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信息学部物联网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022)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对象,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他们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关系到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国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职业生涯是人一生职业活动的经历过程与职业目标的实现过程,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建构的初期,尤其在价值观方面,需要准确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需要得到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教育,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尽早明确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十分重要。
虽然我国许多高校已经通过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建立职业生涯指导中心、组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方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但是发展时间较短,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去想办法解决。职业生涯建构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不断推动。
职业生涯建构理论是由萨维科斯建立,他认为职业生涯建构探讨的是个体如何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意义的职业准备和工作经历来构建自我职业生涯。由于环境和人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职业生涯构建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建构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在认识自己和了解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构想,确定合适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并实施,同时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构建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一是深入思考“我是谁”这一问题,在其人生非常关键的“迷茫”“困惑”时期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二是认清社会现实情况,解职业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三是勾勒框架,做出规划,确立自身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四是锻炼、培养职业方向或目标职业所要求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尽可能获得最具价值的培养。
1.2.1 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意识薄弱
多数大学生不了解或者不关心职业生涯建构的重要性,往往到了要毕业找工作时才会思考准备从事何种职业。这种选择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是随大流,有可能对于今后的职业频繁变动留下隐患,这样也就很难谈及长远的职业发展。另外,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部分大学生可以依托家庭资源的支持,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也就基本不会思考职业生涯建构的问题,大学生活也就过得较为随意甚至有些虚度青春。
1.2.2 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目标浅显
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目标并未得到很好地引导和倡导,不少大学生将个人利益作为最主要考量的因素,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基本不在自身职业生涯建构的考虑范围。许多大学生将职业目标定位在发达的城市、薪资高的工作、舒适的工作环境,甚至恨不得在家躺着就能赚钱。到祖国需要的艰苦行业、艰苦地区发光发热更多时候成了口号。从中西部地区走出的一些大学生即使选择回到家乡,也是抱着将就的心态,没有设立高远的目标、远大的志向。
1.2.3 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平台狭小
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往往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采用通过课程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建构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很难具备时间和条件提供针对性地指导。有的高校建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但是配备的专业老师却是非常之少,谈不上专业化。有的高校或地方会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也会要求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但是实际上因比赛能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学生数较少。这都容易导致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不够,流于形式,很难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取得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理解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2.1 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构建意识
不少大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抱着“走一步是一步”的态度,很大程度是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拘泥于狭隘的自我世界,想不到长远的可能,难以怀有高远的志向。在职业生涯建构意识唤醒方面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看到深远的历史,更广阔的现实世界,能够更好地思考自身价值以及肩负的社会责任,激发自己进行职业生涯建构。
2.2.2 引导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建构时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我国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质,定位职业生涯方向,实现个体的最大价值。比如抗击新冠疫情中,很多行业都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又比如高端芯片被“卡脖子”鲜明地表现出国家和人民对于集成电路发展行业的需求。诸如这些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唤醒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2.3 培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坚定事业信念
具备责任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素质,具有事业信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达到一定高度的基本条件。当前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也出现了大学生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也缺乏事业信念,认为事业是需要工作多年后才思考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减少自私自利的价值倾向,增强责任意识,培养事业信念,为自身职业生涯的持续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把有关内容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十分必要。比如可以向大学生灌输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确保方向不走偏;可以培养和提升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支撑;可以指导他们在面对严峻就业环境、出现较大压力时做好心理调整,减少彷徨不安,提高抗压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杜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情况。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建构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大学四年学习中,也分为相应的几个阶段。比如大一学年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意识的唤醒和自我探索,大二大三学年重在大学生职业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大四学年重在大学生就业技巧方面的锻炼和实习的锻炼。对应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以保证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一个职业生涯建构不断递进的过程。离开学校后,大学生仍然需要不断进行职业生涯建构,这就要求大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好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有效进行自我建构的能力。
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构建的指导工作需要多方力量构成专业的队伍体系,相互间密切协同、各有侧重。比如学校层面要制定总体目标,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支持保障,做好监督检查;团委可以围绕素质能力拓展提升、社会实践等方面组织活动;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第一线的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需要接受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培训,提升相关认识、锻炼所需能力;专业课程教师要对专业的职业前景、当前状况以及从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素养、技术等具有充分地认识,可以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构建提供学科专业上的指导以及建议;有条件的高校还应配备专门从事职业生涯研究的专业老师,以及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正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重要的塑造和积累阶段,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十分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建构能够起到积极有效作用,不仅可以唤醒他们的职业生涯建构意识、帮助他们提升素养、锻炼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规划职业生涯方向时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站在更广阔的舞台,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建设积累优秀的后备力量。