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做好试点工作,不仅要巩固优势、扩大影响,更要破立并举、善于创新。通过改革试点,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因此发挥“三全育人”在高校课程中的建设尤为重要。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资助专业,江苏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专业。《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及主干课程之一,是联系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本文研究以《电机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建设好国家一流专业,并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革本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鱼”是结果,“渔”是方法,方法比结果更重要,正像叶盛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可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
因此,在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结合“方法论”要素会使得“育人”效果更佳。本文探索和实践了《电机学》课程教学新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创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应该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与社会需求完全百分百匹配,因此大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无论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锻炼实践能力,带有“方法”去处理任何事物都会游刃有余,即做任何事情先学会用脑去思考,有方法去学习,即可快速实现学习目标。以下以《电机学》课程学习为例,探索基于“方法论”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该《电机学》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方法”的重要性。使得电机学这门课不单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方法学”。通过课前布置、课上发问与启发、课后再总结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使同学们对掌握“新知识”有明确的方法作为根基,使得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易懂,牵引同学们积极思考、快速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使同学们具有终身“自学习”知识的能力,养成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的好学习习惯。让同学们对“学习”的概念不再狭隘,知晓“活到老、学到老”的概念,利用在大学期间学习本门课程中形成适合自己自主学习的观念方法,使学生形成学习“新知识”的通用类方法概念,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快速并深入掌握其他相关内容,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在这个阵地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成长。随着知识更新迭代周期的缩短,促进知识转化的条件越来越丰富多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第一课堂教育,在助推学业解惑的同时,还要依赖从知识层面到价值层面再到行动层面的转化,努力拓展第二课堂,打造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注重上好“开学第一课”,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大学生的知识涵养和实践养成生根发芽。
在每学期第一次课,都会给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且让学生们富有时代使命感与荣耀感。尤其今年的疫情期间,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援鄂英雄作为教育学生们的最好案例,教育我们的青年学生应当脚踏实地、砥砺奋斗,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另外,我们亘古不变的是,每次上课前五到十分钟,都会对上一次的授课内容进行复习与点评,并针对课程中一些学的非常好且能积极参与抗疫及公益事业的榜样进行宣传与鼓励,激励一些懒散、没有目标的同学。相信“榜样的力量”能使我们的青年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养分,要教育引导学生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心田,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一方面,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孕育优秀传统文化源泉的遗传密码,筑牢核心价值观之根基;另一方面,继承红色文化基因,认识锻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炉的基因图谱,舒张核心价值观之血脉。使学生时时、事事、处处激励莘莘学子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与学生互动和深入调查,发现有些学生的“负面情绪”和“不配合”的态度只针对于教师父母等长辈,而当父母教师等长辈不在场时,他们也能够跟其他通过友好交流,和谐配合,由此可能发现此类学生实在是在寻求长辈的关爱和关注。因此,可以采取“积极回应”“共情教学”的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并且课后与学生的耐心交流中,经常讲述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尤为重要的还是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在家庭、学校共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成才,成为中华好儿女。
创新创业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孵化器,要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志趣,淬炼创新人格,增强创新能力,在奋斗和创新创业中体验幸福、感悟幸福。应该把“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交响和鸣,从而奏响大学生拼搏奋进的青春乐章和创新创业的时代强音,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以此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在我们电气学院、很多学生都在“电子设计大赛”中展露锋芒,不仅各个课程都学的出类拔萃,而且课外的兴趣爱好还得到了施展的机会。这类学生我经常作为榜样在教学过程中宣传,使同学们有奋斗的目标。而且,在我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我经常把我指导研究生的一些心路里程说给同学们听,使得每一个教学内容模块都与研究生的研究领域有效对接,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目前本科知识的海洋里,还有很多待解的奥秘。让同学们更是乐于思考,提出问题,甚至我带的班级里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都在我的引导下,对科研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都积极主动跟着我做科研。尤其我现在的研究生科研团队里,几乎都是我之前《电机学》的学生,他们都是从本科就跟着我团队,直到研究生。另外,身兼校团委挂职副书记的我,也经常给同学们宣传“挑战杯”优秀学子的成长事迹,让“创新、创业”的小苗种在我们每一个孩子心中,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这次疫情“大考”,检验了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面对疫情时在线教学的应对能力,在线教学如何不输于课堂教学效果,甚至比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赤裸裸摆在每一位老师的面前。作为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如何将本专业最为重要的主干课程上好更是重中之重。在线教学受外界干扰因素很多,如何有效容错且有效运用多元模式教学,让学生们保持高度集中并产生浓厚兴趣十分重要。
课堂上主要采取企业微信直播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几乎不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并且通过分享屏幕的手段,PPT课件、视频等无卡顿的播放与讲解。并且随时和学生点对点的互动、留言板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授课前,我会在我自己准备的小白板上进行一些必须写板书、画图才可以讲清楚的内容事先录制,在在线授课时,会放给大家学习。
在授课时,电脑里的“画图板”成了我的“板书”阵地,我会把重点内容通过“板书”的形式教给大家,结合PPT的内容,使得同学们更加通俗易懂。
在课前点名签到、课后作业批阅与统计中,超星学习通非常好用,它可以随时督促学生做作业。并且还可以实现有时间限制的课后测试,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平日里,同学们都可以随时通过QQ、微信与我沟通,有任何学习与心理问题都能够无障碍沟通。
(1)在《电机学》教学过程中,时刻将“三全育人”核心理念,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方位。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生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科学思维、专业水平、身体素质、审美情感、劳动意识、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学生们的“心理建设”尤为重要。聚焦育人使命,作为我国青年的领路人,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真情关心青年、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报效国家。
(2)在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生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科学思维、专业水平、身体素质、审美情感、劳动意识、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在课程中融入第一课堂教育,助力学生增长见识;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学生爱国情怀;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
(3)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方法”的重要性。使得电机学这门课不单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方法学”。通过课前布置、课上发问与启发、课后再总结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使同学们对掌握“新知识”有明确的方法作为根基,使得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易懂,牵引同学们积极发问思考、快速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使同学们具有终身“自学习”知识的能力,养成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的好学习习惯。让同学们对“学习”的概念不再狭隘,知晓“活到老,学到老”的概念,利用在大学期间学习本门课程中形成适合自己自主学习的观念方法,使学生形成学习“新知识”的通用类方法概念,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快速并深入掌握其他相关内容,适应未来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