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存在教与学不融合,设计与实施不对接的问题,本文以《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课程为例,浅谈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据调查,多数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中效果不理想,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也是问题颇多,而从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和练习以及课下巩固等方面之间都存在着问题和联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培养学生的关键,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导演和把控着。现代教育中的优秀教师不仅仅只是满腹经纶,一支粉笔一本书只顾讲授的传统教书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然而很多教师难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年轻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不够,教学经验不足,导致课堂中出现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不管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情况,导致学生既对旧知识掌握不牢固,又不能理解新知识。课程教学不单纯是课堂教学,教师课前引导和课后答疑同样重要,绝大多数的大学老师科研与教学压力并重,不能把工作重心完全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无暇顾及课堂之外时间的教学,导致课前与课后的教师跟踪有名无实,造成整个教学环节缺失,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本科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接收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速度慢。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厌学情绪较大,整体学习效果一般,部分学习较为主动踏实的学生也容易被大环境同化。特别是制图课程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同学不能对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要效率,课前课后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如今高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上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知识涉及面比较广,大学期间课程设置扎实,课时安排平均到每一门课上都必须缩减,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学制只有三年,对课程课时的安排量要求就更高。很多课程中原本的重点难点内容也不由得各有侧重的部分变为了解内容,致使学生知识体系建立不全面,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培养质量下降,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反响较差,进而影响学校的就业和招生等一系列问题。
融合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融合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技术要求,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应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当中去。高职院校课堂当下面临的上述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从过去简陋的三尺讲台和黑板粉笔,已经发展成为多媒体视听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融合。传统的教具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不能满足丰富的课程内容。在《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这门课程中,如何更有效、更形象、更具体的给学生展示零件的三视图,如何更直观的展示三维机械零件,近年来新发展的交互机与“五花八门”的APP的融合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解决了学生三维空间想象力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这就给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怎样利用好新兴的教学工具,将其应用在教学设计当中,融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们今后关注和学习的重点。
现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一味的讲授,不关注学生的回应和掌握知识的程度,那课程注定是不成功的。《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这门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稍不留神就容易思想抛锚,跟不上节奏学生就会睡倒一大片,课堂效果不理想,老师也会失去信心。教师作为主导,就要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控整个课堂气氛。一些课堂应用软件就能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它们自带的课堂互动功能,建立好班级后,能将课堂内容提前上传至软件内,起到学生预习效果;课堂上可以通过软件布置和回答问题,侧重学生主体效果;软件内的智能评分系统能够监督每位学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能督促每位学生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课后还可以在软件上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在线测评等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手段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多时段的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在保证充分的课时量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更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上再形象和具体的讲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实物观摩后方能了然于胸。对于《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这门课程,要想设计出减速器中的一根轴,凭空想象不如实物观察,在作图时才能清楚、准确地绘制出键槽等特征。这就要求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精神。
论文以作者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的具体情况为例,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选取《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当中的“立体的投影”项目进行了分析。立体的投影是在点、线、平面的投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零件完整表达的投影方法。对于机械零件而言,任何零件模型都是简单基本体或根据用途对简单基本体的改动的体现,其表达方法也都是建立在基本体的变形规则中去分析和进行描述的。
高职院校中的授课对象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诸如球、圆柱体、棱柱体以及棱锥体等简单基本体的概念,对这些最基本的回转体和平面立体的具体表达方法理解准确,但对于基本几何体的变形体认识不全面,表达不准确,最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复杂零件的构型,为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寻求具体方法逐个击破,当然,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仅以此案例作为教学实践中设计与实施的参考。
具体而言,基本体的变形主要分为两大构型方式:一种可理解为为单一基本体经过一个或多个平面切割后形成的截切体单独构型;另一种为两个或以上基本体通过一定连接关系后的组合构型。传统的教材中所列举的立体模型比较简单,形式老旧固定,教师重复的讲授难以激发起自身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创新性,造成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后不能灵活变通,稍作改变就难以想象出立体结构,没有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对立体模型的要求。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可随时对立体模型进行设计和更改,软件自带的功能可以实现对模型多角度、对截面的观察,更能清晰直观的将复杂立体模型的构成过程反映出来,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复杂模型是如何通过简单基本体演化而来,将抽象的模型具体化;第二,更直观、更丰富的将复杂立体模型作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展示,可快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明显感觉到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表达能力普遍提高。
像固定教室这样的教学活动范围局限住的不只是场地,更重要的是约束了学生接触更多实物的脚步。见得多才能识的广,才能提供给自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应更多的尝试在实训室里进行,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去操场,去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机械加工基地去发现身边的一切机械零件,深入践行和探索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其转化成我们的立体几何知识,进行图形表达。
此外,传统课堂的教学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既要听懂,还需要练会,特别是对立体模型的图形表达,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而课余时间却没能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职教云课堂”软件可进行课前知识预习、任务布置,将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提前预习,并设置问题和评价,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堂上只针对具体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做以总结,给课堂预留更多的时间解决重点和难点。课后在软件中有侧重的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加以巩固练习。
通过上述过程的探索可以预见,充分挖掘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各种思路和办法,从问题导向出发,使课堂变得丰富连贯且目标明确,最后发现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提高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变丰富了,学习效果也就越明显了。
以“立体的投影”为例,多数几何体都可以拆分为简单的基本体去分析。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提前让同学们制作好复杂几何体的模型,去感受几何体构型的过程,课堂上对制作的模型进行形体分析,展开讨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纠正不足,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从《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这门课程中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与实施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从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这几个方面入手,去深入探索课程教学与实践的不融合问题,寻找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