任排练讲解员,深入到红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红色歌曲合唱节目编排。排练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红色歌曲知识素养。同时,让学生利用音乐文化承担起先锋模范的宣传作用,使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推出大型原创音乐诗剧《仰望星空》。这样的音乐美育实践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经过教师的指导设计,自然地融入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施展才华,投入文化艺术创作,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科学与美的认识,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深入农村或社区街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联合村委会或社区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联欢会、红歌演唱、献礼祖国、榜样宣传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基层文化艺术服务之中,将好的艺术作品或者是学生自发创作的作品更好地进行传播。如此,达到宣传先进思想、基层群众分享生动的爱党爱国教育活动的目的,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基层服务的充实感,鼓励他们能够更多参与到活动中,形成正向的循环机制。

思政教育与音乐美育之间有着提高学生素养的共同目标,通过教师将两者巧妙结合、合理引导,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音乐美育学习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道德情操,找准人生目标,进而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结合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混合型”教学中融合传统课堂与第二课堂优势,实现音乐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探索;通过对爱国红色歌曲的赏析进行言传身教中,展现历史先辈们的个人魅力,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来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中了解、拓展自我音乐知识领域为目标,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新时代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美育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追忆红色浪漫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